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提高九年级复习课的效率,进行有效地复习,如何让学生从繁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在2012年3月份在某地农村中学听了一堂九年级复习课,体会颇深。
一、课堂教学片段
一开始,教师出示小黑板两道题:
例1 计算+.
例2 解方程:=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让两位学生上黑板做(代表共性错误)。
共性错误(1):例1学生去掉分母。
共性错误(2):例2学生忘记检验。
为了防止遗忘分式方程检验这一重要的步骤,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一道例题:
例3 若关于x的方程+=2无解,求m的值。
二、教学反思
1.走出复习模式的“误区”
大多数教师复习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师讲两道例题,而后让学生练习。结果发现不少学生觉得知识已学过,提不起兴趣,复习就像走过场,可想而知复习效率的低下。本节课,教师抓住学生“最近发展区”(已复习分式的加减),直接出示两道题,一道是分式的加减,一道是解分式方程。通过这两道题的训练,既可以复习前面的分式的加减运算,又可以和分式方程进行比较,一举两得,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两者的区别,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强调,而学生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如:分式的加减和解分式方程易混淆)。这要求在复习中,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抓住学生易犯的错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发展。
2.走出复习量的“误区”
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总念念不忘老套路:讲、讲、讲,练、练、练。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盲目加大课堂容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等生,后进生得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对他们来说,课堂复习是无效的,本来以前学的不牢,而现在又得不到巩固,学习兴趣可想而知。本节课教师通过两三个例题,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复习效率,关住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这正符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课堂中教师允许学生犯不同的错误,即使是最不可思议的错误,教师也要认真加以指正,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抓住学生的知识的“误区”
对分式方程的解需检验,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分式加减运算应该通分而不能去分母,这些都是学生最易犯的错误,教师不是一味地强调,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把错误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该怎样改正”,让学生真正经历这样的一个纠错的过程,学生以后才会不犯这样的错误或者少犯这样的错误,做到“事半功倍”,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做例1和例2,教师在底下巡视,典型性的错误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做例1展示“去分母”的错误,例2展示“遗忘检验”这一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为“怎样改正”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初三总复习的过程也包括学生怎样解决“知识误区”的过程。在复习课中我们应该注重抓学生的“知识误区”。
4.复习教学也要循序渐进,也正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螺旋上升”的要求
不少初三复习课复习过程无序,认为复习课就是教师讲讲题目,学生练练,根本不注意循序渐进,学生的能力怎能得到提高,这样的复习课有何意义,本节课在复习“解分式方程需检验”时,注重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讲完例2后,为了让学生不忘记“检验”这一重要的步骤,教师接着出示例3,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问这样的循序渐进过程,学生怎么会忘记“解分式方程需检验”。显然效果肯定比教师一味的强调检验要好得多。
5.课堂中重视情感交流,调整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误区”
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找自己的原因,同样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若答错,或者答非所问,或者一言不发,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或者教师显得很不高兴,这样会伤害学生。学生情绪低落,怎能集中注意力来学数学?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更可怕的是,教师不良的情绪影响到学生下次更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要知道学生也很想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在会对数学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即使有错误,学生也会积极去改正,克服,而不是放弃。在本节课中,一位上黑板的学生解分式方程时,先通分,再去分母。显得很繁琐,教师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可以直接去分母,老师很耐心,尊重学生合理的想法。再让学生思考例3时,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师不着急,面带微笑,提示学生从例2得到启发,而不是立刻让其他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回答出来。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课堂上这些细节发生得那么自然,教师处理得也那么自然。就是那么不经意,师生再一次共同诠释着一个民主、宽容、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含义。创新始于尊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判断和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心中肯定已经深深喜欢这门学科,心中也会埋下创新的种子。这也正符合我们数学学科的最终的目标。
6.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
还需提一点,本节课并不因为有教师来听课,而使用多媒体,只用了一块小黑板就将课上得如此的精彩。可见,教学工具的使用应该为“有效”的教学服务的。当然,我也不是反对使用多媒体,只是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多使用多媒体效果才好。
如果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这样上好复习课,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会减轻,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教师的负担也会减轻。学生和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和学的乐趣。让我们一起为有效地九年级复习而努力吧。
一、课堂教学片段
一开始,教师出示小黑板两道题:
例1 计算+.
