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OTA产业发展迅速,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拓展、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以培养出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旅游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OTA;旅游专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OTA(Online Travel Agent) 即在线旅游服务商。核心模式是旅游中介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旅行服务,其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代理佣金和服务增值。代表为:携程网、同程网、去哪儿网、驴妈妈旅游网、艺龙网等。在线旅游的自助或半自助的旅游方式深受年轻人的青睐,OTA的出现将原来传统的旅行社销售模式放到网络平台上,更广泛的传递了线路信息,互动式的交流更方便了客人的咨询和订购。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际,靠自由资金、新技术发展的OTA打破了传统旅行社多年来的定价体系,使得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行业整体大洗牌,一些适应能力及品牌意识相对较差的线下门店甚至被击垮。OTA最终让旅行社的客源结构、利润空间已悄然发生变化:原来的直销客户,变成了OTA的客户;分销渠道的利润空间在被不断地压缩。不少传统旅游企业正在经历由相对固定的客户市场向纯市场化运作转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纷纷进行内部改革,设立电商部、研究新产品及新的营销模式来应对旅游OTA带来的冲击。
由于企业业务类型的转变,员工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导游服务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用人缺口,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促使社会对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对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全面贯彻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作用,在国内OTA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不仅有利于地区旅游专业的深入发展,也满足了绿色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中,一方面传统观光旅游要提升品质,需要大量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物业管理等高素质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旅游电子商务(OTA)、网络营销等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崛起,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这些新的旅游业态呼唤着新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专业目录中很难找到支撑这些新业态发展的相关专业,这使得各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旅游新形势的需要。
应该说,最近几年旅游院校无论是软硬件建设还是校企合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有:
(一)旅游专业在设置上培养规模小、特色不足
我们建议旅游院校专业设置应该规模化和特色化。旅游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把脉到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偏离培养目标
旅游人才培养,无非是意识、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大多院校现在较多注重生存因素而忽视发展因素,特别是对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培养明显不足,与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不相适应,更不要说与国际著名旅游院校的差距了。
(三)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环节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校内实训,许多学校存在实训设备不足、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又经常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使实践效果打了折扣。
(四)专业师资缺乏,后期培养不到位
旅游业发展瞬息万变,联动性强,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给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负责培养学生的教师队伍却总是滞后于市场,不能与时俱进。教师或者是“半路出家”,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把握,或者是刚出校门,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另外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也存在问题,导致教师“学术上不去、应用下不来”。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与思路
(一)改革目标
通过调研,进一步分析学生在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就业情况、技能要求及适应能力等。以此指导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拓展,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创业团队建立及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的有效运行。并通过反复的实践,不断反馈指导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改革思路
首先,围绕旅游OTA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新的崗位设置及技能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适合高职院校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从企业用人角度研究具体的人才需求标准,辅助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具体的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及手段,引入相关企业的典型操作案例,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编写校企合作配套教材,研发相关教学实训配套的实训设备,毕业生跟踪指导,不断反馈指导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此最终实现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与改革。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要通过广泛的调研,研究区域旅游OTA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并对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研究与时俱进的进行深入探讨。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拓展、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并真正应用到实处,以培养出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旅游创新人才,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修订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现代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酒店与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调研,对旅游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素质及职业能力重新定位,明确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根据岗位及知识技能需求,与企业共同研讨,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教改研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创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旅游OTA企业生产实景相适应的,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并深化旅游专业学生依托社团自主进行课外实习实践的实训模式创新改革。
(三)拓展校企合作
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广泛调研,探讨和实践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入企业参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利场所。引入企业参与建设,使实训基地场景模拟工作环境;实训操作仿真服务项目;实训管理类似企业管理;实训成果接近最终服务产品。同时,引入企业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引进企业人才参与教学,做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实际OTA销售平台与任务驱动平台互相融合,校企互动,产学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获得独立的最直接的体验,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
(四)创新实践平台
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限于演示性及验证性的初级开展阶段,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投入,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五)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采用能力模块化设计课程。根据岗位的需要,建立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结构将课程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一个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采取集中学习,强化训练的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开设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改革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基础,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课程(或课程群)、学生能力与特定区域产业应用之间的关联,构建面向区域产业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旅游相关专业在区域旅游产业典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实现面向区域产业的课程案例库建设、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毕业设计改革等。另外,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课余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组织学生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在线客服,以及在线销售的实习实训,到在线经营程度高的旅游企业参观学习,再加以典型创业事例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交流学习的活动中受到创造创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化学生旅游服务专项技能与综合能力两手抓,为新型旅游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娜.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20).
[2]赵文玲.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1(2).
[3]刘金锋,程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4(4).
[4]2013年我國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4年1月20日.
[5]孙凤芝,朱珂,张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11期研究.
[6]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 01:91-94.
