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评估体系都存在缺乏定位性和建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在评估体系中引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方式解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现存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进行了总结,然后介绍了国外3个比较有影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最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为例,探讨了将信息化发展阶段论与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相结合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阶段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始于上世纪90年代,它的提出对教育领域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始,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教育领域展开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困难性,它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并不一定会带来信息化的高效益。这种情况下,对信息化发展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估工作,不仅仅能够提供对现有状态的描述、起到变革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还能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现状综述近年来,对于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以及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具有特色的评估指标模型或者体系。在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包括:英国的SRF评估体系[1],欧洲Eurydice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价指标体系[2],加拿大地区的泛加拿大教育评估项目中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指标[3],美国的enGauge教育信息化指标[4]和StaR量表[5],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6]。在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模型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先后出现了顾小清等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7]、杨斌等人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模型[8]以及谢忠鑫的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等成果[9]。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大部分评估模型和体系的目标都是要科学评价各级各类对象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在制定评估模型和体系的过程中,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评估原则、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的确立方面。通过这样的评估体系,评估主体能够确定评估对象的信息化水平,了解某一地区、国家甚至更大范围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并根据相应的状况做出政策上的反应。但是,单纯的评价结果只能帮助评价对象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却难以确定自身在整个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这是评估体系定位性的缺失。与此同时,这种定位性的缺失使得评估对象本身难以明确目前发展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而评估主体也很难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建议,促进其进一步向前发展,从而造成了评估体系建议性的缺失。解决定位性和建议性缺失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当中引入信息化发展阶段概念。信息化发展本身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如果用科学的手段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划分为连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且指出每个发展阶段中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那么评估对象就比较容易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而评估主体也能够为评估对象提出现阶段自身发展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建议,从而促进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现有的国内外评估模型和体系中,有少数已经引入了阶段的概念,但是在引入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例如:在阶段的划分上缺乏理论支撑,把阶段与水平混为一谈,以及缺乏关键特征或者指标的论述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利用信息发展阶段概念实现教育信息化评估的定位性及建议性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支撑。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启示Mar.,2013Vol.33 No.32 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简介目前有关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模型大多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之上。由于企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都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所以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同样可以被借鉴到教育信息化领域当中,并帮助我们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以及指标体系。而在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研究中,不同机构和学者根据其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得出了不同的划分方式。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
2.1 诺兰模型诺兰模型[11]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诺兰(R.L.Nolan)在总结了美国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关注点是考察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其带来效益之间的关系。诺兰模型在提出伊始在时间轴(横轴)上分为4个阶段,后来扩展为6个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其中前3个阶段具有数据处理阶段的特征,后3个阶段具有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而在整合期内又存在‘技术转型期’并会出现‘技术性断点’。诺兰模型是第一个描述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抽象模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诺兰模型通过资金投入(费用)来研究信息系统成长阶段论的角度逐渐引起人们的争议。其原因是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用于建设的投资额度与其带来的效益关系会日趋复杂和模糊,而诺兰模型没有办法体现出这种复杂的关系。
2.2 西诺特模型在参照诺兰模型的基础上,西诺特(W.R.Synnott)于1988年提出了‘四阶段推移说’的西诺特模型[12]。此模型以如何优化信息资源为切入点,把信息化阶段分为数据阶段、信息阶段、信息资源阶段和信息武器阶段。从数据阶段到信息武器阶段显示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推移发展过程。与此同时,西诺特还特别强调首席信息官(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的重要性。总体来说,西诺特模型为组织管理信息模式提供了方向。但是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各个方面全方位发展进步的过程,仅仅从信息的迁移这一个角度来研究信息化发展阶段未免会显得偏颇。 2.3 米切模型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有一个共同的局限,那就是它们均把数据管理和体系整合分割成前后两个阶段。但是这种分法后来在实践中证明是不适用的。在总结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的优势以及不足的基础上,美国信息化专家米切(Misch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他的研究成果——米切模型[13]。米切模型把信息化发展阶段概括为‘四阶段、五特征’的综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其中4个连续发展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增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和更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5个方面,包括: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融人企业文化,全员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和特征共同确定了企业在信息综合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另外,米切模型还对每个阶段的关键性任务进行了以下的描述:(1)起步阶段,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一些局部的、有代表性的应用,信息统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功能,系统集成程度低;(2)增长阶段,主要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初步整合集成,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并能提供简单的决策;(3)成熟阶段,组织的信息系统不但应该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纵向管理和组织内横向资源管理方面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还应该在集成过程中溶入先进的组织文化并在信息系统中体现组织文化;(4)更新阶段,信息系统不但能实现整个组织供应链的管理,为组织提供整体决策,还能提高并体现组织内全员文化及素质,也能影响组织内外所有的最终用户,增强组织的灵敏度和适应度,从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米切模型能够帮助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及阶段,确定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改革发展政策。比如在起步阶段,企业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是数据处理,而在增长期,比较关键的问题集中在MIS系统上。在这一点上,米切模型要优于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但是,米切模型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目前还没有企业能够达到第四阶段——更新阶段,所以米切对于此阶段的描述相对模糊,这样容易影响企业对于这一阶段目标的确立[14]。从以上对3个企业信息发展阶段模型的介绍和分析来看,米切模型是在总结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克服了前两个模型割裂发展阶段的不足,所以更适合为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确立提供借鉴。
