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诗歌的犁铧,从边缘走向遥远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诗人黄葵从诗歌的边缘地带,驱动诗歌的犁铧,走向了遥远;而那远方同真理一道诞生,是用葡萄藤编织思想的堡垒,它让人类找到了居所那博大的中心。从边缘走向遥远,诗人一路绽放思绪的花朵,把忧伤与乡愁、抽思与历史、日常生活与诗性抒写舞蹈成诗歌的舞蹈。
  关键词:黄葵;历史意识;乡愁;抽思中图分类号:1227
  文献标识码:A
  乍一看,“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室经理”与“青年诗人”的称谓放在一起总有些不协调。2004年,中国民航出版社一次性出版了安徽安庆籍诗人黄葵《曙光妖娆》系列诗集六册(包括《安庆的棉花》、《民歌的中国》、《他乡的都市》、《夏娃的玫瑰》、《黄葵的卷尺》、《唐宋的才子》),尽管在此之前他已有好几个诗集出版,但黄葵的名字此前并未在诗界响亮起来。黄葵并非一心一意要做诗人,可他的“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室经理”的身份让人多少不免心犯嘀咕:当诗歌一旦与商业或政治有些关联,诗歌的纯洁性就要受怀疑,这是多年来读者群中一个见怪不怪的反映。其实也难怪,诗歌作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它更要求一种情绪的纯粹性和语言的纯粹性,而排斥小说的故事性和散文的完整性。纯粹性并不是简单化,它更强调的是一种中国古典诗歌所呈现的自身具足和自我完成。似乎商业、政治等因素必然与诗格格不入,这实在是一个误会。不必说商业、政治题材可以入诗,因为题材决定论早已是文学创作的陈腔滥调的遗迹了,题材岂有高下、正反之分?单是说语言,人们也似乎以为在日常语言之外存在着一种诗所特有的专门的诗歌语言,而这早已为巴赫金所斥为谬见,他认为在我们的语言之外不可能存在着一种诗的专用语言。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与一种特殊的语言本身并不是同一回事,这亦无需赘述。更何况诗绝非某阶层的专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诗人,挖掘那份诗人的潜能则因人而异。当诗歌从文学中心滑向边缘,失落的也许不只是诗歌,诗人如何保持一份自在的心态,在诗歌艰难的外在生存环境中如何突进诗歌内部,坚持诗性的自我完成,则显得尤为可贵。这种坚持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多向度可能性的打开。青年诗人黄葵正是从诗歌的边缘地带,驱动诗歌的犁铧,走向遥远,而那远方“同真理一道诞生”、“是用葡萄藤编织思想的堡垒”,它“让人类找到了居所那博大的中心”(《哦,远方》)。从边缘走向遥远,诗人一路绽放思绪的花朵,把忧伤与乡愁、抽思与历史、日常生活与诗性抒写舞蹈成诗歌的舞蹈。
  
  “弯月纺织灰色的忧伤”
  
  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如何在三者之间打通关捩,承继过去,启向未来,是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诗人的历史意识,往往在其作品中□亮并不断丰富。《巴尔干》系列独节短诗对人性、战争、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与焦虑,都充满着鲜明深厚的历史意识。“高山夷为平地/石粉走不出石头的家族/历史被战机的双翼划伤”,这里,除了对战争毁灭性的破坏的厌恶,更难得的是一份理性的清醒:石粉走不出石头的家族。明白如话,诗意却大大溢出语词,颇有古典诗词“意在言外”、“韵外之旨”的绝妙。