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同行更好的认识到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对其运行理论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分析,讲相关的维护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数据源端;维护技术;继电保护系统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环,变电站是联系普通民用电力和电场电力之间的桥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变电站成为了新时期变电站发展的形式,它可以更高效率的进行电力传输的调配工作,将不同节点的用电需求和实际供电量进行精确地匹配,减少多余电力的周转,同时还可以将电网系统中的各种数据无时差的反应给控制中心,帮助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了电网工作的可靠性,保证了整个电网系统工作过程的流畅和完整性。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数量还较少,但是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成熟,其独特的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地区进行建设或改造,帮助电力系统完成一次自身的大升级,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生活。
一、数据源端维护技术简介
早在七年前,国家电网公司就已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外发布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导则中明确的向相关企业提出了我国未来的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需要实现的技术指标,针对未来发展的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智能变电站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就拥有数据源段维护的相关功能。就是需要新建的智能变电站在新建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工作模型的信息。达到这一技术指标后,将可以大大的降低由于现行传统变电站由于技术原因一直存在的工作量巨大的问题,减少系统和设备的反应次数和工作负荷,更加合理的将工作资源进行分配。数据源端维护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工作数据实现免维护的工作量,让主站端的数据实现维护目标的标定减少,从而减少了系统工作项目的数量。同时在添加了新的解决方案后可以保证变电站和主站端的数据保持一致,减少了之前因为变电站源端和主站端的数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处理作业发生数据问题,造成系统无法识别运算,降低了系统的工作使用效率,甚至是运行安全性。综上所诉,增加数据源端维护功能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变电站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减少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
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三个主要的工作方向,模型、通信以及图形。在模型处理的方向,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基本上是采用的IEC61850规范,对全站进行数据建模的。而主站端则是按照IEC61970的规范进行电网的数据建模的,主站端所接受的文件,是由变电站源端通过模型的工具将SCD转化成了C IM的文件,然后,通过IE C104规约的文件传输服务等将C IM文件传送到主站端。
二、数据源端维护技术的具体应用
1、模型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模作业以IEC61850标准作为底层系统,采用SCD文件描述以及存储变电站数据模型。电力系统主站所采用的标准时IEC61970,IEC61970为基础建立了电网数据建模,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速度和保真度,需要将主站的数据模型调整到与各个变电站终端的数据模型型一致,一般全部采用CIM文件描述方式。目前的模型工具都有将SCD文件转换为其他格式文件的功能,通过格式传化,全部统一为CIM文件,将ICE61850数据模型直接映射到主站端上。
2在图形方面的应用
目前的投入使用的变电站图形软件一般采用可缩放的SVC文件,SVC文件在导入或导出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格式占用资源少,传输速度高,同时可以文件的准确性,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提高,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将更多的信息整合在文件上,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将变电站的运行状态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给主端,帮助其更加准确的掌握各个变电站的工作状态。为了实现这一操作过程,就需要技术人员在系统中设置可以同时识别SVG和CIM两种文件的识别程序,并且可以将两种文件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套使用,保证系统信息交互的便利和效率,最正常的是要保证数据的保真性,不能出现数据的修改或丢失现象。系统要有能力迅速识别两种文件并对其进行快速的导入导出工作,实现下一作业中关于图形显示与操作环节的源信息的供应。当面对变电站端需要一次性传输的文件数量庞大时,可以考虑使用IEC104或者 FTP文件向主站端进行传送。接收到数据信息后,再由主站端的计算设备利用专业识别的图形设备将其具象化,实现一次主接线图的生成。
