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1年8月至今,城市快报通过上至领导,下至编辑记者,全员参与、坚持不懈的走转改活动。我们在走转改活动中,时刻铭记“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老百姓的心坎上”的群众观点,真正走进基层,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同时,在走转改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用制度保障走转改的长效性,突破审美疲劳实现“走转改”报道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走转改”并不是什么新花样,它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成功之魂,必须坚持修练,常抓常新。为此,一要形成共识 :“走转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工作不息,“走转改”不止。二要从采、写、编的各个环节入手,确保落到实处,一以贯之。三要建立完善制约激励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实践:系列报道聚焦基层
《城市快报》第一时间建立了“走转改领导小组”:由总编辑牵头,包括新闻中心、编辑中心、副刊中心负责人,定期讨论研究专题策划和重点选题;建立了“走转改采编制度”,要求全员参与,基层蹲点并撰写调研报告。
2011年8月起,城市快报坚持定期专题推出“走转改”系列主题报道,同时不断创新主题和内容。至今8个月期间,不间断推出新闻报道近百篇,见报字数近10万字。
如:2011年8—9月推出“快报记者走基层——走近小人物”系列,关注酷暑下一线劳作的环卫工人;10月—11月,推出“记者走基层之身边的医改”,体验新医改后患者看病的真实变化;12月,推出“好人好报”系列报道,聚焦平凡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2012年1月—2月,推出“新春走基层”专题,真实反映出近年来本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3月,推出“身边的雷锋”,寻找那些在平凡工作生活中诠释天津精神的普通人。
“走转改”应是一种习惯和价值选择
在走转改过程中,城市快报提出“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采访要求。“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在坚持“走基层”的过程中,我们更感受到,“走基层”不能只是一种姿态,而要形成一种习惯和价值选择。
2011年7月—9月,城市快报推出“快报记者走基层——走近小人物”专栏,聚焦奋战在酷暑下的一线环卫工人,记者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体验式采访,了解环卫工人群体真实的工作状态、精神风貌和内心写照,将这些“城市美容师”身上那种平凡的快乐和简单的幸福呈现出来,传递给每一个人。
我们体会,这组报道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入现场、体验式采访,零距离多侧面采访,用真实的细节,写出“小人物”的冷暖人生;二是语言清新朴实,报道多用群众语言,让人感觉朴实真切;三是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组报道真实记录了环卫工人的生存状况,让大家认识到环卫工人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可爱的人”,引导人们珍惜、爱护城市环境,关怀环卫工人,尊重普通劳动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快报的“走转改”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方向,传递民生不能仅停留在感动和愤怒中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论身处哪个时代,走基层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如何解决?常堵车、停车难、打车难如何缓解?空气污染、噪音扰民、渣土车横行如何治理?
我们带着这些民生焦点问题走近基层,直面问题、聚焦热点,一边真切感受人民的心跳,发出群众的声音;一边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民生问题的答案,也才能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为不少百姓所诟病,特别是对于那些久病致贫的家庭而言。本报开设“记者走基层之身边的医改”栏目,走进天津各级医疗机构,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带着问题回访相关部门,从挂号、看病、花费、报销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报道,了解老百姓看病到底发生哪些变化。
创新走转改思路和形式形成长效机制
从新闻理念的角度来看,“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大量鲜活报道,反映普通人、原生态、接地气的报道,称之为“带有导向性和人文性的新闻”,这种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学的借鉴和发展,也是对西方新闻学的扬弃与修正,是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新探讨,也可以对世界新闻学产生影响。然而,如何使得“走转改”形成长效机制并不断创新,成为媒体人思考和探索的又一焦点。
建立长效机制,把“走转改”长期坚持下去,同时突破审美疲劳,不断创新报道思路和形式,这也是城市快报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一、创新思路。临近春节,城市快报从1月10日—2月10日,在重要版面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以多种形式连续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记者融入基层,与群众心贴心,以民生为主线,同时创新采用多元化载体,如消息、特写、图片、现场连线、记者手记等形式,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二、制度保障。城市快报要求,采编各部门编辑记者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重大项目工地、基层服务单位等地,建立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目前,城市快报记者编辑已经将触角深入到全市18个区县的大部分乡镇、街道,基本实现了网格化覆盖。同时,在好新闻评选中向“走转改”稿件倾斜;对“走转改”活动中的优秀稿件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推动“走、转、改”持续深入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天津日报集团《城市快报》)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走转改”并不是什么新花样,它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成功之魂,必须坚持修练,常抓常新。为此,一要形成共识 :“走转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工作不息,“走转改”不止。二要从采、写、编的各个环节入手,确保落到实处,一以贯之。三要建立完善制约激励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实践:系列报道聚焦基层
