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课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备好课,这样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堂效率做铺垫。作者以备课时紧紧扣住“七个点”为中心,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中关注的热点、疑点,教学活泼点,有关内容的联系点。把静态的备课和动态的备课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课备得非常充分,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备课 “七个点”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先备好课,这样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堂效率做铺垫。那么怎样备好一节课?我以备课时紧紧扣住“七个点”为中心,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的知识点,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有关内容的联系点。把静态的备课和动态的备课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课备得非常充分,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一、掌握重点
什么是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属于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是由教材中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此,备课一定要研究教材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力气花在重点上,弄清重点内容的涵义及实际运用的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正确掌握,在着眼于重点的同时又不忽视其他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二、分析难点
一般情况下,难点也就是重点,但不是绝对的,难点往往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和认识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因此,难点也因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在备课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难点,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其他辅助手段分解难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化难为易,分解难点知识。
三、掌握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是教材知识结构中包含的概念、观点、原理、理论等教学内容,在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材料,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寻找每课、每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掌握每个知识点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点,学习就会陷入盲目性,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如果学生连起码的知识点都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就很难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影响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
四、研究社会的“热点”在学生中的反映
所谓热点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和焦点,社会在发展变化,社会的热点在发生变化,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热点内容,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以此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热点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脱离实际。
五、学生的疑点
学贵有疑,教学贵在设疑,在备课时教师要摸清学生的疑点,帮助学生解除疑惑。所谓疑惑点就是学生对有些教学内容的不懂、困惑。要使学生“明理、导行”就要做好释疑工作,要使学生从认知到内化,就要细心帮助学生质疑解惑,备课是为了摸清学生的疑惑,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体会,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进行充分的说理,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到信。比如:对于辉煌的历史篇章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准备材料,运用图片、视频让学生对比新旧社会的变化,这样上课的时候就能够使学生充分感知,从而真正从心理上更加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
六、确定诱发点
在教学中要通过诱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点的一般来源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困惑点、教材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理解的矛盾点、学生关心的热点。抓住诱发点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习感到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学生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困惑点,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点
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概念原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讲清楚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个人与集体、权利和义务、道德与法律、个人与社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和平与发展等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揭示内在的联系使学生从已知向未知过渡,并在联系中加深理论的理解。在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区别点就是对立、原理、观点在相互联系中的差异和不同点。特别是相近、相对易混淆的,如:公民与人民、道德与法律等,在分析联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分清之间的区别,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总之,备课时要注意这些要点,形成一个精心准备的教案,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备课 “七个点”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先备好课,这样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堂效率做铺垫。那么怎样备好一节课?我以备课时紧紧扣住“七个点”为中心,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的知识点,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有关内容的联系点。把静态的备课和动态的备课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课备得非常充分,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一、掌握重点
什么是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属于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是由教材中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此,备课一定要研究教材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力气花在重点上,弄清重点内容的涵义及实际运用的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正确掌握,在着眼于重点的同时又不忽视其他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二、分析难点
一般情况下,难点也就是重点,但不是绝对的,难点往往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和认识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因此,难点也因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在备课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难点,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其他辅助手段分解难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化难为易,分解难点知识。
三、掌握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是教材知识结构中包含的概念、观点、原理、理论等教学内容,在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材料,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寻找每课、每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掌握每个知识点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点,学习就会陷入盲目性,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如果学生连起码的知识点都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就很难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影响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
四、研究社会的“热点”在学生中的反映
所谓热点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和焦点,社会在发展变化,社会的热点在发生变化,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热点内容,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以此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热点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脱离实际。
五、学生的疑点
学贵有疑,教学贵在设疑,在备课时教师要摸清学生的疑点,帮助学生解除疑惑。所谓疑惑点就是学生对有些教学内容的不懂、困惑。要使学生“明理、导行”就要做好释疑工作,要使学生从认知到内化,就要细心帮助学生质疑解惑,备课是为了摸清学生的疑惑,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体会,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进行充分的说理,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到信。比如:对于辉煌的历史篇章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准备材料,运用图片、视频让学生对比新旧社会的变化,这样上课的时候就能够使学生充分感知,从而真正从心理上更加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
六、确定诱发点
在教学中要通过诱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点的一般来源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困惑点、教材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理解的矛盾点、学生关心的热点。抓住诱发点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习感到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学生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困惑点,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点
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概念原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讲清楚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个人与集体、权利和义务、道德与法律、个人与社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和平与发展等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揭示内在的联系使学生从已知向未知过渡,并在联系中加深理论的理解。在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区别点就是对立、原理、观点在相互联系中的差异和不同点。特别是相近、相对易混淆的,如:公民与人民、道德与法律等,在分析联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分清之间的区别,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总之,备课时要注意这些要点,形成一个精心准备的教案,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