3.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目前采用的信息传输信号多是ICE104/104通信,由于该通信格式出现的时间比较久,其稳定性和扩展性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信息传输工作的稳定和安全,但是由于开发的时间较早,在对最新信息格式处理速度和传输能力上有着一定的成熟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该格式需在数据传输前完成对数据传输格式的约定,事先建立通路,专职于处理单一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息传输工作。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通信通道两端的通信点所使用的通信点表能够保持一致,如果两者之间就通信点表不能达成共识,就会在信息传输过程发生错误,在使用传输数据格式采用ICE 104/104条约时,因为其已经设定不能进行数据模型的传输以及自描述语义,对于信息类别的感知和识别能力比较单一,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只能使用规定好的通信点表的内容进行对点通信,当另一端因为需要树立的数据过多,为了保证信息传达效率改变为另一格式的数据格式时,就不能识别并作出反应,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通信问题。但是主站端可以根据输送来的数据库模型挑点,自动生成相适配的通信点表供数据传输两端的客户使用,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二次制作或者手工维护造成出错的风险,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们可以根据智能化变电站投入使用的这几年积累下的使用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其规律,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说,现在我国电力系统的主站端普遍使用的C IM规格以及SV G规范虽然可将电网的数据模型等描述出来,从而实现了大部分电网调度业务的需求,但是其缺陷在于,整个电网系统中,组成的节点和不同型号的设备数量非常多,除了大量的设备接入系统以外,还包括数量庞大的几点保护装置,而对于后者的数据识别和集成却一直受到了忽视。从实际工作使用过程中来看,这些设备对于整体系统的稳定和工作有着一样重要的作用,其反应出的数据问题一般代表着基层设备遇到使用障碍,所以对与这些数据的识别和保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其的识别和建模工作必须整合到主站端识别系统中。只有保证主站端的继电保护信息系统的完成性,电网的全景模型才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建模和分析,减少因建模误差导致的工作问题。一个完整的全景模型可以在一次的传输过程中处理更多的信息,目前信息传输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相应的传输速度,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模型建设人员针对变电站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应的建模工作。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设备的第一次建模已经能够达到完整的建模规范,IEC61970可以提供完整的建模规范,但不能满足数量繁多的继电保护装置分支的数据处理工作,由于其在设计时没有现在这样数量的信息处理单元,所以能提供的继电保护功能的模型过于简单,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出现处理时间较长的情况。
结语: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变电站发展前景广泛,对于数据源端维护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达到了实用水平,对于保证我国电网正常运行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被攻克,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整改。
参考文献:
[1]韩玉生.探析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0):157.
[2]张琦.数据源端維护技术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71-71.
关键词:数据源端;维护技术;继电保护系统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环,变电站是联系普通民用电力和电场电力之间的桥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变电站成为了新时期变电站发展的形式,它可以更高效率的进行电力传输的调配工作,将不同节点的用电需求和实际供电量进行精确地匹配,减少多余电力的周转,同时还可以将电网系统中的各种数据无时差的反应给控制中心,帮助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了电网工作的可靠性,保证了整个电网系统工作过程的流畅和完整性。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数量还较少,但是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成熟,其独特的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地区进行建设或改造,帮助电力系统完成一次自身的大升级,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生活。
一、数据源端维护技术简介
早在七年前,国家电网公司就已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外发布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导则中明确的向相关企业提出了我国未来的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需要实现的技术指标,针对未来发展的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智能变电站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就拥有数据源段维护的相关功能。就是需要新建的智能变电站在新建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工作模型的信息。达到这一技术指标后,将可以大大的降低由于现行传统变电站由于技术原因一直存在的工作量巨大的问题,减少系统和设备的反应次数和工作负荷,更加合理的将工作资源进行分配。数据源端维护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工作数据实现免维护的工作量,让主站端的数据实现维护目标的标定减少,从而减少了系统工作项目的数量。同时在添加了新的解决方案后可以保证变电站和主站端的数据保持一致,减少了之前因为变电站源端和主站端的数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处理作业发生数据问题,造成系统无法识别运算,降低了系统的工作使用效率,甚至是运行安全性。综上所诉,增加数据源端维护功能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变电站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减少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
