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走西口》是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山西民歌,距今已流传一百余年,自20世纪80年代,该歌曲被诸多音乐人改变,散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走西口》反映出特殊地区于特殊时代的社会现象,因山西、陕西地区土地贫瘠、干旱,因此诸多底层人民在生存压力的驱使下外出谋生,该现象于清朝乾隆年间得到激化,一时间外出谋生者众多,外出需经过长城的关口,因此该人口流动的现象被称为“走西口”。
关键词:女性主义;走西口;民歌
伴随该歌曲的不断改编,目前该歌曲在传唱的过程中流露出鲜明的性别叙事特征,即融入了男权主义的理念。第一,歌曲传唱的过程中将女性温柔、守家的特质进行加深,这符合了男权主义思想下的社会分工,即男性奔波在外、女性照顾家庭;第二,后期传唱的过程中,女性贞节观念得到凸显。女性主义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得到初步普及,而相关男权色彩的传唱特质也始于80年代,综合来看算是社会对于女性主义流行的一种情感反应。
一、 “走西口”现象下女性形象的哀婉凄楚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哎小妹妹泪常流……”《走西口》这首民歌哀婉的曲调在中国西北地区已传唱了百余年,歌曲蕴含的復杂情感激发了人们信息的情感认同,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人们在特殊时代下的悲欢离合。这首歌的传唱其实不仅仅限于陕西、山西地区,将视角进行放大,其实在内蒙、青海等地也一直流转着这首歌曲,歌曲的流转一方面展示了走西口现象下人们的迁移路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西北地区人民对于这首歌曲的感情认可。
当“哥哥”要离开的时候,妹妹唱到:“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歌词充分展现了“妹妹”对于“哥哥”强烈的爱慕之情和不舍之情,将二人离别的情感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渲染,继而让听者无不感受到“妹妹”心中的凄楚情感。另一方面,虽然“妹妹”对于“哥哥”有强烈的不舍,但是妹妹还是没有阻拦“哥哥”离开外出谋生,而是识趣地放由哥哥离开,在这方面“妹妹”温柔贤惠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这也表现出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方向,表达了“妹妹”心中对于分工各异的无奈,当时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认知层面认为女人应该守家,男人则应该外出谋生养家,在当时特有的社会背景之下,女人与男人两地分离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女人又不得对男人的行为作出过多的干扰,因此只好在家默默忍受煎熬,承担家庭重任的同时默默思念远在他乡的恋人、老公,基于此,歌曲中充分展现了“妹妹”哀婉凄楚的女性形象。
二、 “哥哥”走后“妹妹”独待家中的思念诉求
《走西口》的传唱将一百余年前情侣之间的思想与牵挂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及彰显,特别是“妹妹”心中发自心底的无奈与凄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塑造出了“妹妹”对于哥哥的难分难舍,充分表达了女性温柔懂事的女性形象。歌曲中情侣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因为“走西口”的主体为底层贫困人民,富裕人家无需外出讨生活,但歌曲中情侣的爱情却并未身份地位低微而有所隐藏,特别是“妹妹”,她将自己对于“哥哥”的爱慕之情及不舍之情融入歌声中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抒发,将自身的思念本能进行抒发,特别是“妹妹”后来唱到:“窗子上照进月亮光,一个人睡觉好心慌。”这充分将女性的细腻情感、相思的煎熬、哥哥走后的场景进行了展现,“妹妹”并没有因身份的问题而有所压抑,而是将自身细腻的情感进行了吟唱和表达。但是我们有一点不能忽视,那便是“妹妹”虽然对爱情忠贞唯一,但是在爱情中具有一定的从属性,这属于男权影响下的情感波动。
三、 “妹妹”关于自由爱情的意识逐渐于压抑中觉醒
《走西口》总体呈现出的男女形象处于不对等之中,因为一首歌曲可以展现一段特殊时期的生活,每首歌其实就是一个个基于社会现实的生动故事。通过《走西口》这一篇幅不长的民歌,其中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在不同层次的情感需求,而“妹妹”这一女性形象也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社会形象的塑造。从这首歌曲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其实地位并不高,甚至处于一种受压抑的状态,特别是在两性关系的相处之中,女性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可以感受到轻微的剥削意味,因此侧面反映出男性角色处于优势地位,基于此女性追求自由爱情的本能处于压抑之中。但是,当基于离别场景时,“妹妹”这一女性形象在民歌中对爱情自由的向往进行了充分的表达,自身的自由意识得到了初步的觉醒和激发。
《走西口》一方面表达了特殊时代的历史现象,彰显了特殊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妹妹”的女性形象,获悉当时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价值、自我意识、社会地位等。通过研究这一传唱至今的民歌,对于研究当时的女性形象具有莫大的益处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瑶.作为男权话语的性别叙事——改编民歌《走西口》的女性主义解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3):85-89.
[2]彭红梅.“走西口”民歌中的女性探析[J].大众文艺,2014(2):266-267.
[3]何丽君.“走西口”特殊境遇与民歌中的女性形象[J].甘肃社会科学,2012(5):205-208.
