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但过去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其意图是想通过趣味性、生活化、探索性、分层性、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问题的探索者、学习的成功者,让学生做学习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创新者。个性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 趣味性 生活化 分层性 开放性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积极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呢?我以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绘画性作业。“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2)游戏性作业。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像,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原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1)操作性作业。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后我做了一些尝试。在教学时,我感觉学生的实践经验悬殊很大。调查后发现有些同学从来没参加购物,甚至从来没接触过人民币。于是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操作性作业。然后让学生回家后带着记录卡到超市去买东西。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不知不觉增强了实践经验,对于人民币的知识也巩固得比较好了。
(2)日记性作业。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六、日记录整时时或半时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联想?……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2)实验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四、设计分层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根据各层面学生学习上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应用的创新者。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作业设计的新取向》薛晓芳
[3]《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丁雁玲
[4]《数学练习新设计的策略》高子林
关键词:个性化 趣味性 生活化 分层性 开放性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积极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呢?我以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绘画性作业。“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2)游戏性作业。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像,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原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1)操作性作业。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后我做了一些尝试。在教学时,我感觉学生的实践经验悬殊很大。调查后发现有些同学从来没参加购物,甚至从来没接触过人民币。于是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操作性作业。然后让学生回家后带着记录卡到超市去买东西。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不知不觉增强了实践经验,对于人民币的知识也巩固得比较好了。
(2)日记性作业。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六、日记录整时时或半时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联想?……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2)实验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四、设计分层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根据各层面学生学习上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应用的创新者。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作业设计的新取向》薛晓芳
[3]《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丁雁玲
[4]《数学练习新设计的策略》高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