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三个主要的工作方向,模型、通信以及图形。在模型处理的方向,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基本上是采用的IEC61850规范,对全站进行数据建模的。而主站端则是按照IEC61970的规范进行电网的数据建模的,主站端所接受的文件,是由变电站源端通过模型的工具将SCD转化成了C IM的文件,然后,通过IE C104规约的文件传输服务等将C IM文件传送到主站端。
二、数据源端维护技术的具体应用
1、模型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模作业以IEC61850标准作为底层系统,采用SCD文件描述以及存储变电站数据模型。电力系统主站所采用的标准时IEC61970,IEC61970为基础建立了电网数据建模,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速度和保真度,需要将主站的数据模型调整到与各个变电站终端的数据模型型一致,一般全部采用CIM文件描述方式。目前的模型工具都有将SCD文件转换为其他格式文件的功能,通过格式传化,全部统一为CIM文件,将ICE61850数据模型直接映射到主站端上。
2在图形方面的应用
目前的投入使用的变电站图形软件一般采用可缩放的SVC文件,SVC文件在导入或导出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格式占用资源少,传输速度高,同时可以文件的准确性,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提高,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将更多的信息整合在文件上,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将变电站的运行状态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给主端,帮助其更加准确的掌握各个变电站的工作状态。为了实现这一操作过程,就需要技术人员在系统中设置可以同时识别SVG和CIM两种文件的识别程序,并且可以将两种文件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套使用,保证系统信息交互的便利和效率,最正常的是要保证数据的保真性,不能出现数据的修改或丢失现象。系统要有能力迅速识别两种文件并对其进行快速的导入导出工作,实现下一作业中关于图形显示与操作环节的源信息的供应。当面对变电站端需要一次性传输的文件数量庞大时,可以考虑使用IEC104或者 FTP文件向主站端进行传送。接收到数据信息后,再由主站端的计算设备利用专业识别的图形设备将其具象化,实现一次主接线图的生成。
3.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目前采用的信息传输信号多是ICE104/104通信,由于该通信格式出现的时间比较久,其稳定性和扩展性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信息传输工作的稳定和安全,但是由于开发的时间较早,在对最新信息格式处理速度和传输能力上有着一定的成熟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该格式需在数据传输前完成对数据传输格式的约定,事先建立通路,专职于处理单一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息传输工作。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通信通道两端的通信点所使用的通信点表能够保持一致,如果两者之间就通信点表不能达成共识,就会在信息传输过程发生错误,在使用传输数据格式采用ICE 104/104条约时,因为其已经设定不能进行数据模型的传输以及自描述语义,对于信息类别的感知和识别能力比较单一,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只能使用规定好的通信点表的内容进行对点通信,当另一端因为需要树立的数据过多,为了保证信息传达效率改变为另一格式的数据格式时,就不能识别并作出反应,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通信问题。但是主站端可以根据输送来的数据库模型挑点,自动生成相适配的通信点表供数据传输两端的客户使用,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二次制作或者手工维护造成出错的风险,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们可以根据智能化变电站投入使用的这几年积累下的使用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其规律,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说,现在我国电力系统的主站端普遍使用的C IM规格以及SV G规范虽然可将电网的数据模型等描述出来,从而实现了大部分电网调度业务的需求,但是其缺陷在于,整个电网系统中,组成的节点和不同型号的设备数量非常多,除了大量的设备接入系统以外,还包括数量庞大的几点保护装置,而对于后者的数据识别和集成却一直受到了忽视。从实际工作使用过程中来看,这些设备对于整体系统的稳定和工作有着一样重要的作用,其反应出的数据问题一般代表着基层设备遇到使用障碍,所以对与这些数据的识别和保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其的识别和建模工作必须整合到主站端识别系统中。只有保证主站端的继电保护信息系统的完成性,电网的全景模型才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建模和分析,减少因建模误差导致的工作问题。一个完整的全景模型可以在一次的传输过程中处理更多的信息,目前信息传输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相应的传输速度,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模型建设人员针对变电站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应的建模工作。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设备的第一次建模已经能够达到完整的建模规范,IEC61970可以提供完整的建模规范,但不能满足数量繁多的继电保护装置分支的数据处理工作,由于其在设计时没有现在这样数量的信息处理单元,所以能提供的继电保护功能的模型过于简单,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出现处理时间较长的情况。
结语: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变电站发展前景广泛,对于数据源端维护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达到了实用水平,对于保证我国电网正常运行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被攻克,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整改。
参考文献:
[1]韩玉生.探析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0):157.
[2]张琦.数据源端維护技术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