3 信息发展阶段论在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中应用的实例分析 尽管教育信息化评估中借鉴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能够增强评估本身的定位性和建议性,但毕竟教育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在考察对象、内容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借鉴模型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搬其中的全部特征与内容,而是要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我们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为例,介绍阶段理论应该怎样具体应用到教育信息化评估当中。我们之所以以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的评估体系为例来分析阶段论的应用,是因为它在结构上与米切模型基本符合,采取了‘四阶段、五特征’的模型,并且具备对每阶段发展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的论述。下面我们将就教科文亚太地区评估体系中的指标类型、阶段划分以及关键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3.1 指标类型(特征)的确立我们在上文介绍了米切模型的5个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和一些其它属性能够决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所以,特征的确立是确定信息化所处阶段的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的确立都是建立在对现存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科学考察基础上的。信息化阶段论中的特征和属性的概念在信息化评估体系中应该具体体现为“指标”。由于都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中的指标与企业信息化所考察的内容和特征会有共同之处,但同时二者的区别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指标的确定。教科文组织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它首先确定了评估的内容,然后进行指标的建立,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遵循了一系列的原则以保证指标的科学性。最后,教科文组织将众多指标归纳成了5个大类:基于信息技术的政策、策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使用;课程与教材;专业人员使用及教学;学生使用及学习。通过考察这5类指标的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者确定评估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
3.2 阶段的确立阶段的确立无论在信息化阶段理论模型还是在评估体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米切模型的阶段划分以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为基础,运用连续的方式对信息化发展过程的整个过程进行划分,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与米切模型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大量研究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的基础上,把教育信息化划分成起步阶段、应用阶段、整合阶段和变革阶段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并且从五大类指标的角度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逐层递进的描述。这种描述对于国家、地区以及学校对自己的发展阶段进行对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最后一个阶段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外,米切模型和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于每个阶段的描述都是建立在对各自研究对象具体数据的科学考察基础上的。
述起步阶段国家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益处并制定了国家政策并进行拨款,而且准备了实施的准则。国家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准备,并且通过建设通讯和电力设备以支撑这些设施。学校处于硬件建设阶段,开始购买计算机以及其它设备。应用阶段教育部门在一些学校和教师、学生中进行信息技术实验性使用,信息技术并没有被整合到课程当中。学校开始受益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管理带来的便利。学校并没有充分配备好设备,生机比依然较低。网络在部分被应用,而且有局限性。学校开始把计算机作为一门课程,但是大部分计算机并没有联网。教师们大部分在接受计算机使用方面的培训,而不是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材料开始被开发出来,但教师们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一般局限于讲解,录入成绩,制作教学材料,文本编辑和课堂管理等。述整合阶段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纳入到标准的课程中,而且发展制定出了学生和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标准。学校具备了机房,大部分的机房都进行了联网,以供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使用。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有E-mail。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更多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当中习惯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也能够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间、学校与其他学校间的远程合作和交流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变革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全国各个教育项目中都被广泛使用。在学校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被有效地应用在教学、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中。传统的学习已经被e-learning所取代。学生和教职人员有自己的网页,学生完全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 3.3 关键指标米切模型除了进行特征及阶段的确立外,特别指出了在每个阶段应该着重关注的方面。在这一点上,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做了同样的工作。在每个阶段的描述中,评估体系特别提到了每个阶段应该特别关注的指标项,我们可以把这些指标项理解为发展中的关键指标。由于每一大类指标下面都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指标,在评估过后,评估者不仅需要自己处于哪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发展,而这些关键指标不仅能在评估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为教育信息化迈向下一个阶段指明方向。以整合阶段为例,这一阶段的关键指标教学过程和结果,以及信息技术在交流和提供网络资源方面中使用的成效。所以要想向这个阶段迈进的评估主体就会非常明确自身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阶 段关 键 指 标起步阶段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国家政策、计划和拨款;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政策是否与其他领域信息政策的目标挂钩等。应用阶段信息技术是否具备并被应用;学生、教师和计算机的比例;网络联接情况;教师培训成果;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整合阶段教学过程和结果,以及信息技术在交流和提供网络资源方面中使用的成效。变革阶段对前阶段出现的如带宽,设施建设一些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信息技术在e-learning、远程合作和交流中的使用;基于网络的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4 结束语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能够描绘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而在评估体系中引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论更有助于实现评估体系的定位功能和建议功能,促进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由于目前成型的阶段化理论模型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育信息化的特征进行调整,不能照搬一切内容。本文通过介绍教科文亚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具体分析该体系借鉴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方式,期望可以为我们日后建立国家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启迪,使评估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bouttheSelf-reviewframework[EB/OL].https:∥selfreview.becta.org.uk/aboutthisframework.
