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 实
如今,政策招商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开发区的吸引力不能来源于简单的税收政策和土地优惠。赛迪顾问通过对开发区内企业的广泛调研发现,除了政府态度,产业氛围、要素供给、创新环境、开发区服务水平、社会与自然环境等因素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以这六大要素评定的中国十大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更是表明,良好的投资环境才是开发区核心竞争能力的真正来源。
开发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20多年来屡创辉煌。自首批沿海14个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之后,由沿海到沿边、沿线、沿江的开发区在中华大地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我国国家级开发区总数达147个,其中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承载着国家大量的二三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据赛迪顾问数据,2006年,我国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均是国内平均水平的2-3倍。以2006年1-9月为例,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301.94亿元,工业总产值21508.45亿元,税收收入1152.64亿元,出口1028.88亿美元,进口965.17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108.16亿美元。
开发区虽然依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随着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的变化,政策招商已经不再成为开发区的助推器,开发区面临着新的起点。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开发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样的开发区最具有竞争力?2007年,开发区的风向标又将指向何方?
单靠政策,开发区已难前行
2006年6月27日,一颗重磅炸弹直指开发区,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作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6省区87个开发区由于二元税制下实行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税收流失65亿元,此外,在招商引资过程,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7873万平方米,流失土地出让金55.65亿元。审计署的统计还显示,除了正常减免税以外,这些开发区的税收流失、政府用财政返还、土地出让金3项总计达240亿元之巨。
这份报告将开发区推向了峰口浪尖。不可否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策招商一直是众多开发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手段,低地价、低税收和政府补贴总被认为是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带來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税收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开发区泛滥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可以看到,2006年,国家严格核定开发区范围,暂停了开发区扩区、升级和新设,到年底,我国各类开发区总数核减了70%,面积压缩了65%,新一轮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也在加紧进行。同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并轨时间也在逐步逼近,开发区最具吸引力的税收优势已经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单靠政策,开发区已难前行,那么什么才是开发区的助推器呢?赛迪顾问副总裁王杰义表示:“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新方向。”事实上,在我国开发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集群特征非常明显的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的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闻名天下,长春开发区的汽车零部件称霸一方,天津泰达开发区更是占据了中国手机出口的半壁江山。
如今,这些开发区的产业特色也成为它们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依托骨干企业有目的地兴建配套产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开发区不断地延伸其产业链条。同时,借鉴国际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开发区对优势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分片组团,以实现资源的低成本共享。
机遇在前,开发区如何把握
如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我国加入WTO也已步入第六个年头。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为我国提供了通过吸纳国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最大的机遇来自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其中,服务外包更是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配套及流程外包到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外包市场越来越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很快将超过1 万亿美元的规模。
如此机遇,国家是高度重视的,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组织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研究,科技部早在几年前就在全国开展了中国欧美软件出口工程,2006年8月,商务部启动的“千百十工程”更是指出要在5年内,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建设10个服务业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
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开发区在发展服务外包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发区中,跨国公司分布最为集中,而且具有相对先进灵活的体制机制,最有条件成为吸引跨国生产、服务外包业务投资的区域。对此,王杰义表示:“发展服务外包,开发区的经济功能将由过去单纯的制造业转向包括生产、研发、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体系。随着全球服务业外包趋势的增强,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类型日益丰富,开发区发展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动漫、BPO、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等重要的高端服务业将是大势所趋。”
此外,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开发区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真正提到开发区的重要日程上来,这也是开发区面临的重大机遇。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06年中国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进行制度创新和加强开发区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加强未来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另外两大手段,而构建技术创新的支持与服务体系、制定开发区技术创新发展规划、想方设法吸引国际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入园等活动,也成为了开发区管理部门2006年的重要工作。
赛迪顾问分析师预测
目前印度、越南、泰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扩大优惠措施,加强投资促进,而我国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优惠政策面临“普惠制”的要求,由此,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优势出现弱化的趋势,利用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
在产业结构上,从单纯发展工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在发展导向上,从注重外源型经济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重转变,努力促进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相协调;在科技发展上,从偏重技术引进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转变,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资源利用上,从注重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更加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努力促进各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在环境建设上,建设绿色开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如今,政策招商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开发区的吸引力不能来源于简单的税收政策和土地优惠。赛迪顾问通过对开发区内企业的广泛调研发现,除了政府态度,产业氛围、要素供给、创新环境、开发区服务水平、社会与自然环境等因素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以这六大要素评定的中国十大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更是表明,良好的投资环境才是开发区核心竞争能力的真正来源。
开发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20多年来屡创辉煌。自首批沿海14个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之后,由沿海到沿边、沿线、沿江的开发区在中华大地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我国国家级开发区总数达147个,其中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承载着国家大量的二三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据赛迪顾问数据,2006年,我国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均是国内平均水平的2-3倍。以2006年1-9月为例,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301.94亿元,工业总产值21508.45亿元,税收收入1152.64亿元,出口1028.88亿美元,进口965.17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108.16亿美元。
开发区虽然依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随着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的变化,政策招商已经不再成为开发区的助推器,开发区面临着新的起点。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开发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样的开发区最具有竞争力?2007年,开发区的风向标又将指向何方?
