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规划的灰色模型在桥梁监控中的应用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通常采用悬臂分段浇筑施工,施工监控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针对以往施工控制中传统的GM(1,1)模型参数估计方法与精度检验准则不适配的问题,将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准则下的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Python语言实现,从而得到一种新的理论模型来进行挠度预测,并以陕西境内某1号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两个工况作用后的梁端挠度值进行预测.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最多可减小28.41%,并能够排除奇异数据的干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规划法的GM(1,1)模型较传统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稳健性,能够在桥梁施工控制中发挥更好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为预防和整治路基病害问题,查明长期服役状态下的路基动应力分布是关键因素之一.依据相似理论设置了精细化的小比例路基模型;通过对路基模型施加简谐荷载,分析加载幅值、频率等因素对路基动应力的影响,并以路基的应力状态为指标来判定路基工作区深度及交通荷载的影响范围.结果 表明:交通荷载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轮载的正下方,水平方向的有效作用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际公路病害整治中可定点整治;路基动应力随加载幅值增大而增大,随加载频率增大而减小,且加载幅值对路基的影响程度要显著高于频率的影响程度;一般公路路基工作区深度
为研究柔性路面在不同层间黏结状态下的力学响应规律,建立典型柔性路面结构型式及计算模型,利用BISAR软件对层间黏结状态从完全连续到完全滑动状态时面层、基层的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及路基顶面弯沉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层间黏结状态衰变,柔性路面基面层内竖向应力随之增大,最大增幅达到42%,易造成沥青层永久变形增加,导致车辙破坏;基面层内水平应力出现峰值突变,易造成各层间滑移;路基顶面竖向位移随之增大,易导致柔性路面整体弯沉过大.
为揭示大直径金属波纹管涵与普通钢管涵受力性能的差异性,定量分析其力学性能,采用FLAC3D软件对跨径10.0m的两种管涵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其在不同的填土高度下的力学参数并绘制关系曲线.研究发现:(1)对比“土柱法”和“加拿大CHBDC”中土压力计算方法可知,填土较低时(≤1.5m)土柱法较为适用,随着填土高度增加(>1.5 m)涵洞通过形变获得被动土压力,从而将荷载转换为环向应力,则CHBDC法更适合涵洞的计算;(2)波纹钢管涵的最大沉降、最大横向位移、最大横向应力、最大竖向应力分别为普通钢管涵的79
以某跨度为32 m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恒载、活载以及不同重载列车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梁体剪应力变化规律.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预应力荷载对梁体剪应力影响最大,其次是自重荷载,最小的是二期恒载,剪应力峰值均发生在距离梁端支座1.5m处,恒载组合作用下梁体剪应力满足规范要求;C64型、C70型、C80型和KM98型列车荷载下剪力以及弯矩依次增大,简支梁桥结构的安全性能逐渐降低;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剪应力分布曲线变化规律相同,并且剪应力峰值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中可以用剪应力
针对赤泥(Bauxite residue or Red mud,RM)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介绍了赤泥在生产与分类、化学和矿物组成、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基本特性.将赤泥应用于道路工程可大量消耗赤泥废料,是目前解决赤泥处置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境内外在赤泥作为道路材料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赤泥在路堤、路基、路面基层和面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赤泥与其他无机矿物或工业固废之间的协同作用,发现赤泥作为路基材料比天然土壤可表现出更好的性能,且赤泥和其他固废材料混合使用性能优于赤泥单独使用性能.赤泥替代资源日益短缺的天然材
以阳鹿高速公路K52巨型滑坡为研究案例,对该滑坡采用了“地调”、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变形监测等手段进行勘察,获得了滑坡的地貌形态、地层结构、滑面、地表地下变形及水文地质特征等资料.简要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处治方案比选,择优选择了“卸载后缘部分滑坡体+坡脚反压+钢管群桩+综合防排水”的处治方案.变形监测证明,该滑坡经处治后处于稳定状态,存在一定的固结沉降变形,但不影响通车,说明处治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可为同类工程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锚塞体作为悬索桥的4大部件之一,其安全性十分关键.为了检验超大吨位、边坡复杂等环境下的特大悬索桥隧道锚塞体的安全性,采用自平衡测试方法对1∶10的两个现场模型隧道锚塞体进行试验.结果 表明,在加载过程中,模型锚塞体及周围岩体无破坏迹象,两个模型锚塞体洞口位置出现轻微裂缝开展,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形;随加载时间的延长,锚塞体的位移呈增大的趋势,位移发生在加载15~45 min内,且每级荷载值加载下的位移值最大不超过5 mm;在各级荷载加载下右洞锚塞体的位移均高于左洞,部分位移高出5 mm;混凝土与岩体间的摩
花都至东莞高速公路仙村立交A、C匝道与广园快速路于高架桥收费站旧址处连接,广园快速该处是多条匝道交汇的地方,此处交通量大,交通组成复杂,建设条件有限,开放交通后对运行效率的要求高,是特殊的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接入连接,因此对其进行专题安全优化设计.根据现场勘察,详细分析了复杂出入口的安全特点,提出2个对比方案,结合VISSIM仿真技术,重点考察各方案的通行效率及安全,并对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某大跨钢桁梁桥的BIM模型建立过程为例,提出了一种参数化及精细化建模思路,通过对BIM模型的构件进行设计、施工信息匹配和编码,可用于桥梁施工全过程监控.基于BIM模型信息,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采集终端设备,建立数据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在云计算中心进行后台整理分析,从而构建BIM信息化平台,实现施工进度模拟、设计与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归档管理.BIM建模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桥梁施工效率,优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构件安装精度和施工质量,为大跨钢桁梁桥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合韶州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情况,介绍了高韧性环氧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性能检测及配合比设计、防水黏结层滚涂、混合料生产施工工艺及养护等环节,并检测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及施工过后路面的平整度、摩擦系数、构造深度及渗水系数等指标.高韧性环氧沥青混合料在韶州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中应用良好,混合料及路面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铺装施工质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