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情感,读得精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习惯;朗读指导;读出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很重要。朱自清先生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任何一个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目标,就要多读并掌握读的技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根本目的。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每篇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尤其要多读课文,要带疑问读书,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恰当的语调、语气等,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运用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与课外。”可见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在实践中,我通过广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带领课题组实验老师组织家长委员会捐赠图书,在班里设图书角,引导学生每天按读书清单和计划海量地阅读他们喜欢的图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低年段带拼音的《格林童话选》《三字经》等为必读,《千字文》为选读;中年段的《长袜子皮皮》《声律启蒙》等为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论语》等为选读,高年段的《秘密花园》《大学》等为必读,《昆虫记》《道德经》为选读。另外,我还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推介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在课堂中阅读。如,教部编教材二年级第一单元童话故事,我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纳入课程体系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让学生海量地阅读国学经典和中、外美文,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这样持之以恒,就能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识字、阅读、说话、写作的新天地。
二、指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朗读
1.创设情境读。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乐学中读出味道。如配乐读,配动画或投影片读等,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启发学生观察,思维,感受,表达,有目的地唤起学生形象思维。如,我在教《观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非常注重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到具体形象的感知,从而更好地把大潮的壮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当讲到“过了一会儿,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时,我启发学生想开去:假如你是其中的观潮的人,有什么表现呢?或叫起来,或跳起来,或大声说……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观潮人的兴奋与激动,从而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去,读得入情入境。当品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读了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學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播放大潮奔腾的录像,把想象和真实的画面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形象的感知,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浪潮的声势是多么浩大。从而水到渠成地融入激昂的情感,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同时,学生还在读中体会到作者运用成语和比喻句的巧妙,在读中感受到大潮的“奇”!
2.示范朗读。马卡连柯说过:“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可见,教师示范朗读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加强朗读的基本功训练。如抑扬顿挫地读,舒缓稍轻地读,句断气连地读,把韵脚拖长声音朗读,绘声绘色地读……通过范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以激发学生强烈模仿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引导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其他学生模仿,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
3.精彩演读。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因此,“读”要与丰富的肢体语言相结合,才能更好体现它的价值,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阅读教学中的表演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读到演。先让学生认真揣摩语言文字,然后进入角色,演一演、做一做、议一议,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促进学生个性的感情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多种形式的反复读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如,整体概读、设疑自读、感悟品读、小组议读、回归练读、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比赛读、边演边读、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乐趣、读出感情。这样,就会读出个性,就会读得更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感情。这样,学生就能读得更精彩。
【关键词】阅读习惯;朗读指导;读出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很重要。朱自清先生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任何一个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目标,就要多读并掌握读的技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根本目的。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每篇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尤其要多读课文,要带疑问读书,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恰当的语调、语气等,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运用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与课外。”可见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在实践中,我通过广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带领课题组实验老师组织家长委员会捐赠图书,在班里设图书角,引导学生每天按读书清单和计划海量地阅读他们喜欢的图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低年段带拼音的《格林童话选》《三字经》等为必读,《千字文》为选读;中年段的《长袜子皮皮》《声律启蒙》等为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论语》等为选读,高年段的《秘密花园》《大学》等为必读,《昆虫记》《道德经》为选读。另外,我还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推介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在课堂中阅读。如,教部编教材二年级第一单元童话故事,我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纳入课程体系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让学生海量地阅读国学经典和中、外美文,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这样持之以恒,就能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识字、阅读、说话、写作的新天地。
二、指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朗读
1.创设情境读。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乐学中读出味道。如配乐读,配动画或投影片读等,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启发学生观察,思维,感受,表达,有目的地唤起学生形象思维。如,我在教《观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非常注重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到具体形象的感知,从而更好地把大潮的壮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当讲到“过了一会儿,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时,我启发学生想开去:假如你是其中的观潮的人,有什么表现呢?或叫起来,或跳起来,或大声说……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观潮人的兴奋与激动,从而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去,读得入情入境。当品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读了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學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播放大潮奔腾的录像,把想象和真实的画面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形象的感知,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浪潮的声势是多么浩大。从而水到渠成地融入激昂的情感,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同时,学生还在读中体会到作者运用成语和比喻句的巧妙,在读中感受到大潮的“奇”!
2.示范朗读。马卡连柯说过:“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可见,教师示范朗读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加强朗读的基本功训练。如抑扬顿挫地读,舒缓稍轻地读,句断气连地读,把韵脚拖长声音朗读,绘声绘色地读……通过范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以激发学生强烈模仿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引导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其他学生模仿,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
3.精彩演读。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因此,“读”要与丰富的肢体语言相结合,才能更好体现它的价值,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阅读教学中的表演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读到演。先让学生认真揣摩语言文字,然后进入角色,演一演、做一做、议一议,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促进学生个性的感情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多种形式的反复读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如,整体概读、设疑自读、感悟品读、小组议读、回归练读、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比赛读、边演边读、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乐趣、读出感情。这样,就会读出个性,就会读得更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感情。这样,学生就能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