《城市快报》第一时间建立了“走转改领导小组”:由总编辑牵头,包括新闻中心、编辑中心、副刊中心负责人,定期讨论研究专题策划和重点选题;建立了“走转改采编制度”,要求全员参与,基层蹲点并撰写调研报告。
2011年8月起,城市快报坚持定期专题推出“走转改”系列主题报道,同时不断创新主题和内容。至今8个月期间,不间断推出新闻报道近百篇,见报字数近10万字。
如:2011年8—9月推出“快报记者走基层——走近小人物”系列,关注酷暑下一线劳作的环卫工人;10月—11月,推出“记者走基层之身边的医改”,体验新医改后患者看病的真实变化;12月,推出“好人好报”系列报道,聚焦平凡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2012年1月—2月,推出“新春走基层”专题,真实反映出近年来本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3月,推出“身边的雷锋”,寻找那些在平凡工作生活中诠释天津精神的普通人。
“走转改”应是一种习惯和价值选择
在走转改过程中,城市快报提出“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采访要求。“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在坚持“走基层”的过程中,我们更感受到,“走基层”不能只是一种姿态,而要形成一种习惯和价值选择。
2011年7月—9月,城市快报推出“快报记者走基层——走近小人物”专栏,聚焦奋战在酷暑下的一线环卫工人,记者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体验式采访,了解环卫工人群体真实的工作状态、精神风貌和内心写照,将这些“城市美容师”身上那种平凡的快乐和简单的幸福呈现出来,传递给每一个人。
我们体会,这组报道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入现场、体验式采访,零距离多侧面采访,用真实的细节,写出“小人物”的冷暖人生;二是语言清新朴实,报道多用群众语言,让人感觉朴实真切;三是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组报道真实记录了环卫工人的生存状况,让大家认识到环卫工人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可爱的人”,引导人们珍惜、爱护城市环境,关怀环卫工人,尊重普通劳动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快报的“走转改”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方向,传递民生不能仅停留在感动和愤怒中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论身处哪个时代,走基层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如何解决?常堵车、停车难、打车难如何缓解?空气污染、噪音扰民、渣土车横行如何治理?
我们带着这些民生焦点问题走近基层,直面问题、聚焦热点,一边真切感受人民的心跳,发出群众的声音;一边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民生问题的答案,也才能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为不少百姓所诟病,特别是对于那些久病致贫的家庭而言。本报开设“记者走基层之身边的医改”栏目,走进天津各级医疗机构,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带着问题回访相关部门,从挂号、看病、花费、报销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报道,了解老百姓看病到底发生哪些变化。
创新走转改思路和形式形成长效机制
从新闻理念的角度来看,“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大量鲜活报道,反映普通人、原生态、接地气的报道,称之为“带有导向性和人文性的新闻”,这种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学的借鉴和发展,也是对西方新闻学的扬弃与修正,是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新探讨,也可以对世界新闻学产生影响。然而,如何使得“走转改”形成长效机制并不断创新,成为媒体人思考和探索的又一焦点。
建立长效机制,把“走转改”长期坚持下去,同时突破审美疲劳,不断创新报道思路和形式,这也是城市快报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一、创新思路。临近春节,城市快报从1月10日—2月10日,在重要版面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以多种形式连续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记者融入基层,与群众心贴心,以民生为主线,同时创新采用多元化载体,如消息、特写、图片、现场连线、记者手记等形式,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二、制度保障。城市快报要求,采编各部门编辑记者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重大项目工地、基层服务单位等地,建立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目前,城市快报记者编辑已经将触角深入到全市18个区县的大部分乡镇、街道,基本实现了网格化覆盖。同时,在好新闻评选中向“走转改”稿件倾斜;对“走转改”活动中的优秀稿件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推动“走、转、改”持续深入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天津日报集团《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