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奥·波切利:“你们很快会了解我”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除夕夜,零点过后,如果你家里的电视机还没有关,那么无论你是否在观看春晚,你都可能会被一对父子温暖清澈的声音吸引过来。作为春晚唯一由外国嘉宾表演的节目,虽然采取了“云录制”的方式,但马特奥·波切利(Matteo Bocelli)与父亲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演唱的《我的太阳》、《抱紧我》(Fall on me)依然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3月5日,由马特奥参与作词作曲的单曲《抱紧我》中文独唱版本在全网上线。他说,这是他送给中国乐迷朋友的特别礼物。
  近日,本刊有幸对马特奥·波切利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

成长养成记:“我期待父亲任何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马特奥在春晚上演唱的《抱紧我》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2018年首次发行之后在“油管”(YouTube)上获得了八千多万的点击率,一跃成为最“出圈”的古典音乐跨界作品,也被作为迪士尼电影《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的主题曲。MV中,安德烈·波切利虽然无法用眼神与儿子交流,但当马特奥唱出第一句时,他给出的笑容已经说明了一切——来自父亲的自豪与爱。他们用温情真挚的声音向对方表达着浓浓的爱意,此刻所有的音乐,皆为“心声”。
  十五岁以前,马特奥与母亲一起生活,一直没有机会也不敢让父亲听到自己的演唱,因为他害怕与父亲相比较。因此,虽然他从七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但直到十五岁才开始和父亲学习声乐。现在,马特奥已经多次与父亲同台献艺,尽管他还是会感到一些压力,但心态上改变颇大。他说,他和父亲的声音很不一样,很明显父亲是大师,而他还是一个学生。“不过,我们对音乐的态度有相似之处,那可能是通过继承和不断向他学习而得来的。”
  出身音乐世家,马特奥从小就接受着音乐的熏陶。“爸爸和我们一起坐在钢琴前,弹琴唱歌,这样的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对马特奥来说,安德烈·波切利有两个身份:父亲和老师。但他认为这两个身份并不冲突。“他首先是我的父亲,我期待父亲在任何方面的指导和支持。”除了演唱技巧、舞台经验以外,父亲还会教授他一些行为准则,比如时刻要保持谦虚,在公开、职业的场合该如何表现等。“在这方面,他对我来说是模范亦是榜样。”


马特奥与父亲安德烈

  目前,马特奥在意大利卢卡音乐学院就读,系统地学习声乐演唱。“进入音乐学院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他说,在音乐学院,同学们有着各式各样的声音,他可以同他们进行比较,同时学习到很多不同的声乐技巧,他觉得这是最好的学习演唱的方式之一。“嗓音就像是一个隐藏的乐器,很多东西都是通过感觉来学习的,比如倾听别人的声音,接受别人的教导,这都很重要。”当然,马特奥的表演也受到父亲的很大影响。安德烈·波切利告诫儿子:“在歌唱中,你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它是一个持续性的研究钻研的过程。这并不局限于技术上的练习,而是需要在每天的反思中持续进行。”

舞台上的马特奥:“我不想局限在一种音乐风格里。”


