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觉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以落实。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绕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是绕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椭圆,接着马上提问椭圆的轨迹方程怎么求呢?于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对数”概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10?=100,10?=10000,学生会很快地答出,然后再提问:10?=20,10?=30,这时学生一片沉默,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教材。另外也可以在教室里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二、突出学科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数学课的教学语言应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要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要适应数学课的教学规律。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表达清楚、条理分明、严密周详、确实可靠,特别对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定律、公式等的表述中不能有半点差错,一字之差就可能把正确变成错误。必须做到“咬文嚼字”,弄个明白。例如:“有”与“只有”;“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除”与“除以”就不能有半点含混。要引导学生把日常用语“翻译”成数学语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和交谈的能力。例如:“两数相减,大的一个减去小的一个”,这句话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两数a、b,如果,则;如果,则。如果再进一步抽象,就可以表示成。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把数学语言“翻译”成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法则不易被学生理解,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经过反复“翻译”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纳入到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去。对数学符号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并结合数学史讲讲其产生的生动的历史背景。在数学阅读中要注意内部言语的转化,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的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三、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
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四、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阅读完一章一节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日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五、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看一本小说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而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直观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大大拓宽。我们可以利用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数学阅读教学和阅读测试,利用其交互性和即时性来反馈阅读信息,调控阅读训练的过程,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我们能从中获取大量数学阅读材料,包括数学论文、数学试题、数学资料等。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进行力所能及的与学习相关的数学研究。例如:在讲授“对数”时,笔者曾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对数有关的资料,用来互相学习和交流。同学们各显神通,利用网络,获得了对数起源及发展、对数的性质、对数的应用、趣味对数问题等有关方面的资料,下载了一部分与对数学习有关的软件,撰写了一批小论文。我从中挑选部分好文章,组织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并将同学们下载的优秀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奇文共赏”,大大促进了有关内容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绕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是绕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椭圆,接着马上提问椭圆的轨迹方程怎么求呢?于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对数”概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10?=100,10?=10000,学生会很快地答出,然后再提问:10?=20,10?=30,这时学生一片沉默,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教材。另外也可以在教室里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二、突出学科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数学课的教学语言应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要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要适应数学课的教学规律。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表达清楚、条理分明、严密周详、确实可靠,特别对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定律、公式等的表述中不能有半点差错,一字之差就可能把正确变成错误。必须做到“咬文嚼字”,弄个明白。例如:“有”与“只有”;“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除”与“除以”就不能有半点含混。要引导学生把日常用语“翻译”成数学语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和交谈的能力。例如:“两数相减,大的一个减去小的一个”,这句话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两数a、b,如果,则;如果,则。如果再进一步抽象,就可以表示成。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把数学语言“翻译”成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法则不易被学生理解,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经过反复“翻译”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纳入到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去。对数学符号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并结合数学史讲讲其产生的生动的历史背景。在数学阅读中要注意内部言语的转化,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的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三、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
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四、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阅读完一章一节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日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五、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看一本小说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而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直观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大大拓宽。我们可以利用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数学阅读教学和阅读测试,利用其交互性和即时性来反馈阅读信息,调控阅读训练的过程,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我们能从中获取大量数学阅读材料,包括数学论文、数学试题、数学资料等。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进行力所能及的与学习相关的数学研究。例如:在讲授“对数”时,笔者曾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对数有关的资料,用来互相学习和交流。同学们各显神通,利用网络,获得了对数起源及发展、对数的性质、对数的应用、趣味对数问题等有关方面的资料,下载了一部分与对数学习有关的软件,撰写了一批小论文。我从中挑选部分好文章,组织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并将同学们下载的优秀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奇文共赏”,大大促进了有关内容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