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层叠叠,突兀嶙峋是岩;苍苍茫茫,奔腾不息是水。这里是黄河,是壶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舞台,也是我演绎生命与民族情怀的舞台。
我,高原融化的雪水,自群山之巅奔涌而下,带着势不可挡、奇伟磅礴的力量,聚群流而奔流,最终汇聚成涌动咆哮的黄河之水,来到了这险峻的壶口,这个让我吃尽了苦头又出尽了风头的舞台。
我裹挟着巨浪,一路而下,披关夺隘,义无反顾地朝壶口冲去。天是寂寂的蓝,石壁是寂寂的灰,天地间仿佛只有我的存在,在这个展示生命的不屈与精彩的舞台上,排排巨浪涌向石壁,在奇响之中,涌向岑岑天际。一种生命的潜藏,在我的躯体里涌动迸发,喷发出一串串气势磅礴、激情燃烧的响亮音符。
“君不见,滔滔洪流旋巨浪,你追我赶斗龙槽;又不闻,声震长空惊寰宇,千山万壑荡回音”。于是一川大水就这样渐渐地碎成了点,碎成了雾,碎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泊,终究成就了我的铮铮铁骨,成就了逶迤万里的豪情和自信。最终,我又一点点汇聚起来,陷深坑而自拔,聚群流而腾飞,像一条巨龙,腾飞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此刻的我,早已经把生命付之于企盼,付之于强悍。豪情之中是从容和笃定,我感觉到生命的层层浸润,节节延伸,虽然躯体被那嶙峋的岩石逼得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但还是在这个壮阔的舞台上,用我的执着削去了岩石的风骨,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向大海的通道。
一切人世间的风霜雪雨,荣辱沉浮,名利世俗,风云变幻,历史沧桑,全在我千万年的奔腾与演绎之中。我不必披神秘的历史经纬,只需要尽情释放自我,让那个大气磅礴的名字——壶口瀑布,来震撼我们民族的灵魂。让壶口成为你,成为我,成为我们共同的壶口,共同的舞台。
我越过壶口,像条巨龙,摇头摆尾,逶迤东去。那满腔豪情,千百年来逐渐演绎成整个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这种精神,在每一个人心中孕育萌发奔涌,凝聚成一种亘古不变的民族情怀。
壶口,这是中华民族最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地方,是大自然展演神奇的舞台,也是我燃烧激情的舞台,从这个舞台我流向天际,流向亘古,流向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
点评
在考场作文大量“缺钙”的现实环境下,本文所彰显出来的一种磅礴大气、丰厚底蕴和文化气场无疑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小作者避开大多考生从现实中选材成文的共同取向,巧妙地化实为虚,将闻名中外的自然景观——壶口瀑布虚化为题目中的“我”,尽情抒写在“壶口”这一奇特的舞台上,“我”所展示出来的不屈追求和激情燃烧的生命情怀,并将“我”的形象和精神融进了历史和民族的发展,这种非同一般的构思技巧是使本文脱颖而出的重要缘由。同时,閱卷老师特别惊叹于小作者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摇曳生姿的长短句的运用,凸显出一种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与本文的主旨、意境自然契合。 (丁国林)
我,高原融化的雪水,自群山之巅奔涌而下,带着势不可挡、奇伟磅礴的力量,聚群流而奔流,最终汇聚成涌动咆哮的黄河之水,来到了这险峻的壶口,这个让我吃尽了苦头又出尽了风头的舞台。
我裹挟着巨浪,一路而下,披关夺隘,义无反顾地朝壶口冲去。天是寂寂的蓝,石壁是寂寂的灰,天地间仿佛只有我的存在,在这个展示生命的不屈与精彩的舞台上,排排巨浪涌向石壁,在奇响之中,涌向岑岑天际。一种生命的潜藏,在我的躯体里涌动迸发,喷发出一串串气势磅礴、激情燃烧的响亮音符。
“君不见,滔滔洪流旋巨浪,你追我赶斗龙槽;又不闻,声震长空惊寰宇,千山万壑荡回音”。于是一川大水就这样渐渐地碎成了点,碎成了雾,碎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泊,终究成就了我的铮铮铁骨,成就了逶迤万里的豪情和自信。最终,我又一点点汇聚起来,陷深坑而自拔,聚群流而腾飞,像一条巨龙,腾飞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此刻的我,早已经把生命付之于企盼,付之于强悍。豪情之中是从容和笃定,我感觉到生命的层层浸润,节节延伸,虽然躯体被那嶙峋的岩石逼得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但还是在这个壮阔的舞台上,用我的执着削去了岩石的风骨,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向大海的通道。
一切人世间的风霜雪雨,荣辱沉浮,名利世俗,风云变幻,历史沧桑,全在我千万年的奔腾与演绎之中。我不必披神秘的历史经纬,只需要尽情释放自我,让那个大气磅礴的名字——壶口瀑布,来震撼我们民族的灵魂。让壶口成为你,成为我,成为我们共同的壶口,共同的舞台。
我越过壶口,像条巨龙,摇头摆尾,逶迤东去。那满腔豪情,千百年来逐渐演绎成整个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这种精神,在每一个人心中孕育萌发奔涌,凝聚成一种亘古不变的民族情怀。
壶口,这是中华民族最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地方,是大自然展演神奇的舞台,也是我燃烧激情的舞台,从这个舞台我流向天际,流向亘古,流向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
点评
在考场作文大量“缺钙”的现实环境下,本文所彰显出来的一种磅礴大气、丰厚底蕴和文化气场无疑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小作者避开大多考生从现实中选材成文的共同取向,巧妙地化实为虚,将闻名中外的自然景观——壶口瀑布虚化为题目中的“我”,尽情抒写在“壶口”这一奇特的舞台上,“我”所展示出来的不屈追求和激情燃烧的生命情怀,并将“我”的形象和精神融进了历史和民族的发展,这种非同一般的构思技巧是使本文脱颖而出的重要缘由。同时,閱卷老师特别惊叹于小作者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摇曳生姿的长短句的运用,凸显出一种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与本文的主旨、意境自然契合。 (丁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