作者简介:桑庆庆(198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
基金项目:2015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研项目——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BCB15005)。
关键词:OTA;旅游专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OTA(Online Travel Agent) 即在线旅游服务商。核心模式是旅游中介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旅行服务,其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代理佣金和服务增值。代表为:携程网、同程网、去哪儿网、驴妈妈旅游网、艺龙网等。在线旅游的自助或半自助的旅游方式深受年轻人的青睐,OTA的出现将原来传统的旅行社销售模式放到网络平台上,更广泛的传递了线路信息,互动式的交流更方便了客人的咨询和订购。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际,靠自由资金、新技术发展的OTA打破了传统旅行社多年来的定价体系,使得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行业整体大洗牌,一些适应能力及品牌意识相对较差的线下门店甚至被击垮。OTA最终让旅行社的客源结构、利润空间已悄然发生变化:原来的直销客户,变成了OTA的客户;分销渠道的利润空间在被不断地压缩。不少传统旅游企业正在经历由相对固定的客户市场向纯市场化运作转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纷纷进行内部改革,设立电商部、研究新产品及新的营销模式来应对旅游OTA带来的冲击。
由于企业业务类型的转变,员工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导游服务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用人缺口,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促使社会对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对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全面贯彻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作用,在国内OTA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不仅有利于地区旅游专业的深入发展,也满足了绿色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中,一方面传统观光旅游要提升品质,需要大量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物业管理等高素质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旅游电子商务(OTA)、网络营销等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崛起,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这些新的旅游业态呼唤着新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专业目录中很难找到支撑这些新业态发展的相关专业,这使得各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旅游新形势的需要。
应该说,最近几年旅游院校无论是软硬件建设还是校企合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有:
(一)旅游专业在设置上培养规模小、特色不足
我们建议旅游院校专业设置应该规模化和特色化。旅游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把脉到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偏离培养目标
旅游人才培养,无非是意识、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大多院校现在较多注重生存因素而忽视发展因素,特别是对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培养明显不足,与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不相适应,更不要说与国际著名旅游院校的差距了。
(三)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环节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校内实训,许多学校存在实训设备不足、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又经常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使实践效果打了折扣。
(四)专业师资缺乏,后期培养不到位
旅游业发展瞬息万变,联动性强,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给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负责培养学生的教师队伍却总是滞后于市场,不能与时俱进。教师或者是“半路出家”,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把握,或者是刚出校门,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另外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也存在问题,导致教师“学术上不去、应用下不来”。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与思路
(一)改革目标
通过调研,进一步分析学生在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就业情况、技能要求及适应能力等。以此指导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拓展,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创业团队建立及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的有效运行。并通过反复的实践,不断反馈指导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改革思路
首先,围绕旅游OTA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新的崗位设置及技能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适合高职院校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从企业用人角度研究具体的人才需求标准,辅助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具体的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及手段,引入相关企业的典型操作案例,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编写校企合作配套教材,研发相关教学实训配套的实训设备,毕业生跟踪指导,不断反馈指导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此最终实现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与改革。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要通过广泛的调研,研究区域旅游OTA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并对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研究与时俱进的进行深入探讨。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拓展、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并真正应用到实处,以培养出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旅游创新人才,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修订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现代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酒店与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调研,对旅游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素质及职业能力重新定位,明确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根据岗位及知识技能需求,与企业共同研讨,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教改研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创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旅游OTA企业生产实景相适应的,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并深化旅游专业学生依托社团自主进行课外实习实践的实训模式创新改革。
(三)拓展校企合作
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广泛调研,探讨和实践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入企业参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利场所。引入企业参与建设,使实训基地场景模拟工作环境;实训操作仿真服务项目;实训管理类似企业管理;实训成果接近最终服务产品。同时,引入企业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引进企业人才参与教学,做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实际OTA销售平台与任务驱动平台互相融合,校企互动,产学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获得独立的最直接的体验,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
(四)创新实践平台
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限于演示性及验证性的初级开展阶段,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投入,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五)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采用能力模块化设计课程。根据岗位的需要,建立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结构将课程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一个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采取集中学习,强化训练的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开设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改革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基础,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课程(或课程群)、学生能力与特定区域产业应用之间的关联,构建面向区域产业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旅游相关专业在区域旅游产业典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实现面向区域产业的课程案例库建设、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毕业设计改革等。另外,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课余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组织学生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在线客服,以及在线销售的实习实训,到在线经营程度高的旅游企业参观学习,再加以典型创业事例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交流学习的活动中受到创造创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化学生旅游服务专项技能与综合能力两手抓,为新型旅游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娜.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20).
[2]赵文玲.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1(2).
[3]刘金锋,程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4(4).
[4]2013年我國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4年1月20日.
[5]孙凤芝,朱珂,张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11期研究.
[6]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 01:91-94.
作者简介:桑庆庆(198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
基金项目:2015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研项目——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BCB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