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应用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的有效性。方法94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为(2.36±0.64)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3.19±0.65)μg/L,白细胞介素-8为(IL-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应用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的有效性。方法94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为(2.36±0.64)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3.19±0.65)μg/L,白细胞介素-8为(IL-8)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与对照组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74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参照组采用喙突旁入路,观察组则采用肋锁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膈肌麻醉情况。结果两组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5.12±1.09)min、阻滞起效时间(15.46±1.95)min,短于参照组的(6.79±1.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病(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及对减少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实验组选择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后1月、手术后3 d、手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研究曲克芦丁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曲克芦丁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的FIB(3.13±
目的研究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效果。方法84例Bishop评分<6分的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子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引产成功率,干预前后的Bishop评分,产程、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为100.00%(42/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00,P=0.0015<0.05)。干预后,观察组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与口腔溃疡散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效果。方法236例RAU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对照组采取口腔溃疡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溃疡持续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8%,白细胞介素-1(IL-1)(0.53±0.23)ng/ml、白细胞介素-6(IL-6)(73.43±9.33)ng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及继续妊娠率,症状消除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继续妊娠率88.37%,均高于对照组74.42%、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消除时间(2.90±0.50)d、腹痛消除时间(3
目的对比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IH)的效果。方法104例老年IH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TAPP治疗,B组采用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A组的术后24 h VAS评分(1.26±0.24)分低于B组的(2.48±0.32)分,手术出血量(10.29±4.51)ml多于B组的(5.42±2.41)ml,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TA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AST、TBIL、AL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还原型谷胱甘肽组PTA水平高于常规组,AST、TBIL、AL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
目的分析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门诊号数的奇偶分为单纯非洛地平组与联合缬沙坦组,各56例。单纯非洛地平组给予非洛地平行治疗,联合缬沙坦组在单纯非洛地平组基础上再口服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缬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高于单纯非洛地平组的8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缬沙坦组分别为(132.34±3.55)、(84.82±1.3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