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有重要的论述:“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纵观世界发展史,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的胜利果实,创新智慧的结晶。不创新就要落后,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既要加强学生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其以后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老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可以让学生考虑问题比较新颖独特而且有深度内涵,给学生带来长久有利的影响,而不只是暂时的影响。接下来我将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先具有了疑惑才能打开思维的源泉,疑惑是形成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的意识,有些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疑问过于简单,其他同学都没有疑问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进而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要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对提出疑问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增强其勇气,鼓励其多提出疑问,在全班形成一种有疑问就提出的良好风气。老师通过对疑问的解答来使学生茅塞顿开,学生也会去分析自己哪方面思维出现短路,在以后的练习题中着重地加强这种思维方式。老师在讲课时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从中读出学生的疑惑,去提问学生哪些知识没有听读,接着再去讲一遍学生所不理解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某一问题,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时候某位学生考虑的角度要比老师更加灵活简便,这样全班的同学也学到了这种思维过程,如果该学生考虑的不全面,老师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对其加以补充和改变,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加强学生深入探究、自主探究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首先要对某数学题进行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各种思维方式进行碰撞,从而找出最有效的解答方法,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才永远是属于自己的。对于某些难度较大、挑战性强的数学题目就必须得深入探究,如果只在表面进行探究,会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通过这种深层次的探究,学生自己去组织独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应用自己的创新方法去解决问题,从中会发现许多数学的奥妙之处,感觉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探究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三、 设置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分析解答,开放性题型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它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方法,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开放性试题语言文字的认真阅读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该问题的核心,然后打破常規,开拓解题思路,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见解,做到一题多解。老师也可以对试题进行改变条件、改变结论,做到一题多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思维进一步发散,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有时候要让学生多进行反向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结果开始分析,慢慢往前去推,对一些较难的数学题目会达到迎刃而解,逆向思维也是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补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描绘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去想象、去思考,在想象中得到启发和灵感。
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这样禁锢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相信、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一些笑脸,少一些威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在一个相对平等、宽松、鼓励的环境下,创新的火花才会飞迸,并且延续下去。要正确看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再和学生共同探讨。还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发展能力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创新教育,一个学生是否能够走得更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它可以让学生在同学中鹤立鸡群,更快速地去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华.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5.
[2]谈缠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作者简介:
王清德,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老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可以让学生考虑问题比较新颖独特而且有深度内涵,给学生带来长久有利的影响,而不只是暂时的影响。接下来我将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先具有了疑惑才能打开思维的源泉,疑惑是形成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的意识,有些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疑问过于简单,其他同学都没有疑问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进而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要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对提出疑问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增强其勇气,鼓励其多提出疑问,在全班形成一种有疑问就提出的良好风气。老师通过对疑问的解答来使学生茅塞顿开,学生也会去分析自己哪方面思维出现短路,在以后的练习题中着重地加强这种思维方式。老师在讲课时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从中读出学生的疑惑,去提问学生哪些知识没有听读,接着再去讲一遍学生所不理解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某一问题,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时候某位学生考虑的角度要比老师更加灵活简便,这样全班的同学也学到了这种思维过程,如果该学生考虑的不全面,老师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对其加以补充和改变,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加强学生深入探究、自主探究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首先要对某数学题进行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各种思维方式进行碰撞,从而找出最有效的解答方法,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才永远是属于自己的。对于某些难度较大、挑战性强的数学题目就必须得深入探究,如果只在表面进行探究,会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通过这种深层次的探究,学生自己去组织独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应用自己的创新方法去解决问题,从中会发现许多数学的奥妙之处,感觉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探究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三、 设置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分析解答,开放性题型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它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方法,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开放性试题语言文字的认真阅读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该问题的核心,然后打破常規,开拓解题思路,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见解,做到一题多解。老师也可以对试题进行改变条件、改变结论,做到一题多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思维进一步发散,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有时候要让学生多进行反向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结果开始分析,慢慢往前去推,对一些较难的数学题目会达到迎刃而解,逆向思维也是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补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描绘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去想象、去思考,在想象中得到启发和灵感。
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这样禁锢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相信、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一些笑脸,少一些威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在一个相对平等、宽松、鼓励的环境下,创新的火花才会飞迸,并且延续下去。要正确看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再和学生共同探讨。还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发展能力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创新教育,一个学生是否能够走得更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它可以让学生在同学中鹤立鸡群,更快速地去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华.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5.
[2]谈缠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作者简介:
王清德,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