[2]NationalsummarysheetsoneducationsystemsinEuropeandongoingreforms-2009Edition[DB/OL].http:∥eacea.ec.europa.eu/education/eurydice/thematicstudiesarchivesen.php.
[3]http:∥www.cmec.ca/Programs/data/indicators/Pages/tables.aspx[EB].
[4]enGaugeOnlineAssessmentProfile[DB/OL].http:∥www.merton.k12.wi.us/newsfile37961.pdf.
[5]www.ceoforum.org[DB/OL].
[6]IndicatorsDatabase:Asia-PacificRegionalSurvey[DB/OL].http:∥www.unescobkk.org/education/ict/themes/measuring-and-monitoring-change/indicators-database-asia-pacific-regional-survey.
[7]顾小清,等.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5):23-27.
[8]杨斌,等.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7):29-32.
[9]谢忠鑫.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宋健,陈士俊.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8-10.
[11]NolanRL,CrosonDC,SegerKN.TheStagestheory:AFrameworkforITAdoptionandOrganizationalLearning[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ublishing,1993.
[12]SynnottWilliamR.TheInformationWeapon:WinningCustomersandMarketWithTechnology[M].NewYork:Wiley,1987.
[13]MischeMichaelA.Reengineering:SystemIntegrationSuccess[Z].JohnWyzalek,1999.
[14]左美云,陈蔚珠,胡锐先.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和比较[J].管理学报,2005,(3):340-346.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阶段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始于上世纪90年代,它的提出对教育领域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始,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教育领域展开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困难性,它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并不一定会带来信息化的高效益。这种情况下,对信息化发展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估工作,不仅仅能够提供对现有状态的描述、起到变革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还能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现状综述近年来,对于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以及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具有特色的评估指标模型或者体系。在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包括:英国的SRF评估体系[1],欧洲Eurydice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价指标体系[2],加拿大地区的泛加拿大教育评估项目中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指标[3],美国的enGauge教育信息化指标[4]和StaR量表[5],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6]。在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模型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先后出现了顾小清等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7]、杨斌等人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模型[8]以及谢忠鑫的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等成果[9]。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大部分评估模型和体系的目标都是要科学评价各级各类对象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在制定评估模型和体系的过程中,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评估原则、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的确立方面。通过这样的评估体系,评估主体能够确定评估对象的信息化水平,了解某一地区、国家甚至更大范围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并根据相应的状况做出政策上的反应。但是,单纯的评价结果只能帮助评价对象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却难以确定自身在整个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这是评估体系定位性的缺失。与此同时,这种定位性的缺失使得评估对象本身难以明确目前发展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而评估主体也很难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建议,促进其进一步向前发展,从而造成了评估体系建议性的缺失。解决定位性和建议性缺失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当中引入信息化发展阶段概念。信息化发展本身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如果用科学的手段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划分为连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且指出每个发展阶段中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那么评估对象就比较容易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而评估主体也能够为评估对象提出现阶段自身发展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建议,从而促进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现有的国内外评估模型和体系中,有少数已经引入了阶段的概念,但是在引入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例如:在阶段的划分上缺乏理论支撑,把阶段与水平混为一谈,以及缺乏关键特征或者指标的论述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利用信息发展阶段概念实现教育信息化评估的定位性及建议性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支撑。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启示Mar.,2013Vol.33 No.32 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简介目前有关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模型大多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之上。由于企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都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所以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同样可以被借鉴到教育信息化领域当中,并帮助我们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以及指标体系。而在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研究中,不同机构和学者根据其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得出了不同的划分方式。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