[4]张娜.解析民歌《走西口》的文化内涵[J].音乐天地,2010(10):62-64.
作者简介:
王榕,天津市,塘沽滨海新区远洋城小学。
关键词:女性主义;走西口;民歌
伴随该歌曲的不断改编,目前该歌曲在传唱的过程中流露出鲜明的性别叙事特征,即融入了男权主义的理念。第一,歌曲传唱的过程中将女性温柔、守家的特质进行加深,这符合了男权主义思想下的社会分工,即男性奔波在外、女性照顾家庭;第二,后期传唱的过程中,女性贞节观念得到凸显。女性主义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得到初步普及,而相关男权色彩的传唱特质也始于80年代,综合来看算是社会对于女性主义流行的一种情感反应。
一、 “走西口”现象下女性形象的哀婉凄楚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哎小妹妹泪常流……”《走西口》这首民歌哀婉的曲调在中国西北地区已传唱了百余年,歌曲蕴含的復杂情感激发了人们信息的情感认同,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人们在特殊时代下的悲欢离合。这首歌的传唱其实不仅仅限于陕西、山西地区,将视角进行放大,其实在内蒙、青海等地也一直流转着这首歌曲,歌曲的流转一方面展示了走西口现象下人们的迁移路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西北地区人民对于这首歌曲的感情认可。
当“哥哥”要离开的时候,妹妹唱到:“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歌词充分展现了“妹妹”对于“哥哥”强烈的爱慕之情和不舍之情,将二人离别的情感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渲染,继而让听者无不感受到“妹妹”心中的凄楚情感。另一方面,虽然“妹妹”对于“哥哥”有强烈的不舍,但是妹妹还是没有阻拦“哥哥”离开外出谋生,而是识趣地放由哥哥离开,在这方面“妹妹”温柔贤惠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这也表现出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方向,表达了“妹妹”心中对于分工各异的无奈,当时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认知层面认为女人应该守家,男人则应该外出谋生养家,在当时特有的社会背景之下,女人与男人两地分离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女人又不得对男人的行为作出过多的干扰,因此只好在家默默忍受煎熬,承担家庭重任的同时默默思念远在他乡的恋人、老公,基于此,歌曲中充分展现了“妹妹”哀婉凄楚的女性形象。
二、 “哥哥”走后“妹妹”独待家中的思念诉求
《走西口》的传唱将一百余年前情侣之间的思想与牵挂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及彰显,特别是“妹妹”心中发自心底的无奈与凄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塑造出了“妹妹”对于哥哥的难分难舍,充分表达了女性温柔懂事的女性形象。歌曲中情侣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因为“走西口”的主体为底层贫困人民,富裕人家无需外出讨生活,但歌曲中情侣的爱情却并未身份地位低微而有所隐藏,特别是“妹妹”,她将自己对于“哥哥”的爱慕之情及不舍之情融入歌声中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抒发,将自身的思念本能进行抒发,特别是“妹妹”后来唱到:“窗子上照进月亮光,一个人睡觉好心慌。”这充分将女性的细腻情感、相思的煎熬、哥哥走后的场景进行了展现,“妹妹”并没有因身份的问题而有所压抑,而是将自身细腻的情感进行了吟唱和表达。但是我们有一点不能忽视,那便是“妹妹”虽然对爱情忠贞唯一,但是在爱情中具有一定的从属性,这属于男权影响下的情感波动。
三、 “妹妹”关于自由爱情的意识逐渐于压抑中觉醒
《走西口》总体呈现出的男女形象处于不对等之中,因为一首歌曲可以展现一段特殊时期的生活,每首歌其实就是一个个基于社会现实的生动故事。通过《走西口》这一篇幅不长的民歌,其中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在不同层次的情感需求,而“妹妹”这一女性形象也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社会形象的塑造。从这首歌曲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其实地位并不高,甚至处于一种受压抑的状态,特别是在两性关系的相处之中,女性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可以感受到轻微的剥削意味,因此侧面反映出男性角色处于优势地位,基于此女性追求自由爱情的本能处于压抑之中。但是,当基于离别场景时,“妹妹”这一女性形象在民歌中对爱情自由的向往进行了充分的表达,自身的自由意识得到了初步的觉醒和激发。
《走西口》一方面表达了特殊时代的历史现象,彰显了特殊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妹妹”的女性形象,获悉当时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价值、自我意识、社会地位等。通过研究这一传唱至今的民歌,对于研究当时的女性形象具有莫大的益处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瑶.作为男权话语的性别叙事——改编民歌《走西口》的女性主义解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3):85-89.
[2]彭红梅.“走西口”民歌中的女性探析[J].大众文艺,2014(2):266-267.
[3]何丽君.“走西口”特殊境遇与民歌中的女性形象[J].甘肃社会科学,2012(5):205-208.
[4]张娜.解析民歌《走西口》的文化内涵[J].音乐天地,2010(10):62-64.
作者简介:
王榕,天津市,塘沽滨海新区远洋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