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地发生普遍,而以东北、华北及大豆生育期气候冷凉地区发生较多。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6%~15%减产,黑龙江省重病可减产50%,种子被害率10%左右,严重者26%以上。某些品种发病率达100%,引起叶片早期枯黄、脱落。
  一、症状识别
  大豆霜霉病在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带菌种子引起幼苗系统侵染,子叶不表现症状,第一对真叶从叶基部开始沿叶脉出现大块退绿斑块,其他复叶也有相同症状。以后全叶变黄而枯死。潮湿时叶背褪绿部分产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受病幼苗矮小瘦弱,叶皱缩常在封垄后死亡。病苗上形成的抱子囊传播至健康叶片上进行再侵染,可引起散生、边缘不明显的褪绿小点,后扩大成多角形黄褐色斑,其背面也可产生霉层。严重感病的叶片全叶干枯,早期落叶。豆英受病外部无明显症状,内部有大量杏黄色粉状物,为病菌卵孢子。被害籽粒小、色白、无光泽,表面黏附一层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末,为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
  二、病原
  病原菌为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属鞭毛菌亚门。
  病菌无性世代产生孢子囊,有性世代产生卵孢子。孢子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灰色或淡紫色,单生或数枝束生,呈树枝状,顶部作数次叉状分枝,最末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略呈钳状,其上着生1个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或倒卵形,少数球形,五色或略带淡紫色,单胞,表面光滑,多数无乳头状突起。卵孢子黄褐色近球形,厚壁,表面光滑。
  大豆霜霉菌生理分化明显,已报道有26个生理小种。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但带菌种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播种带病种子后,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侵入寄主胚轴进人生长点,进行系统侵染。病苗叶片上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侵染成株期叶片。落在叶片上的孢子囊萌发长出芽管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后菌丝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器。侵入后7~10天,病斑背面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病粒形成病苗的几率较低,约10%~15%,病苗以后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
  四、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是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因之种子带菌率高,又遇适宜于发病的条件,发病则重而早;种子不带菌或带菌率低的,可不发病或发病轻。高抗品种可以不带菌,而感病品种种子带菌率可达40%以上。感病品种叶部病斑大、发展迅速、危害性大;抗病品种病斑小、发展慢、危害轻。所以,品种不抗病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播种后低温有利于卵孢子萌发侵入种子,15℃时幼苗发病率为16%;20℃时为1%;25℃时不发病。孢子囊形成适温为10℃~15℃,10℃以下或30℃以上均不能产生孢子囊。发病适温为20℃~22℃。湿度也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被害叶面上呈湿润状态时才能形成孢子囊,10小时的露水最有利于孢子囊的大量形成。因此,多雨、湿度大的年份病害发生重。在黑龙江省一般在7月初发病,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进入发病高峰。大豆播种出苗季节气温低,如遇湿度适宜,种子带菌率高,容易发生此病。大豆展叶5~6天最易感病,展叶8天以上的叶片则抗病,病菌不易侵染,或产生病斑而不形成孢子囊。
  五、防治方法
  1.选育推广抗病品种 因为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关系最大,所以在防治上应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引种推广。同时要积极开展抗病资源和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进一步搞好抗病育种工作。
  2.精选种子和种子处理 在无病田或轻病田留种的基础上,播前要注意精选种子,剔除病粒和进行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0.1%~0.3%的35%瑞毒霉或80%克霉灵(乙磷铝)拌种,防治苗期霜霉病的效果可达100%;其次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福合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7%。如需同时拌根瘤菌的,为避免药剂直接与根瘤菌接触,可把根瘤菌拌在有机肥料或泥粉中,然后施人垄内作基肥用。
  3.药剂防治 掌握发病始期及时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展蔓延。一般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共喷2次,每公顷用药液1125kg,防效良好。
  4.农业防治 收获后及时翻地、清除病残体和与禾本科等作物轮作等。
其他文献
分析研究了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己二酸生产装置蒸汽冷凝液系统回收现状,通过优化其回收工艺,解决了现有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中热量回收不彻底,蒸汽消耗量高,大量废热
目的探究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
针对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质量下降问题,提出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两个惯性测量单元(IMU)来建立轮式机器人的速度、角速度计算模型,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执行中的差动命令对轮式机器人实施闭环控制;设计轮式机器人工作轨迹参考量,结合动力学模型提出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器,使轮式机器人可以在指定的轨迹上进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使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