“弹片躺在土地上/小草给它绿意/鲜花给它芳香”,把“弹片”与充满“绿意”、“芳香”的“小草”和“鲜花”并置,三个意象的内蕴反差给人的不仅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其间张力更是对心灵的巨大震撼;不论这“弹片”是美国“人道主义的弹头”的欲望化展览,还是塞族人气节的“预警”,生命与戕害生命对立意象的并置,总是那样触目惊心!诗人不置一情感价值评判的字眼,而其隐含的情感价值评判俱现,诗的旨意也更充盈,真可谓古人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样的例子在黄葵的诗中不胜枚举,没有故作深沉的艰言晦语,没有板起面孔训人的说教,完全是几个意象的自身具足、诗意自现。这也可说是黄葵诗歌中短诗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自然得力于传统古典诗学的熏染。比如我们的美学宗师老子主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则警醒“封始则道亡”,强调未“封”(分析)前的境界,而司空图要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也认为诗应“不涉理路”。著名学者叶维廉在谈及意象的自身具足时说:“一个好的自身具足的意象,事实上就可以看成一首自给自足的诗。它之所以是自给自足,因为它是承载着情境的力量。”黄葵短诗所载的“情境”,最重要的便是面对历史、战争、生存等流露出的那份“弯月似的忧伤”。
  在《与唐诗宋词对话和共饮》、《宋词的断肠》、《大唐才子》等组诗中,诗人以唐宋诗词上的名家为诗题,以其名诗名句点染成诗,诗与诗人浑融一体,皆成短小精悍之构。如写苏东坡:“生活在一首词里/上半生在上阕/下半生在下阕//上阕是上弦月/下阕是下弦月/梦一辈子都没有圆过”(《苏轼》),俏皮中透出感慨和忧伤;写李幼安:“寻寻觅觅/在物是人非的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蚱蜢舟//却荡不走比黄花还瘦的西风/也唤不来旧时相识的雁只/更载不动细雨织就的愁字”(《李清照》),这也绝非原来名诗的现代翻版。这些组诗自然有些不及原著的含蓄隽永,但诗人把一个现代人对历史人物的表达以诗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同时完成的是诗人必需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意识。艾略特1917年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对历史意识这样说道:“历史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是对于永久的意识,也是对于暂时的意识,也是对于永久和暂时合起来的意识。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最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得诗人黄葵的诗显出了难得的不同。
  
  “无法抵达的蛙鸣”
  
  在城市边缘眺望乡土是黄葵诗歌呈现的另一特色。也许一个人对故乡的眷恋是与生俱来的,不管是现实层面与故乡的接触,还是精神层面对故乡的遥望,而前者的耳濡目染更是后者得以产生的重要心理基础。当社会生活的急剧发展和变化进一步搅乱了往常的平静甚至破坏了旧有的习惯和秩序,身处都市的漩涡其实并非拥有中心,反而更加衬托出人的边缘性时,人对故土的思念与遥盼即所谓乡愁也便滋生蔓延。像大多数诗人一样,黄葵也以诗解愁,把浓浓的乡思乡情化成诗句诗意,把乡村经验化成诗性抒写。乡愁乡思如“春天就在安庆大地纷纷发芽”,“待到梅子黄了/安庆人就把满篮的猪草/切成了黄梅调”(《黄梅戏》)。诗人没有对于故土的难以指认的苦苦追问,而是把自己的乡土情结直指出生地安庆,让“米粒”,让“拾穗者”,让“逆光劳作的父辈”在诗中鲜活起来。诗人这样写拾穗者:“你把腰弯下去/一把天然的镰刀/把秋天重新翻割一次/你不得不这样做//偶尔也站在田畈里/你把自己站成了/秋天不忍收割的/一株沉重的稻穗”(《拾穗者》)。“弯下”的“腰”与“天然的镰刀”,“站在田畈里”的拾穗者与“一株沉重的稻穗”,意象的叠指(类似意象)与悖离(收获者与收获物),增添了诗句间的张力和间离效果,同时意蕴纷呈。稍嫌遗感的是,笔者以为“你不得不这样做”一句纯属多余的说明性语句,甚至差一点毁了这两节诗,因为这种叙述性的插入语会直接破坏诗的和谐。如果说乡村经验的诗性抒写是较 多在乡村长大的诗人的共有特征的话,黄葵诗歌对乡土的遥望却有自己不同的地方。
