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以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以及国际贸易日益密集从而进入国际化阶段。但国际贸易频繁的同时,也对小商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义乌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其研究对研究我国小商品市场国际发展的现状和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发展的现状和瓶颈,以及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进出口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2.187
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发展的现状表现为:义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辐射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大流通、大网络的格局,从传统的批发市场发展成了国际化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配送中心。2015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为342.2亿美元,利用外资6166.6万美元。义乌市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累计投资总额3270万美元。[ZW(]数据来源:《2015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news.zgyww.cn/system/2016/04/05/010056307.shtml.[ZW)]经过多年的积累,义乌拥有着较为系统的经营环境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1 采购方式
目前,义乌在探索建立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核心的新型贸易体制机制,这种贸易方式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能大大提高货物通关便利程度。此外,义乌方面将会展作为一种进行产品宣传和订货预售的方式。义乌成功通过举办“义博会”“装博会”等会展活动,引进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优质企业,为产品展销、营销另辟蹊径。
2 电子商务发展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义乌企业提供了新的交易平台,大多数企业紧跟脚步加入了B2B、B2C的电商行列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以前单一的现场看货、现金交易变得更为快捷,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同时,电子商务发展也带动物流、仓储行业迅速壮大起来。物流、仓储的发展,缩短了交易时间,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也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销售渠道。
3 政府扶持
义乌市大力发展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商业贸易,政府通过大力投资进行技术转变、促进新兴产业壮大,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在政府的规划下,义乌形成了经营总面积达550万平方米的几家超大型商贸城,并建有各产业生产园区。此外,义乌被列为了国际陆港城市、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开通了浦东国际机场卡车航班业务和航空口岸,并已开通直飞香港航线。在货物过关检验、关税申报等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也极大简化了其中的繁杂手续,为企业贸易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路径。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瓶颈和原因:义乌虽然在国际化出口方面做了夯实的准备,但国际化并非只是出口单方面,义乌市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瓶颈和不足。义乌已发展为出口分布极为密集的加工、代加工经济区域,因此其经济对他国依赖程度和受影响程度很大。根据义乌官方统计数据,2008年左右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义乌出口额锐减,同比下降26.8%。此外,商品贸易国际化还包含着进口贸易,而进口贸易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忽视。义乌处于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衡的状态。下图为义乌2008年至2015年进出口总额及进口、出口额。
义乌每年總贸易额在逐年递增,但进口额增长缓慢,其中进口大部分为原材料和代加工材料,这与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的真正含义是有落差的。小商品市场国际化赋予义乌一个全世界商品买卖中心的责任,国内、境外商务人员应可以在义乌市场获取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义乌市场应是一个商品的周转中心。
义乌市国际化发展瓶颈原因有多重。首先,中国在标准化程度监管方面不完善。义乌出口贸易主要以小商品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商品价值小、品种多、构成复杂,我国对此类商品所规定的标准化程度低,因此出口对此类商品进行查验时存在标准不严、漏查等问题,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其次,义乌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其货物的价格。义乌小商品整体产业发展目前依然是围绕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或代加工,产品过于单一。中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决定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即使义乌企业常常会在他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等调查时向WTO提出仲裁,但结果往往不容乐观。最后,义乌往来贸易地区过于集中。义乌出口地区大致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阿联酋、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拉克等国家,其中出口美国的占比就达到了近20%。
促进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政府要做好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大量引进推进小商品市场国际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行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为国内外小商品市场参与者营造优良的环境,包括优良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城市管理、优良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良好的法律服务、优良的小商品市场设施和空间布局等。
此外,义乌若要走出国际化发展的瓶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走出低附加值产品和代加工的困境,实现自己作为商品国际化中心的作用,加大进口、拓宽进口产品的类别,实现产品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小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商品生产的比重。
义乌近年来也在其他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小商品市场,其销售货物均来自义乌本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开拓市场的方法。通过“走出去”的方法,使他国当地营业者在无须长途奔波的情况下直接对商品进行评价,然后再由市场摊主向国内下单。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也开拓了国外市场。此外,义乌已经发展了较为成熟的会展模式,也对商品向不同国家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 到企业集群[J].财贸经济,2000(11).
[2]单翼.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外贸易结构以及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2014(8):40.
[3]孙祥和.义乌专业市场继续深化国际化的制约及对策[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69-74.
