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践中也存在局限性和不够完善之处
1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但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对,对于统管单位来讲,撤消会计机构后,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则受到影响;其次,就会计中心而言,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加之会计中心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2 认识上的错位造成财务人员积极性缺失。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亦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3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脱节,核算中心会计独立于单位,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单位的专项经费及往来款。首先,由于部分报账会计素质不高,从納入核算的单位看,绝大多数报账会计是由原来的出纳担任,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并不熟悉,报账时往往不能准确填写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往往造成会计账务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由于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主动报账,致使有的往来款项年复一年的挂着,久而久之形成了呆账死账,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三,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大部分单位都有专项资金,但核算中心人员对专项资金具体用途不能准确地把握,往往造成专款不能完全专用,致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真正体现,甚至发生挥霍浪费现象。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的需要
1 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平台,加强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基础工作。首先,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有效衔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要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财政部门不再对预算资金层层下拨,只向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总指标和月度用款计划,除小额零星开支由单位备用金支付外,单位人员经费由核算中心按规定直接拨付到享受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单位发生的采购行为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核算中心直接从财政单一账户上支付给供应商。其次,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间双向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2 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3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机制是事业单位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践中也存在局限性和不够完善之处
1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但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对,对于统管单位来讲,撤消会计机构后,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则受到影响;其次,就会计中心而言,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加之会计中心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2 认识上的错位造成财务人员积极性缺失。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亦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3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脱节,核算中心会计独立于单位,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单位的专项经费及往来款。首先,由于部分报账会计素质不高,从納入核算的单位看,绝大多数报账会计是由原来的出纳担任,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并不熟悉,报账时往往不能准确填写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往往造成会计账务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由于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主动报账,致使有的往来款项年复一年的挂着,久而久之形成了呆账死账,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三,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大部分单位都有专项资金,但核算中心人员对专项资金具体用途不能准确地把握,往往造成专款不能完全专用,致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真正体现,甚至发生挥霍浪费现象。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的需要
1 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平台,加强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基础工作。首先,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有效衔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要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财政部门不再对预算资金层层下拨,只向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总指标和月度用款计划,除小额零星开支由单位备用金支付外,单位人员经费由核算中心按规定直接拨付到享受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单位发生的采购行为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核算中心直接从财政单一账户上支付给供应商。其次,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间双向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2 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3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机制是事业单位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