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建设节约型政府。当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开始注意控制办公室空调温度、随手关灯、关电脑、节约会议用纸等“节约小细节”的时候,公务车领域的奢华之风却仍未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和改革空间。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在各地深入进行,但这项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各地汽车政府采购量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汽车采购在政府采购总体支出中仍占有较大份额。以2004年为例,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 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高达500亿元。这充分表明,在汽车政府采购工作上落实好中央提出的节约精神是篇大文章,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矛盾。
目前,公务车采购的主要限制要素是车价和排量。按照有关部门1999年出台的文件,高档公务车采购的上限是 3.0升排量和45万元车价。但记者认为,几年过去,国内车价与1999年文件出台时相比下降了很多,因此,高档公务车的采购上限价实际上有很大的下调空间。随着国内高档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档车车价逐年下滑,采购标准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形同虚设。设想,政府部门在当前的车市上用1999年出台的标准购买高档车,不超标是很容易做到的,让他们靠自觉节约恐怕就不那么现实了。
另外,在政府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石油日渐依赖进口、油价飙升、城市空气质量需要大力治理的背景下,公务车的排量标准也不能一成不变,也有“局部改革”的余地。既然政府有关部门在积极倡导老百姓购买节能的小排量私家车,为什么不能带头垂范,先把各档公务车的排量逐级下调一些呢?众所周知,采购仅仅是公务车支出的第一步,养一辆公务车的成本同样是高昂的。公务车排量越大,油耗和保养费用就越高,因此公务车的日常节约工作必须先从降低排量上限抓起。
近些年,国内一些汽车厂家惯用的销售伎俩还有价格不变、增加配置。但是,对于公务车而言,豪华真皮坐椅、电动天窗、车内豪华视听娱乐设备等都是些完全不必要的奢华配置。表面看,一些政府部门采购的公务车绝对没有 “超标”,但是乘坐者享受的奢华配置却钻了政府采购标准的空子,不符合中央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精神。
记者认为,对公务车采购标准必须补充的限制还应有车辆的长度。以国产新奥迪A6L为例,车身长度比德国原版加长了10厘米,已经突破5米大关。一旦其接替老A6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将助长公务车加长的变相奢华之风。同时,更长的车身意味着更大的车重和更高的油耗,这绝不是建设节约型政府所应当倡导的政府采购取向。
国内一些豪华车厂商喜欢钻的另外一个空子是高档公务车租赁市场。一汽丰田生产的皇冠等一些大排量的高档车,除了被当地政府部门采购,还卖给一些租赁公司,作为一些公务会议的会务用车,或被租用为公务车,这无疑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需要有关部门严加监管。绝不能让租赁市场成为大排量豪华车与公务车变相“结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