  2018年和2020年,马特奥与迪士尼合作过两次。除了电影《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的主题曲以外,2020年5月,他还为《古典迪士尼》(Disney Goes Classical)专辑录制了《狮子王》主题曲《今夜感受我的爱》(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在录制过程中,马特奥非常紧张,因为原唱是他的偶像——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这位巨星多次获得过格莱美奖,无论歌曲创作和风格呈现上都深深影响了他。因此马特奥很想完美地呈现这首歌,把这种影响力的一部分注入自己的音乐中。“如果迪士尼的动画翻拍真人电影,我很想扮演泰山,”马特奥说,“虽然它没有《狮子王》那么有名,但它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而且它的配乐也很棒。它告诉我们,即使对话很少,你也可以通过你的脸和动作传达出很多内容。”
  近两年,从年轻观众的角度来看,“流行美声”在国内的热度逐渐上升。但早在二十多年前,这种表演模式就盛行一时,美声男伶组合(II Divo)、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安德烈·波切利等跨界前辈们就已经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流行美声作品。于中国观众而言,最熟悉的莫过于波切利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这些跨界艺术家们会將好的音乐多元化,把各种演唱形式、风格、流派进行融合,拓展和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那么在马特奥眼中,好的跨界作品是怎样的?“在每一首跨界作品的基础上,乃至所有音乐的基础上,都必须有一种真实性,因而也就有了一种来自作曲家灵感的自然感受。”同时,作为一位演绎者,在处理跨界风格的作品时,“演唱技巧始终不变,需要改变的是表达方式、意图或者语气”。
  马特奥曾经与杰出的制作人前辈大卫·福斯特(David Foster)有过合作,后者捧红了知名的古典跨界歌手乔诗·葛洛班(Josh Groban)。然而,流行美声这一形式活跃至今,这样的表演形式还会盛行吗?“流行美声不会过时。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艺术家可以自由表达自我的时代,根本不用担心被归入某个特定的流派。比如在一张专辑中,乡村音乐、韩国流行音乐(K-Pop)、R&B和流行音乐风格可能同时存在,这很常见。我现在就可以任意去探索各种不同风格歌曲的创作,而不是只专注于制作某一种特定风格的音乐。我希望将来当人们听到我的作品时,他们会对这样的风格感到惊喜和愉快。”   对于意大利人民而言,歌剧深深埋藏在他们的文化土壤之中,不可或缺。馬特奥也不例外,尤其他目前正是声乐歌剧系的学生。提到他最喜爱的歌剧作品,他笑称这是“目前为止最难回答的问题”。“我最敬佩的作曲家是普契尼,但如果要我说出三部不同作曲家的歌剧作品,首先是《波西米亚人》,因为它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的歌剧作品;其次是《安德烈·谢尼埃》,它对我来说特别珍贵,因为它是我父亲非常珍视的作品;还有《乡村骑士》,我觉得它的间奏曲是有史以来最深刻、最激动人心的。”2016年,马特奥在意大利托斯卡纳西仑齐奥剧院(Teatro del Silenzio)第一次登台演出,演唱的便是威尔第的咏叹调。“我希望有一天有能力表达出歌剧的美。但在真正的歌剧处女作发布之前,我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让我的声音变得更成熟。”
  目前全球的歌剧市场略显萧条,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很多歌剧院演出暂停,面临着财政危机。即便如此,包括马特奥在内的年轻一代歌剧学习者,依旧选择投身于歌剧艺术。“歌剧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永恒的艺术流派,永远都会有忠实的粉丝群。现在是这个行业的困难时期,但它绝对会复苏,并一如既往地强大。歌剧是声乐训练最终的呈现形式,能学习这样的艺术是我的荣幸。从专业角度来说,掌握歌剧的演唱技术,能够让我在未来转型演唱更多其他流行风格的时候,保护我的嗓音。”
  在多次的舞台经历中,马特奥与很多名家都有过合作和接触。例如在首次登台时,他就与男中音歌唱家里奥·努奇(Leo Nucci)同台演唱。“我喜欢他的表演风格,他在舞台上表演就是纯粹的享受,无论多大的舞台他都丝毫不胆怯。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演员,他的成就足以说明他才华横溢。”再比如英国创作型歌手艾德·希兰(Ed Sheeran)。“见到他,我梦想成真了,因为我一直很崇拜他!我佩服的一点是,即使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也会给每件事分配充足的时间,不会仓促了事。”提到詹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马特奥说:“你可以从照片中看到我的表情,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太幸运了!我弹着钢琴,而世界上最出色的明星就在我身边。她是个真正的天才。”

时尚与音乐人的结合:“任何能让人感到舒适和轻松的东西,都是时尚,音乐亦如此。”




  作为意大利知名珠宝品牌宝格丽(Bvlgari)的代言人,同时还是盖尔斯(Guess Jeans)的职业模特,马特奥与意利(Illy)、史蒂芬劳·尼治(Stefano Ricci)等品牌都有合作。在身份上,他做到了成功的跨界。“以模特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和歌手一样,需要自信和专注。不同的是作为模特,关键是要完善肢体语言,具备耐心,同时照顾好自己,要吃得好,睡眠充足。如果我没有演出活动的话,我通常在十点半就会上床睡觉。”谈到进入时尚界的契机,“我第一次当模特是与史蒂芬劳·尼治品牌合作,后来我和詹妮弗·洛佩兹一起做盖尔斯的代言人,这也是一次让人难以置信的经历。”



  身为一位职业模特,马特奥对时尚有着独特的态度。“对我来说,任何能让你感到舒适、愉悦或者能给你带来自信感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时尚。比如说,一条旧的牛仔裤,如果你以一个好的、轻松的心态去穿它,它看起来也很漂亮。”音乐也是如此。“比如不同时代的歌曲旋律,它们会被不断地创新和重塑,但最后可能又回到最初的那个样子。就如同时尚一样,循环往复。”