[4]阮王梓.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冯拾松.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J].经济问题探索,2004(4).
[6]王祖强.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诠释——以义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J].中国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2).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进出口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2.187
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发展的现状表现为:义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辐射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大流通、大网络的格局,从传统的批发市场发展成了国际化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配送中心。2015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为342.2亿美元,利用外资6166.6万美元。义乌市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累计投资总额3270万美元。[ZW(]数据来源:《2015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news.zgyww.cn/system/2016/04/05/010056307.shtml.[ZW)]经过多年的积累,义乌拥有着较为系统的经营环境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1 采购方式
目前,义乌在探索建立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核心的新型贸易体制机制,这种贸易方式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能大大提高货物通关便利程度。此外,义乌方面将会展作为一种进行产品宣传和订货预售的方式。义乌成功通过举办“义博会”“装博会”等会展活动,引进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优质企业,为产品展销、营销另辟蹊径。
2 电子商务发展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义乌企业提供了新的交易平台,大多数企业紧跟脚步加入了B2B、B2C的电商行列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以前单一的现场看货、现金交易变得更为快捷,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同时,电子商务发展也带动物流、仓储行业迅速壮大起来。物流、仓储的发展,缩短了交易时间,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也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销售渠道。
3 政府扶持
义乌市大力发展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商业贸易,政府通过大力投资进行技术转变、促进新兴产业壮大,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在政府的规划下,义乌形成了经营总面积达550万平方米的几家超大型商贸城,并建有各产业生产园区。此外,义乌被列为了国际陆港城市、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开通了浦东国际机场卡车航班业务和航空口岸,并已开通直飞香港航线。在货物过关检验、关税申报等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也极大简化了其中的繁杂手续,为企业贸易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路径。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瓶颈和原因:义乌虽然在国际化出口方面做了夯实的准备,但国际化并非只是出口单方面,义乌市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瓶颈和不足。义乌已发展为出口分布极为密集的加工、代加工经济区域,因此其经济对他国依赖程度和受影响程度很大。根据义乌官方统计数据,2008年左右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义乌出口额锐减,同比下降26.8%。此外,商品贸易国际化还包含着进口贸易,而进口贸易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忽视。义乌处于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衡的状态。下图为义乌2008年至2015年进出口总额及进口、出口额。
义乌每年總贸易额在逐年递增,但进口额增长缓慢,其中进口大部分为原材料和代加工材料,这与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的真正含义是有落差的。小商品市场国际化赋予义乌一个全世界商品买卖中心的责任,国内、境外商务人员应可以在义乌市场获取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义乌市场应是一个商品的周转中心。
义乌市国际化发展瓶颈原因有多重。首先,中国在标准化程度监管方面不完善。义乌出口贸易主要以小商品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商品价值小、品种多、构成复杂,我国对此类商品所规定的标准化程度低,因此出口对此类商品进行查验时存在标准不严、漏查等问题,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其次,义乌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其货物的价格。义乌小商品整体产业发展目前依然是围绕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或代加工,产品过于单一。中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决定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即使义乌企业常常会在他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等调查时向WTO提出仲裁,但结果往往不容乐观。最后,义乌往来贸易地区过于集中。义乌出口地区大致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阿联酋、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拉克等国家,其中出口美国的占比就达到了近20%。
促进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政府要做好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大量引进推进小商品市场国际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行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为国内外小商品市场参与者营造优良的环境,包括优良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城市管理、优良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良好的法律服务、优良的小商品市场设施和空间布局等。
此外,义乌若要走出国际化发展的瓶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走出低附加值产品和代加工的困境,实现自己作为商品国际化中心的作用,加大进口、拓宽进口产品的类别,实现产品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小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商品生产的比重。
义乌近年来也在其他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小商品市场,其销售货物均来自义乌本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开拓市场的方法。通过“走出去”的方法,使他国当地营业者在无须长途奔波的情况下直接对商品进行评价,然后再由市场摊主向国内下单。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也开拓了国外市场。此外,义乌已经发展了较为成熟的会展模式,也对商品向不同国家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 到企业集群[J].财贸经济,2000(11).
[2]单翼.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外贸易结构以及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2014(8):40.
[3]孙祥和.义乌专业市场继续深化国际化的制约及对策[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69-74.
[4]阮王梓.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冯拾松.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J].经济问题探索,2004(4).
[6]王祖强.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诠释——以义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J].中国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