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新旧计算教学的平衡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y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计算教学目标单一,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觉得计算课实在是枯燥而乏味。目前,我们大多摒弃了以往的计算教学模式,改进了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比较新旧两种计算教学的流程,我们不难看到其优劣。当前计算教学的一般流程为:教师情景创设—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算法—反馈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索能力提高了不少,学习内容也能轻松地掌握与运用。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头脑里经常还是一片模糊,面对众多算法不知所措或互相混淆。传统的计算教学,一般按照“复习铺垫—讲解算理—尝试练习—巩固强化”的过程进行教学,它目标相对集中,内容也比较单一,训练比较集中,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不会的学生。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对新旧教法教师可以借鉴和参考。因此,我认为,在接受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度秉承传统计算教学中的优点,整合传统与现代计算教学的精华,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
  那么,我们站在新理念的视野下来看传统的计算教学,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计算教学既扎实又不失灵活呢?下面针对这方面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创设情景与适度铺垫的完美融合
  
  传统的计算课,比较注重复习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这样的知识铺垫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由此看来,适量的知识铺垫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知识铺垫过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扼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理解新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很难引发学生的创新。新课程则注重情境创设,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开放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由于没有旧知的铺垫,有些新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情境创设与适度铺垫可以和谐统一。
  
  二、直观算理演示与抽象算法表述的相得益彰
  
  传统的计算教学课堂,有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计算正确、熟练的要求了。于是,“精讲多练”成为传统计算教学的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法,程式化的计算过程,计算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机械运动”。结果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虽然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了,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学生还是无能为力。
  现在的课堂,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让学生通过看图、动手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算理,致使有些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但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这样的教学,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由于偏重探究算理,抽象的算法得不到落实,致使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大打折扣。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抽象概括。因而,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意识,自主发现计算法则,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与把握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倾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但是,新课改以来,一些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课上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一个阶段后,学生的思维好像活跃起来了,课堂上也显得热热闹闹,但学生过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优等生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很快便能完成练习;而学困生面对众多的算法不知所措,一节课下来,甚至连最基本的算法都没有掌握。而且,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一知半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算法多样化呢?我认为,只有将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及时对自己所选择的方法作出积极的反思和必要的改进,从而让学生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法。
  
  四、技能训练与实际运用的有机结合
  
  数学计算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能够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在讲解算理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往往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这样的教学,把计算与实践应用割裂开来,造成学生只会算不会用的后果,即算、用严重脱节。
  现在的计算教学,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新知教学后,一般都要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许多教师面对教材中的“算用结合”,究竟该重“算”还是重“用”难以定夺,有的干脆平均用力,致使学生新学的计算方法不能及时得到巩固,削弱了学生的计算技能。
  其实,从心理学上分析,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达成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也就是需要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掌握。计算课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即当学生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后,教师要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技能,使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包括一些估算的练习,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学生计算的学习,不仅是对话的、交流的,也应该是有练习的、有比较的。有时计算课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时教师应尊重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适当进行取舍和调整,这样才能收到计算教学的良好效果。
  总之,《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教师不但应赋予其生活的气息,给学生以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应秉承传统计算教学中的长处,使计算课堂不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不失扎实有效与脚踏实地。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可修系统受到冲击时的更换策略问题。由于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老化,因此系统运行的费用越来越大。考虑到系统的性能由于受到冲击而减弱甚至会完全失效,要保持系统运行
80年代,天津市棉花品种多乱杂,品种老化,布局不合理,没有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及良种繁育体系等。为此,天津市种子管理站主持了天津市优良早、中熟棉花品种筛选、良繁及推广应用
该文采用可压缩性修正的两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跨声速2D喷管管内三种不同波前马赫数的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动,不仅对流场中时均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而且对脉
该文给出了二阶精度和改进的四阶精度两种可压缩边界层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方法,通过利用该方法对平板和尖锥上的二维及三维边界层,在二维与三维扰动条件下,所求解的稳定性方程的特
当气体为量热完全气体或热完全气体,粘性系数是温度幂指数函数时,该文给出了一种推导可压缩层流边界层方程的新方法。对于没有外部压力梯度的光滑平板,引进修正的Levy-Mangle变
该文联立求解可压缩平面液体撞击弹性固体表面时,液体激波面及液固相界面上的物理过程控制方程组,导出了激波速度、撞击压力和固体表面变形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撞击马赫数M[*v
摘要: 时代呼唤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开放题创新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问题解决”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重要议题,现在把议题转移到开放题上来,可以认为是“问题解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什么是开放题    开放题是相对于中学课本中有明确条
摘要: 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探讨了着力从四个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掌握方法;使学生会问。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