2.1 诺兰模型诺兰模型[11]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诺兰(R.L.Nolan)在总结了美国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关注点是考察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其带来效益之间的关系。诺兰模型在提出伊始在时间轴(横轴)上分为4个阶段,后来扩展为6个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其中前3个阶段具有数据处理阶段的特征,后3个阶段具有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而在整合期内又存在‘技术转型期’并会出现‘技术性断点’。诺兰模型是第一个描述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抽象模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诺兰模型通过资金投入(费用)来研究信息系统成长阶段论的角度逐渐引起人们的争议。其原因是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用于建设的投资额度与其带来的效益关系会日趋复杂和模糊,而诺兰模型没有办法体现出这种复杂的关系。
2.2 西诺特模型在参照诺兰模型的基础上,西诺特(W.R.Synnott)于1988年提出了‘四阶段推移说’的西诺特模型[12]。此模型以如何优化信息资源为切入点,把信息化阶段分为数据阶段、信息阶段、信息资源阶段和信息武器阶段。从数据阶段到信息武器阶段显示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推移发展过程。与此同时,西诺特还特别强调首席信息官(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的重要性。总体来说,西诺特模型为组织管理信息模式提供了方向。但是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各个方面全方位发展进步的过程,仅仅从信息的迁移这一个角度来研究信息化发展阶段未免会显得偏颇。 2.3 米切模型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有一个共同的局限,那就是它们均把数据管理和体系整合分割成前后两个阶段。但是这种分法后来在实践中证明是不适用的。在总结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的优势以及不足的基础上,美国信息化专家米切(Misch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他的研究成果——米切模型[13]。米切模型把信息化发展阶段概括为‘四阶段、五特征’的综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其中4个连续发展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增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和更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5个方面,包括: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融人企业文化,全员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和特征共同确定了企业在信息综合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另外,米切模型还对每个阶段的关键性任务进行了以下的描述:(1)起步阶段,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一些局部的、有代表性的应用,信息统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功能,系统集成程度低;(2)增长阶段,主要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初步整合集成,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并能提供简单的决策;(3)成熟阶段,组织的信息系统不但应该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纵向管理和组织内横向资源管理方面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还应该在集成过程中溶入先进的组织文化并在信息系统中体现组织文化;(4)更新阶段,信息系统不但能实现整个组织供应链的管理,为组织提供整体决策,还能提高并体现组织内全员文化及素质,也能影响组织内外所有的最终用户,增强组织的灵敏度和适应度,从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米切模型能够帮助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及阶段,确定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改革发展政策。比如在起步阶段,企业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是数据处理,而在增长期,比较关键的问题集中在MIS系统上。在这一点上,米切模型要优于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但是,米切模型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目前还没有企业能够达到第四阶段——更新阶段,所以米切对于此阶段的描述相对模糊,这样容易影响企业对于这一阶段目标的确立[14]。从以上对3个企业信息发展阶段模型的介绍和分析来看,米切模型是在总结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克服了前两个模型割裂发展阶段的不足,所以更适合为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确立提供借鉴。
3 信息发展阶段论在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中应用的实例分析 尽管教育信息化评估中借鉴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能够增强评估本身的定位性和建议性,但毕竟教育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在考察对象、内容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借鉴模型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搬其中的全部特征与内容,而是要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我们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为例,介绍阶段理论应该怎样具体应用到教育信息化评估当中。我们之所以以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的评估体系为例来分析阶段论的应用,是因为它在结构上与米切模型基本符合,采取了‘四阶段、五特征’的模型,并且具备对每阶段发展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的论述。下面我们将就教科文亚太地区评估体系中的指标类型、阶段划分以及关键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3.1 指标类型(特征)的确立我们在上文介绍了米切模型的5个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和一些其它属性能够决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所以,特征的确立是确定信息化所处阶段的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的确立都是建立在对现存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科学考察基础上的。信息化阶段论中的特征和属性的概念在信息化评估体系中应该具体体现为“指标”。由于都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中的指标与企业信息化所考察的内容和特征会有共同之处,但同时二者的区别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指标的确定。教科文组织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它首先确定了评估的内容,然后进行指标的建立,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遵循了一系列的原则以保证指标的科学性。最后,教科文组织将众多指标归纳成了5个大类:基于信息技术的政策、策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使用;课程与教材;专业人员使用及教学;学生使用及学习。通过考察这5类指标的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者确定评估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