  首先,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抒写中,诗人并没有做简单化的抑此扬彼。“苦涩的/是拉开故土炊烟的距离/是久违了的/那条绞心的狗吠/是工业都市/无法抵达的一只蛙鸣/是一匝狗尾巴草/在母亲的背篓里/最简朴最夜色的叙述”(《月夜,无法抵达的蛙鸣》)。工业都市文明常常在许多诗人笔下颇受指责,可黄葵倒似乎更真诚地面对了这种城乡的差别,“从稻禾的坚守,从黄梅戏的包围”中“冲了出来”(《蛰居》),尽管身在“城市边缘地带”,还是“学会了/朝每一块水泥地板迈出双腿”,获得自己的“独行方式”(《在城市边缘地带》)。当然,这种面对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毕竟,诗人还是流露了一份抹之不去的无奈;毕竟,有些东西工业都市无法抵达,诗人只能像月亮一样“明亮在自己的深处”(《月亮,用蚱蜢舟作半径》)。
  在对乡土的遥望中,诗人还有一组总题为《清明的怀念》的组诗,对爷爷、奶奶、大妹夫的怀念写得质朴清新而又满溢出不经意的忧伤。
  
  “思维被切割的横断面”
  
  也许因为司空见惯,我们常常对生活熟视无睹,既没有投入的热情,又对之缺乏必要的关照。黄葵是一位对生活很投入的诗人,他既对日常生活进行诗意的观照和打量,又能将生活中与之相遇的每一个“事件”(这“事件”有时只是一个偶尔的心灵的片段)做一种抽思,尽管不成完整的锦匹,却也亮光闪烁。《码头临时搬运工》与《人力车夫》就是这样的佳作。前者写码头临时搬运工“简单而又透明”的经历,“卸下来一座城市/又把一座城市拆零搬走”,以码头为“集结生命的仓库”。然而,“当一座城市不再需要装卸二字时/临时工只好被当作压仓的石头运走”。这里,“装卸”货物的临时工石头般被“装卸”,命运的无奈在貌似客观化叙述的语调中完成得悄无声息。后者写人力车夫用“双脚找到了一个家的支点/三个轮子找到了半截光滑的路面”。“下岗和失业”者在“冲出另一种生活的起点”之前“第一次骑车”“总要原地打转”,“要围绕着生命转几圈”,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深切体验,更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的横断面”(《哦,远方》)。“他多想骑走车子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桶长翅膀的石油”,结尾更是对全诗的升华,一种急转的突兀透出的是无奈、忧伤与希望。
  黄葵诗中的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抒写,对日常琐事的呈现,打量日常的同时又似乎少了一点亮色,这也许应归咎于现代都市生活本身的沉重面。组诗《菜市场里的事》俏皮中的无奈、戏谑中的沉重给人印象极深。诗人基本运用的是日常口语,把这种俏皮的沉重感还原在生活琐事中。不管这是诗人的一种策略,还是不经意的偶成,需要注意的是诗意的呈现,笔者以为诗人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
  相反的,在其它方面诗人的这种抽思能力却有着出色的表现。长诗《哦,远方》一连串奇特的暗喻式语言组合,把“远方”驰骋在思维的疆场,大气宏博,让“远方”不断地“照亮”和被“照亮”,仿佛一个玲珑剔透的思想的水晶被切割成的无数个横断面。组诗《雷》同样展现了一种思想的“闪电”,“给想象一个庞大的居所”,思维的截面次第盛开了思想的花朵。
  
  “一行行飞翔的韵脚”
  
