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隐蔽性肺癌的诊断探索

来源 :江苏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1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院收治恶性胸腔积液92例,因原发性肺癌所致69例。69例中45例X 线胸片肺内病灶均被胸水掩盖,病初误诊率达71.1%。我们体会到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高度疑为恶性胸液:1.年龄在50岁以上,呈血性或出现转移性血性胸液;2.不能用胸液解释的刺激性咳嗽,或/和持久而固定的胸痛且不随胸液量的增多而减轻,或/和间歇性咯血性痰;3.无结核中毒症状,OT 试验阴性,抗结核治疗超过一月而胸液不减少,或胸液增长速度快,或治 January 1986 to December 1990, 92 cases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69 cases due to primary lung cancer. Among the 69 cases, the lung lesions in 45 cases of X-ray were covered by pleural effusion and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was 71.1%. We experience the case of one of the following cases should be highly suspected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1. Over the age of 50, was bloody or metastatic bloody pleural effusion; 2. can not be explained with irritable cough, or Persistent and fixed chest pain and does not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pleural fluid volume, or / and intermittent hemoptysis sputum; 3. No symptoms of tuberculosis, OT test negative, anti-TB treatment more than a month without reduction of pleural fluid, or pleural fluid Rapid growth, or governance
其他文献
为推广0216部队2支队现場巡诊与集中门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于5月28日在军区后勤部叶副部长主持下,召开了全区卫生干部现場会议。到会同志除听取支队卫生主任做经验介绍外,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防治减少非钢结构墙体裂缝的技术措施,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并将分析研究的技术措施用于实践,取得工程施工的优良效果。 In this paper, combined
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是对胸腔内结核杆菌抗原产生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结果,抗原可来自胸膜下小的干酪灶破溃进入胸腔.最近材料提示结核性胸膜炎在流行病学方面可能有变化.期
新乡化工总厂始建于1954年,建厂之初,只有7个工人,8个干部,从回收的废金属中提炼金属铅。1958年由新乡市北郊迁到现址时,只有一盘石碾,几台破鼓风机,全部家当用一辆马车拉来
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80年3月,临床诊断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102例,其中50例作了颈内动脉脑血管造影,分析如下。 Our hospital from May 1979 to March 1980, clinical diagno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脑对外界刺激所起反应的电表现,因其振幅低,与背景脑电波的活动和伪迹混杂,大多数 EP 在常规脑电记录上无法看到,需用电子计算机信号平均技
为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中量元素(S)和微量元素(Fe和Zn)对粮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进行了为期52 d的室内玉米秸秆腐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解过程中分别添加S、Fe和Zn元素,
自本刊1993年第3期刊登了吴国芳的《一个不妥的例题》和第8期的何秀余的《也谈〈一个不妥的例题〉》两篇文章后,陆续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认为吴国芳和何秀余两位同志虽然指
班会目的    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一天一天地提高。现在的中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社会的、家人的、朋友的……可是在索取的同时,他们是否想到了付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大到国家民族,“制出将来之中国者,是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小到集体、家庭、个人,甚至一桌一椅一草一木,每个青少年都对身边的事负有责任。很多人认为这个话题太沉重,离自己太遥远。我们就是要用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