3.2 阶段的确立阶段的确立无论在信息化阶段理论模型还是在评估体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米切模型的阶段划分以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为基础,运用连续的方式对信息化发展过程的整个过程进行划分,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与米切模型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大量研究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的基础上,把教育信息化划分成起步阶段、应用阶段、整合阶段和变革阶段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并且从五大类指标的角度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逐层递进的描述。这种描述对于国家、地区以及学校对自己的发展阶段进行对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最后一个阶段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外,米切模型和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于每个阶段的描述都是建立在对各自研究对象具体数据的科学考察基础上的。
述起步阶段国家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益处并制定了国家政策并进行拨款,而且准备了实施的准则。国家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准备,并且通过建设通讯和电力设备以支撑这些设施。学校处于硬件建设阶段,开始购买计算机以及其它设备。应用阶段教育部门在一些学校和教师、学生中进行信息技术实验性使用,信息技术并没有被整合到课程当中。学校开始受益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管理带来的便利。学校并没有充分配备好设备,生机比依然较低。网络在部分被应用,而且有局限性。学校开始把计算机作为一门课程,但是大部分计算机并没有联网。教师们大部分在接受计算机使用方面的培训,而不是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材料开始被开发出来,但教师们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一般局限于讲解,录入成绩,制作教学材料,文本编辑和课堂管理等。述整合阶段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纳入到标准的课程中,而且发展制定出了学生和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标准。学校具备了机房,大部分的机房都进行了联网,以供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使用。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有E-mail。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更多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当中习惯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也能够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间、学校与其他学校间的远程合作和交流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变革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全国各个教育项目中都被广泛使用。在学校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被有效地应用在教学、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中。传统的学习已经被e-learning所取代。学生和教职人员有自己的网页,学生完全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 3.3 关键指标米切模型除了进行特征及阶段的确立外,特别指出了在每个阶段应该着重关注的方面。在这一点上,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做了同样的工作。在每个阶段的描述中,评估体系特别提到了每个阶段应该特别关注的指标项,我们可以把这些指标项理解为发展中的关键指标。由于每一大类指标下面都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指标,在评估过后,评估者不仅需要自己处于哪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发展,而这些关键指标不仅能在评估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为教育信息化迈向下一个阶段指明方向。以整合阶段为例,这一阶段的关键指标教学过程和结果,以及信息技术在交流和提供网络资源方面中使用的成效。所以要想向这个阶段迈进的评估主体就会非常明确自身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阶 段关 键 指 标起步阶段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国家政策、计划和拨款;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政策是否与其他领域信息政策的目标挂钩等。应用阶段信息技术是否具备并被应用;学生、教师和计算机的比例;网络联接情况;教师培训成果;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整合阶段教学过程和结果,以及信息技术在交流和提供网络资源方面中使用的成效。变革阶段对前阶段出现的如带宽,设施建设一些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信息技术在e-learning、远程合作和交流中的使用;基于网络的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4 结束语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能够描绘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而在评估体系中引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论更有助于实现评估体系的定位功能和建议功能,促进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由于目前成型的阶段化理论模型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育信息化的特征进行调整,不能照搬一切内容。本文通过介绍教科文亚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具体分析该体系借鉴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方式,期望可以为我们日后建立国家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启迪,使评估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bouttheSelf-reviewframework[EB/OL].https:∥selfreview.becta.org.uk/aboutthisframework.
[2]NationalsummarysheetsoneducationsystemsinEuropeandongoingreforms-2009Edition[DB/OL].http:∥eacea.ec.europa.eu/education/eurydice/thematicstudiesarchivesen.php.
[3]http:∥www.cmec.ca/Programs/data/indicators/Pages/tables.aspx[EB].
[4]enGaugeOnlineAssessmentProfile[DB/OL].http:∥www.merton.k12.wi.us/newsfile37961.pdf.
[5]www.ceoforum.org[DB/OL].
[6]IndicatorsDatabase:Asia-PacificRegionalSurvey[DB/OL].http:∥www.unescobkk.org/education/ict/themes/measuring-and-monitoring-change/indicators-database-asia-pacific-regional-survey.
[7]顾小清,等.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5):23-27.
[8]杨斌,等.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7):29-32.
[9]谢忠鑫.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宋健,陈士俊.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8-10.
[11]NolanRL,CrosonDC,SegerKN.TheStagestheory:AFrameworkforITAdoptionandOrganizationalLearning[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ublishing,1993.
[12]SynnottWilliamR.TheInformationWeapon:WinningCustomersandMarketWithTechnology[M].NewYork:Wiley,1987.
[13]MischeMichaelA.Reengineering:SystemIntegrationSuccess[Z].JohnWyzalek,1999.
[14]左美云,陈蔚珠,胡锐先.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和比较[J].管理学报,2005,(3):34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