单靠政策,开发区已难前行
2006年6月27日,一颗重磅炸弹直指开发区,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作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6省区87个开发区由于二元税制下实行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税收流失65亿元,此外,在招商引资过程,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7873万平方米,流失土地出让金55.65亿元。审计署的统计还显示,除了正常减免税以外,这些开发区的税收流失、政府用财政返还、土地出让金3项总计达240亿元之巨。
这份报告将开发区推向了峰口浪尖。不可否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策招商一直是众多开发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手段,低地价、低税收和政府补贴总被认为是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带來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税收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开发区泛滥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可以看到,2006年,国家严格核定开发区范围,暂停了开发区扩区、升级和新设,到年底,我国各类开发区总数核减了70%,面积压缩了65%,新一轮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也在加紧进行。同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并轨时间也在逐步逼近,开发区最具吸引力的税收优势已经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单靠政策,开发区已难前行,那么什么才是开发区的助推器呢?赛迪顾问副总裁王杰义表示:“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新方向。”事实上,在我国开发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集群特征非常明显的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的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闻名天下,长春开发区的汽车零部件称霸一方,天津泰达开发区更是占据了中国手机出口的半壁江山。
如今,这些开发区的产业特色也成为它们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依托骨干企业有目的地兴建配套产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开发区不断地延伸其产业链条。同时,借鉴国际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开发区对优势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分片组团,以实现资源的低成本共享。
机遇在前,开发区如何把握
如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我国加入WTO也已步入第六个年头。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为我国提供了通过吸纳国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最大的机遇来自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其中,服务外包更是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配套及流程外包到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外包市场越来越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很快将超过1 万亿美元的规模。
如此机遇,国家是高度重视的,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组织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研究,科技部早在几年前就在全国开展了中国欧美软件出口工程,2006年8月,商务部启动的“千百十工程”更是指出要在5年内,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建设10个服务业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
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开发区在发展服务外包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发区中,跨国公司分布最为集中,而且具有相对先进灵活的体制机制,最有条件成为吸引跨国生产、服务外包业务投资的区域。对此,王杰义表示:“发展服务外包,开发区的经济功能将由过去单纯的制造业转向包括生产、研发、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体系。随着全球服务业外包趋势的增强,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类型日益丰富,开发区发展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动漫、BPO、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等重要的高端服务业将是大势所趋。”
此外,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开发区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真正提到开发区的重要日程上来,这也是开发区面临的重大机遇。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06年中国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进行制度创新和加强开发区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加强未来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另外两大手段,而构建技术创新的支持与服务体系、制定开发区技术创新发展规划、想方设法吸引国际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入园等活动,也成为了开发区管理部门2006年的重要工作。
赛迪顾问分析师预测
目前印度、越南、泰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扩大优惠措施,加强投资促进,而我国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优惠政策面临“普惠制”的要求,由此,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优势出现弱化的趋势,利用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
在产业结构上,从单纯发展工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在发展导向上,从注重外源型经济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重转变,努力促进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相协调;在科技发展上,从偏重技术引进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转变,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资源利用上,从注重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更加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努力促进各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在环境建设上,建设绿色开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