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素质考核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学校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根据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考核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
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大学生素质考核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套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公正,操作机制完善,量化管理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概括起来说,学校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
一、高等学校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高校的专业教育应该是加强或注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教育。应该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全过程。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应实行三个结合,即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相结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各方面所认识。为此各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这对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应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特点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增加文化素养的轨道上来。同时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应在可能条件下,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如勤工俭学、大学生创业等,使大学生学用结合,全面发展。
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
(一)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鼓励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努力提高其创新能力。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推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要拓宽大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逐步形成一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一是家庭要帮助大学生重塑自己的理想。二是家庭永远做大学生安全的港湾。三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与他人平等相处的习惯,引导学生把兴趣和注意力朝向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三、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考核机制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考核的内涵。精细量化评价以规范化、责任化为前提,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导向机制,以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将学生发展考核指标明确量化,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一般来说,大学生精细量化考核,是指以具体量化指标为依据,借助一定计量方法对学生综合发展情况进行比较、衡量与评价。从学生层面,精细量化评价是个人获得认可的实现方式,关注点在于考核结果所决定的个人利益;从高校学生管理角度看,量化考核可提升学校学生发展实力,激勵学生多元发展,关注点在于考核的有效性和导向性。
素质量化考核实现了从个体感性测评到群体理性测评,模糊混沌体验测评到明确清晰等级测评的转变。现代大学教育重在培养突出人才、专业人才,目的是满足优质生源的个性发展,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获得最佳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帮助其早日成才,加快人才储备,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内一流高校探索精英人才教育的实践重点落在“宽口径,厚基础”、“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等方面,而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就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目标,科学地设定考核指标,规范标准考核程序方法,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土壤,为人才个性发展营造环境,是促进高校精英个性发展、实现现代大学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
(二)考核的设计原则。考核的设计原则是考核应遵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设计和实施,根据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学生考核评价设计应该具备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对于考核机制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学生评价量化考核过程(包括:考核指标确定、赋分值权重、考核方法选择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都符合科学要求。贯彻这个原则应该做到:第一,遵循学生发展客观规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第二,数值量化指标。第三,科学选择考核主体及实施途径。
2.客观性原则。量化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都应当有明确规定,而且在考核中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规定在实施范围内部应当完全公开,这样才能使被考核者对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对考核结果也易理解接受,尽量避免掺入主观认识和感情色彩。要做到用事实说话,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做到把被考评者业绩与既定标准作比较,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简单比较。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考核方案实施得通,考核指标和标准符合实际,并能被理解接受。考核方案的确定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应做到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考核指标体系应该避免过于繁琐,考核计算体系简便易算,指标应具有直接可测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邱祖民,胡萍,陶秉莹,万金宝.学生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型化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2] 陈少华.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交通教育管理,2001,(2).
作者简介:乔东超,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传亮,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学生处学生教育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玉娜,女,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学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和方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为14G237。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
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大学生素质考核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套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公正,操作机制完善,量化管理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概括起来说,学校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
一、高等学校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高校的专业教育应该是加强或注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教育。应该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全过程。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应实行三个结合,即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相结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各方面所认识。为此各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这对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应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特点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增加文化素养的轨道上来。同时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应在可能条件下,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如勤工俭学、大学生创业等,使大学生学用结合,全面发展。
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
(一)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鼓励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努力提高其创新能力。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推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要拓宽大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逐步形成一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一是家庭要帮助大学生重塑自己的理想。二是家庭永远做大学生安全的港湾。三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与他人平等相处的习惯,引导学生把兴趣和注意力朝向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三、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考核机制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考核的内涵。精细量化评价以规范化、责任化为前提,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导向机制,以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将学生发展考核指标明确量化,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一般来说,大学生精细量化考核,是指以具体量化指标为依据,借助一定计量方法对学生综合发展情况进行比较、衡量与评价。从学生层面,精细量化评价是个人获得认可的实现方式,关注点在于考核结果所决定的个人利益;从高校学生管理角度看,量化考核可提升学校学生发展实力,激勵学生多元发展,关注点在于考核的有效性和导向性。
素质量化考核实现了从个体感性测评到群体理性测评,模糊混沌体验测评到明确清晰等级测评的转变。现代大学教育重在培养突出人才、专业人才,目的是满足优质生源的个性发展,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获得最佳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帮助其早日成才,加快人才储备,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内一流高校探索精英人才教育的实践重点落在“宽口径,厚基础”、“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等方面,而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就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目标,科学地设定考核指标,规范标准考核程序方法,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土壤,为人才个性发展营造环境,是促进高校精英个性发展、实现现代大学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
(二)考核的设计原则。考核的设计原则是考核应遵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设计和实施,根据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学生考核评价设计应该具备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对于考核机制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学生评价量化考核过程(包括:考核指标确定、赋分值权重、考核方法选择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都符合科学要求。贯彻这个原则应该做到:第一,遵循学生发展客观规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第二,数值量化指标。第三,科学选择考核主体及实施途径。
2.客观性原则。量化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都应当有明确规定,而且在考核中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规定在实施范围内部应当完全公开,这样才能使被考核者对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对考核结果也易理解接受,尽量避免掺入主观认识和感情色彩。要做到用事实说话,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做到把被考评者业绩与既定标准作比较,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简单比较。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考核方案实施得通,考核指标和标准符合实际,并能被理解接受。考核方案的确定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应做到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考核指标体系应该避免过于繁琐,考核计算体系简便易算,指标应具有直接可测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邱祖民,胡萍,陶秉莹,万金宝.学生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型化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2] 陈少华.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交通教育管理,2001,(2).
作者简介:乔东超,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传亮,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学生处学生教育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玉娜,女,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学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和方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为14G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