  其实,读黄葵的诗你很容易注意到他在诗歌形式方面的多方探索。诗人写下的大量组诗,首先让你相信黄葵是一个充满激情而思绪飞扬的人。一般说来,组诗不仅仅是同类主题或题材的丰富和完整,它更显示出诗人情绪的满盈和厚丰。组诗《以七种方式步人蓝天》在选题上与诗人从事的航空事业相关,诗意与经验的叠合,再加上水到渠成的抽思,诗味与思意跃然而出:“我刚把一架儿童的梦想/安放在外婆的打麦场/还来不及细想/一架飞机就把跑道/当成了/一根筑巢的黄梁”(《看飞机下降》)。
  他还有总题为《组诗十二行·风》的八首诗,皆以“风”为抽思的对象,“十二行诗”可说是黄葵诗形式美的一大表现。这组诗每首三节,每节四行,每行字数大致相等,但又稍有变化。组诗《在陕北》并未标明“十二行诗”,这一组诗每首六节,每节两行,也是十二行。整齐中有变化,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跳跃、转换简捷而干脆,正与陕北黄土高坡的生活相得益彰。如写《钻天杨》:“目标定得死死的/活着就是一个箭头//搭在黄土张满的弓上/任凭爬山调一支支地射走”。《飞机是鸟》、《飞越琼州海峡》两诗也是十二行,每首四节,每节三行;而《奶奶的拐杖》每节六行,共两节。组诗《雷》由六首诗组成,可看作是“十二行”的变体,这组诗每首四节,前三节每节四行,最后一节两行,这些诗都呈现了诗的形式美。
  还值得一提的是,黄葵的《与唐诗宋词对话和共饮》、《宋词的断肠》、《大唐才子》三个组诗中写了许多唐宋诗人才子,这些诗每首皆两节,每节三行,诗行较短。还有题为《巴尔干》的四十五节(首)短诗及十八节的《短章》,每节(首)三行。此外,《黄葵五行诗选》也有好几十首诗,每首二节,前节三行,后节两行。这些诗皆可谓言短意长,有耐人咀嚼的地方。
  黄葵对诗歌形式美的多样化和多方面探索,显示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对于诗体的自觉。当然,这种形式的追求并非是要求诗歌的单调化的统一,《海》诗行的参差,几个短句组成一个长诗行,并加标点,这些都表明诗人黄葵自己对新诗的思索。但要指出的是,尽管黄葵在诗的整体方面深得传统诗词之妙,可在诗中连接媒介的大量运用却很容易破坏诗美。“因为你是一味冬虫夏草/所以四季药用食用总相宜”,连接媒介“因为”、“所以”就将诗的客观效果和直接性都毁掉了。当然这不是黄葵诗的独弊,而是白话诗普遍存在的也应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诗人正当盛年,势头健旺,我们有理由期待与祝福他驱动诗歌的犁铧,“把理想撒开/去碰撞远方吧”。
  (责任编辑 王 刚)
其他文献
夏日,公园之中,密林深处  一池的莲花如一朵朵红焰  亭亭玉立于水中,顾盼生姿  从淤泥中迸发拱出,芳香四处流溢。  盛夏的骄阳催开莲纯洁的容颜  比爱情的面孔还姣好,一袭幽香盈袖  细细端详莲清水芙蓉的姣好  芬芳沁入心页,花叶点缀情怀    离开了绿色的幽深  从清新的旷野来到一方幽闭的楼台  我看见莲关闭黑黑的眸子  静若灿烂的星光无言  开也翩翩,落也翩翩  莲枯萎的容颜震撼了我的心灵  
期刊
盗尸  七月流火,暑热难挡。都半夜时分了,弥漫在空间的热气还一直咄咄逼人,葫芦镇上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打着赤膊露宿在门外的男人。  鸡鸣头遍,太古六便早早起了床,打起飞脚出了镇口,直奔几里路外的八角店。  这“太古六”本是葫芦镇上农贸市场内的一个渔霸。三十五六岁左右,生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一双豹眼,分外骇人。发起怒来,教人不寒而栗。就凭着这副凶神恶煞相,他单枪匹马垄断了这镇上农贸市场的鱼类行情。凡
期刊
生日那天,他问我:“女人,你想要什么?”  我想了一下,心中有一股涌藏的欲望:“什么都可以吗?”  “那是,只要我能做到的!”  “那就陪我去坐夜班火车吧!”  “去哪儿?”他傻傻地问,有些不解。  “没想过,就买两张火车票,没有预期的目的地,天亮了就下车,好不好?”  他能拒绝吗?又不是很过分的要求。  去火车站的路上,他一直不停地问为什么,我笑笑不语,只是把脸贴在他背后。  二月的夜很凉,他的
期刊
