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行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我们通过对三类不同课型:常态课,公开课,创新课的不同要求,以期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开放常态课;精磨公开课;勇上创新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9-02
“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是研究教学的活水。离开了课堂这个主阵地,抓教学就进入了“盲区”。 课堂是反映教师一般的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是衡量教师的智力财富的尺度,是评价教师眼界和知识面的标准。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行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学校通过对三类不同课型的不同要求,以期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1开放常态课
学校课堂99%是常态课。一个教研组10多个老师,一学期100个教学日,共1000多节课,按照校本研修要求4节公开课,千分之四。对一个教师而言,整个教学生涯10000多节课中能有节公开课?千分之一二而已。因此,关注常态课,缩短常态课教学效果的差距,对实现教学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更具意义。
叶澜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人听的,要无他人。”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学校如何管理常态课?最常见的一招——行政推门听课。甚至还有在教室安装监控。教师抵触,效果不好,不利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益。弄不好还要将干群关系搞僵。
开放常态课的提出。能将常态课开放一般见于校内师徒结对活动。但惠及面太少,一般也就师徒两人之间。两年前,教育局安排“名师种教”活动,笔者调入农村山区一中学,中学里年轻老师居多。笔者以名师自居,自觉课上得不错,斗胆提出天天公开课,只要你有时间,愿意来听,不用打招呼随时进课堂。老师们慕名而来,听课的人还真不少,各门学科都有。一阵子下来,觉得这种形式不错,一方面听课老师感觉若有所悟,另一方面因为有老师随时要来听课,起到监督效果,平时课也背得相对认真些。两方面受惠,上课教师压力也不大,只是认真些了。研讨的氛围也很轻松。于是将开放常态课的模式推广。要求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课堂相互开放。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听课15节课,其中至少有3节是别学科的。跨学科听课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常态课开放逐渐成为一项制度。通过看别人的课,说别人的课;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走进别人的课,改进自己的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常态课用公开课的心,公开课取常态课的实当常态课是公开课,课堂将柳暗花明,满园春色。
常态课开放旨在让教师间学习探讨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如何驾驭课堂等教学常规技能。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益,有利于學校教学的过程管理。
2精磨公开课
公开课是校本研修的载体,校本研修要立足课堂。要求公开课,精做。从主题确定到方案实施,规定明确的研修步骤:
教师全员参与,提出各自在教学中碰到的几个问题或困难;
教研组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带有共性的关键问题;
讨论确定这学期教研组校本研修的主题;
筛选和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
实施行动计划和方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总结和反思(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出改进策略,写出行动研究报告(叙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
行为跟进:改变教学行为,提出新的问题。
在研修过程中公开课几经打磨渐成精品课。
公开课打磨过程中,整个教研组的教师们“捆绑”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为一堂好课的诞生出谋划策。每一轮课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课堂实践中过程中。磨课,不仅是对“课”进行打磨,而且是在磨人。磨课,执教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同时,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他们的收获也不亚于上课教师。磨课时,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教参,研究教材处理的方法、教法和学法。在共同的商论中,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理解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公开课打磨成精品课,汇编成册,激发教师成就感。公开课打磨旨在培养教师一种的研修习惯——研究的态度,用反思的精神。使课堂更具科研含量。也有利于教师应对各类评比,职称评审。培养骨干名师必经之路。
3勇上创新课
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创新课其主要特征凸显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这些曾经创造神话的教学模式。令人向往,也想试试,但又患得患失。先小范围尝试,我们鼓励个别教师勇于创新,试试。学校搭建学习的平台。组织教教师到课改学校学习,听课,交流。回来尝试。效果不错:感觉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发言,同时培养了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极大提高课堂效益。
希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鼓励教师创新。探索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旨在深化课堂改革,打造特色魅力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开放常态课,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精磨公开课,骨干教师必经之路;
勇上创新课,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摘要】开放常态课;精磨公开课;勇上创新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9-02
“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是研究教学的活水。离开了课堂这个主阵地,抓教学就进入了“盲区”。 课堂是反映教师一般的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是衡量教师的智力财富的尺度,是评价教师眼界和知识面的标准。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行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学校通过对三类不同课型的不同要求,以期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1开放常态课
学校课堂99%是常态课。一个教研组10多个老师,一学期100个教学日,共1000多节课,按照校本研修要求4节公开课,千分之四。对一个教师而言,整个教学生涯10000多节课中能有节公开课?千分之一二而已。因此,关注常态课,缩短常态课教学效果的差距,对实现教学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更具意义。
叶澜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人听的,要无他人。”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学校如何管理常态课?最常见的一招——行政推门听课。甚至还有在教室安装监控。教师抵触,效果不好,不利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益。弄不好还要将干群关系搞僵。
开放常态课的提出。能将常态课开放一般见于校内师徒结对活动。但惠及面太少,一般也就师徒两人之间。两年前,教育局安排“名师种教”活动,笔者调入农村山区一中学,中学里年轻老师居多。笔者以名师自居,自觉课上得不错,斗胆提出天天公开课,只要你有时间,愿意来听,不用打招呼随时进课堂。老师们慕名而来,听课的人还真不少,各门学科都有。一阵子下来,觉得这种形式不错,一方面听课老师感觉若有所悟,另一方面因为有老师随时要来听课,起到监督效果,平时课也背得相对认真些。两方面受惠,上课教师压力也不大,只是认真些了。研讨的氛围也很轻松。于是将开放常态课的模式推广。要求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课堂相互开放。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听课15节课,其中至少有3节是别学科的。跨学科听课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常态课开放逐渐成为一项制度。通过看别人的课,说别人的课;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走进别人的课,改进自己的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常态课用公开课的心,公开课取常态课的实当常态课是公开课,课堂将柳暗花明,满园春色。
常态课开放旨在让教师间学习探讨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如何驾驭课堂等教学常规技能。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益,有利于學校教学的过程管理。
2精磨公开课
公开课是校本研修的载体,校本研修要立足课堂。要求公开课,精做。从主题确定到方案实施,规定明确的研修步骤:
教师全员参与,提出各自在教学中碰到的几个问题或困难;
教研组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带有共性的关键问题;
讨论确定这学期教研组校本研修的主题;
筛选和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
实施行动计划和方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总结和反思(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出改进策略,写出行动研究报告(叙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
行为跟进:改变教学行为,提出新的问题。
在研修过程中公开课几经打磨渐成精品课。
公开课打磨过程中,整个教研组的教师们“捆绑”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为一堂好课的诞生出谋划策。每一轮课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课堂实践中过程中。磨课,不仅是对“课”进行打磨,而且是在磨人。磨课,执教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同时,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他们的收获也不亚于上课教师。磨课时,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教参,研究教材处理的方法、教法和学法。在共同的商论中,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理解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公开课打磨成精品课,汇编成册,激发教师成就感。公开课打磨旨在培养教师一种的研修习惯——研究的态度,用反思的精神。使课堂更具科研含量。也有利于教师应对各类评比,职称评审。培养骨干名师必经之路。
3勇上创新课
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创新课其主要特征凸显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这些曾经创造神话的教学模式。令人向往,也想试试,但又患得患失。先小范围尝试,我们鼓励个别教师勇于创新,试试。学校搭建学习的平台。组织教教师到课改学校学习,听课,交流。回来尝试。效果不错:感觉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发言,同时培养了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极大提高课堂效益。
希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鼓励教师创新。探索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旨在深化课堂改革,打造特色魅力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开放常态课,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精磨公开课,骨干教师必经之路;
勇上创新课,学校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