马特奥与父亲安德烈

  作为模特,马特奥有着出众的外表,这是先天使然;作为歌手,他也有来自父亲的光环。因此,如果有人关注他的外表胜于才华,有人用“安德烈·波切利的儿子”而不是“马特奥·波切利”来指代他,马特奥会作何感想?“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人们总是会对我和我父亲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我也无法阻止他们进行比较,但专注于此是不明智的。我在这个行业刚刚起步,人们自然会首先关注我是否‘利用’了父亲的资源。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了解我,但他们很快就会知晓了。”马特奥自信地说。由于疫情影响,马特奥无法来到中国春晚的演播现场。他从没有到过中国,但十分期待未来的中国之旅:“如果来到中国,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我的中国乐迷朋友们见面。”至今为止,已经有很多登台演出经验的马特奥,其实不过二十三岁,艺术生涯才刚刚开始。风格多变,歌手、模特双重身份的加持是他目前的定位。对于这位年轻的跨界艺术家而言,不仅艺术应该多样化,人生也是如此,丰富多元,包罗万象。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2日,由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大剧院“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上海音乐学院管风琴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管风琴作品《拂云鸣钟》分享会”于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第一部为管风琴、人声与打击乐队而作的多乐章协奏曲,《拂云鸣钟——张旭儒管风琴作品集》打破了管风琴固有的西方音乐叙事传统,融汇了东西方的音乐语言与文化元素,以管风琴为载体,诠释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该部作品在首届上海
期刊
2021年6月19日晚,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苏州金鸡湖音乐厅隆重上演。最终,经过评委们的现场打分,来自中国的文子洋凭借作品《望川Ⅵ.姑苏》获得了本届作曲比赛的一等奖,同时赢得了十万元奖金。此外,刘欢(中国)的《狮子林》、马里奥·奥雅纳德尔(智利)的《天空之镜》分获二、三等奖;刘健(中国)的《鼓铮III》、竺天威(中国)的《四美图》、胡一轩(中国)的《独歌——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等
期刊
在我的师友圈中,有很多马勒迷。每当探讨起马勒的作品时,我总能在他们的双眸中捕捉到那四射的光芒。可惜的是,从前我并不理解这种痴迷,因为那些杂糅交织、厚重深刻、阴霾笼罩,乃至庞大冗长的音响片段既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敬而远之——我的耳朵可以接受这些声音,直觉也告诉我在那充满戏剧张力的复杂音响背后必定蕴藏着什么,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和审美经验的积淀,我难以在聆听中真正体悟作品所蕴含的关乎自然、生死等方面的哲
期刊
一般而言,钢琴合作艺术(Collaborative Piano,又译为钢琴室内乐、协作钢琴、艺术指导、钢琴合作等,本文统称为“钢琴合作艺术”)是不同于钢琴独奏表演,主要以培养合作型钢琴演奏人才为目的的交叉型专业。历史地看,世界上第一个钢琴合作艺术专业由格温多琳·科多夫斯基(Gwendolyn Kodolfsy)教授于1947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成立。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许多知名音乐学院,如茱
期刊
十几年前,我是一个差生。以中考为例,数学、物理、化学加起来我考了119分。  我曾研究過,我为什么差,追本溯源到小学五年级时的转学。  起初是在新学校不适应,后来我发现新班主任根本不喜欢我。在路上碰见,我向她问好,她用鼻子哼哼,那架势仿佛寄人篱下的继女讨好地喊后母“妈妈”,得到的却是不耐烦。  我做错一道题是错,忘写某样作业是错,作文中出现一个新奇的比喻,“雪,是老天爷挠下的头皮屑”更是错。班主任
期刊
爵士乐从大洋彼岸的美洲传入中国已近百年。在从舞会的伴奏乐到成为独立音乐门类的漫长过程中,爵士乐被大众打上了各式标签,这些似乎并未与爵士音乐本身相符。如何让大众走近爵士乐,如何让观众了解爵士乐,如何塑造爵士乐的新形象,如何让爵士乐融入生活日常,成了当代中国年轻爵士音乐家不断思索的问题。  对此,“关于”爵士室内乐团的发起人张雄关给出了他的答案:音乐无边界——不断探索爵士乐的音乐可能性,勇于革新爵士乐
期刊
維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维瓦尔第是名副其实的“协奏曲之王”,他一生共创作了五百多首协奏曲,其中有三百五十多首独奏协奏曲,小提琴独奏协奏曲占比最多,其余是为大提琴、长笛、竖琴、双簧管等乐器而作。  维瓦尔第的许多协奏曲都带有标题,如《四季》是他的作品第八号的前四首,分别标以“春”“夏”“秋”“冬”的标题,并在每一首前面印制了作者
期刊
现代音乐犹如万花筒,转瞬即逝又让人目不暇接,它以神秘新奇的语汇和光怪陆离的音响令作曲家心驰而神往。就是这般奇特的形式,在当下竟成为爱乐者的“负担”,在听赏之余大家时常满载疲惫与困惑:随着传统音高、和声、结构的断裂与失衡,创作与审美间浮现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鸿沟,在此岸与彼岸中我们还能听什么呢?钢琴演奏家俞湘君  诚然,当语言走向尽头时,音乐便从内心流淌而出。作为独特的抽象艺术形式,音乐的非语义性决定了
期刊
艺术不分职业,记一支国内鲜有的职工交响乐团  老一辈的上海人提起“市宫”(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简称),没有人会说不知道,它承载了太多上海人的青春记忆。市宫茉莉花交响乐团便是市宫的一个响亮品牌,其前身为上海市工人业余艺术团,1958年初步形成标准规模的交响乐团,团员除了一线的产业工人以外,还有教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工会会员。三十年间,乐团承担了诸多上海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光荣任务,如外宾接待、两会开幕、东
期刊
○ _ 曹利群● _ 焦飞虎  ○ 記得中国交响乐团第一个音乐季,受李德伦邀请,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来做客席指挥,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那应该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北京观众第一次见到他。排练和现场我都听了,二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特别诙谐幽默,与我们过去了解的以穆拉文斯基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完全不同。很多年里,他这个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现场都是最好的。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特别喜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