她弯腰挑起的涓涓细流源于我的内心深处  童年里我收获着细竹、野草莓和小昆虫    她勾住我的手在悬崖边跳舞  柔美的影姿下浮动着打柴的外乡人    一丛挨着一丛,芦花开在家乡的山坡上  饱满的花朵如膨胀的欲望向同一个方向摇摆    一身身素装在秋后亮堂起来  她抚摸风、露水和似血残阳    在水上,在云端,她以火为敌  却点燃了那一片灌木林  (310000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江城路陆家河头小区一幢
期刊
我记忆中的乡音清一色土生土长  就象地里的红薯年年一个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走遍天涯这张名片最响    昨天回家隔壁的小三和我说普通话  他的女朋友是外地人  这样的例子小村很多  老人们总是看不惯  就象我不习惯吃饲养的鸡蛋  (246450安徽省太湖县新城天泰花园7幢一单元501室)
期刊
暑假里,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旅游,儿子不止一次对我吹风,起初,我没太当回事。放假前的一天,儿子回到家急急地对我说,爸爸,我要去!我敷衍说,行啊,说说你去的理由。儿子眨巴了下眼,半是狡黠、半是认真地说,理由很简单,我都长这么大了,你还没让我飞出去过,我想开阔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只要你让我去,我保证今后会好好学习。  小时候,儿子很调皮,由于贪玩,学习成绩忽高忽低。现在读初二了,原本以为他能收收心,我们
期刊
现在,父亲总是听我的  就像小时候的我,对于父亲的  决定,不发表任何意见    在父亲的心里,他保留着  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表达出来  他总是听我的,时间长了  他开始依赖于我,他把  所有的事,都交给我独自去做    他把他的脾气交给我。他把  他弯曲的脊背和站姿,还有  正在开花的土地,一齐交给我  他把整个世界就这样交给我  现在的父亲,总是习惯听命于我  (400054重庆市巴南区重庆
期刊
据说,八月十五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此夜,远在他乡游子,在观赏朗朗明月时,便会对故乡和亲人产生思念之情。唐朝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一首思念诗。所以,人们又把八月十五这个中秋节日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赏月,我晓事以来年年参加。大人赏月那种仰天诵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高雅,小孩赏月那种“赏月光/赏月明/年年赏月都高兴”的俗趣,我都见过。记得儿时,天还未
期刊
女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  这些年,为了支持男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他的事业之中,女人毅然辞去了工作,很安心去过她家庭主妇的生活;也随着男人事业的蓬勃发展,女人就不需要再过她家庭主妇那样的生活了,家里已经有足够的钱去请佣人来服务了。  于是,女人就此得了闲。  一次很偶然地,女人应朋友之约去了次茶馆,三两杯新鲜泡制的茶喝下去,女人居然就此喝上了瘾。  自此,有事没事地,女人就常去,一坐就是大半天,再一坐
期刊
为寻一套物美价廉的中式书房家具,我走遍北京数个家具市场,蓦然回首,那物却在某中式古典家具集散地。与店员谈价时,来了一个老经销商,当场提走四只带顶箱的书柜,促使我痛快数了五千银子下订单。  两个月后,到了约定交货时间,却没有任何消息。强忍着加速的心跳,赶紧打电话询问。结果五雷轰顶,店里的座机停机,老板手机不是关机,就是没人接。直觉告诉我,上当了!  心失了重一样,胡乱飘起来。  猛然发现,现在的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