例2 解方程:=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让两位学生上黑板做(代表共性错误)。
共性错误(1):例1学生去掉分母。
共性错误(2):例2学生忘记检验。
为了防止遗忘分式方程检验这一重要的步骤,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一道例题:
例3 若关于x的方程+=2无解,求m的值。
二、教学反思
1.走出复习模式的“误区”
大多数教师复习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师讲两道例题,而后让学生练习。结果发现不少学生觉得知识已学过,提不起兴趣,复习就像走过场,可想而知复习效率的低下。本节课,教师抓住学生“最近发展区”(已复习分式的加减),直接出示两道题,一道是分式的加减,一道是解分式方程。通过这两道题的训练,既可以复习前面的分式的加减运算,又可以和分式方程进行比较,一举两得,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两者的区别,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强调,而学生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如:分式的加减和解分式方程易混淆)。这要求在复习中,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抓住学生易犯的错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发展。
2.走出复习量的“误区”
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总念念不忘老套路:讲、讲、讲,练、练、练。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盲目加大课堂容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等生,后进生得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对他们来说,课堂复习是无效的,本来以前学的不牢,而现在又得不到巩固,学习兴趣可想而知。本节课教师通过两三个例题,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复习效率,关住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这正符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课堂中教师允许学生犯不同的错误,即使是最不可思议的错误,教师也要认真加以指正,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抓住学生的知识的“误区”
对分式方程的解需检验,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分式加减运算应该通分而不能去分母,这些都是学生最易犯的错误,教师不是一味地强调,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把错误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该怎样改正”,让学生真正经历这样的一个纠错的过程,学生以后才会不犯这样的错误或者少犯这样的错误,做到“事半功倍”,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做例1和例2,教师在底下巡视,典型性的错误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做例1展示“去分母”的错误,例2展示“遗忘检验”这一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为“怎样改正”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初三总复习的过程也包括学生怎样解决“知识误区”的过程。在复习课中我们应该注重抓学生的“知识误区”。
4.复习教学也要循序渐进,也正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螺旋上升”的要求
不少初三复习课复习过程无序,认为复习课就是教师讲讲题目,学生练练,根本不注意循序渐进,学生的能力怎能得到提高,这样的复习课有何意义,本节课在复习“解分式方程需检验”时,注重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讲完例2后,为了让学生不忘记“检验”这一重要的步骤,教师接着出示例3,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问这样的循序渐进过程,学生怎么会忘记“解分式方程需检验”。显然效果肯定比教师一味的强调检验要好得多。
5.课堂中重视情感交流,调整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误区”
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找自己的原因,同样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若答错,或者答非所问,或者一言不发,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或者教师显得很不高兴,这样会伤害学生。学生情绪低落,怎能集中注意力来学数学?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更可怕的是,教师不良的情绪影响到学生下次更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要知道学生也很想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在会对数学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即使有错误,学生也会积极去改正,克服,而不是放弃。在本节课中,一位上黑板的学生解分式方程时,先通分,再去分母。显得很繁琐,教师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可以直接去分母,老师很耐心,尊重学生合理的想法。再让学生思考例3时,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师不着急,面带微笑,提示学生从例2得到启发,而不是立刻让其他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回答出来。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课堂上这些细节发生得那么自然,教师处理得也那么自然。就是那么不经意,师生再一次共同诠释着一个民主、宽容、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含义。创新始于尊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判断和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心中肯定已经深深喜欢这门学科,心中也会埋下创新的种子。这也正符合我们数学学科的最终的目标。
6.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
还需提一点,本节课并不因为有教师来听课,而使用多媒体,只用了一块小黑板就将课上得如此的精彩。可见,教学工具的使用应该为“有效”的教学服务的。当然,我也不是反对使用多媒体,只是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多使用多媒体效果才好。
如果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这样上好复习课,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会减轻,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教师的负担也会减轻。学生和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和学的乐趣。让我们一起为有效地九年级复习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