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功能,以湖南衡阳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土地适用性的概念,选择评价因子和评价准则,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GIS的建库技术实现对土地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通过GIS的叠加分析生成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实现对土地适用性的评价。
关键词:GIS 土地适用性 层次分析 叠加分析 湖南衡阳
引言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如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滥用的现象十分的严峻,城市建设不断的加速土地的利用速度,然而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了,特定土地的本身没有得到其该适宜的利用开发,尤其是耕地资源,因此土地的泛滥开发导致我国城镇建设中占用很多耕地资源,人均的耕地低于世界最低水平。土地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大需要改善的问题,因此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地资源评价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最早和较为成熟的领域之一[1]。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提供决策指导,使土地利用类型最尽可能的与土地质量特性相一致。
土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评价按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2]。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土地本身的特性,土地潜力评价则主要侧重于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地经济评价则指土地的经济生产效益。土地评价主要是研究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本身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即什么样的土地适宜于什么样的利用方式。从大的范围比如说适宜于城市建设,林地,耕地,小范围比如说水稻,果园,菜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有关的自然数据,经济数据和技术,对土地的最优利用方式进行评价。
研究区域概况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0度32分16秒 130度16分32秒,北纬26度7分5秒 27度27分24秒。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173公里。衡阳市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按地形分,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7%,中部大面积分布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面积3550平方公里,构成衡阳盆地的主体。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境内长22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其衡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为林地占43.5%,交通用地占5.8%,水域8.37%,居民及工矿用地14.9%,园地2.04%,其他用地25.39%。
选取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的选取对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一般的评价因子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能主要的反应所研究区域的土地概况,同时评价因子的选取要遵循稳定性原则,即一个评价因素在长时间内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还有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即对于同一个研究区域选取的评价因子要求差异相差较大,以便增加评价研究的准确性。根据研究区域的状况,本文选用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四个因素作为研究的评价因子,同时采用GIS的叠置分析技术来对各各评价因子的影响地块土层进行叠置分析,将其结果图斑作评价单元。
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模型结构可分为目标层,约束层,方案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四个评价因子确定权重系数。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评价步骤
首先资料收集主要为衡阳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地类型图,其次建立研究区域数据库,对研究区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编辑,通过图层叠置的方法将研究区域的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叠置,生成封闭图斑作为评价单元。最后计算评价分值划分等级,编制土地适宜性评价图。
计算全市各图斑的评价因子分值
利用GIS的叠置分析,对各评价因子的影响地块土层进行叠置分析,将其结果图斑作评价单元,对各图斑赋予可用来计算分值的属性,同时对评价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来计算图斑的各类属性的分值,最后通过绘制全市各土地评价因子的分值图直观形象的表达研究结果。
计算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值并进行分级
利用经过主成分计算出来的评价因素权重,计算 每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标值,计算方法为,每个评价因子所对应地属性值乘以对应地该评价因子地权重,再将各评价因子计算地分值相加地总和即为土地适宜性综合因素评价地分值。
结论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布
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适宜性高地平原区和沿江带,主要在人口较多地衡山县,衡阳县,祁东县。另外在交通便捷地地方,如107国道,省道附近也聚集较多地建设用地,除此之外,劣质地耕地也在被占用为建设用地。
耕地适宜性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衡阳盆地和平原,以及整个湘江流域,平原地势较平坦,土壤富含有机质,水分,光照条件好,且地形大地坡度不大,适宜于农业地耕作,位于上述地区地相市乡,松江镇,车江镇,石弯镇等地方土地适宜性高,耕地厚度适宜种植,且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作物大部分都是水稻,也有一些玉米的种植。
林地草地适宜性分布
林地草地适宜性较高的地区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南山丘地区,这一带地区的海拔平均在400 800米之间,有很多杉树,油桐树,油茶树的种植,牧草地的种植也伴随着林地的地理资源,水分充足,在江口镇,新市镇,肥田乡,黄市镇都分布有牧草地,且这些地方大部分的坡度都在0 5度之间,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条件也较好,可以去规划成分块的牧业。
参考文献:
[1]胡月明,欧阳村香,戴军,基于GIS的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确定与属性数据获取的方法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2):65~69.
[2] 王万茂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
关键词:GIS 土地适用性 层次分析 叠加分析 湖南衡阳
引言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如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滥用的现象十分的严峻,城市建设不断的加速土地的利用速度,然而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了,特定土地的本身没有得到其该适宜的利用开发,尤其是耕地资源,因此土地的泛滥开发导致我国城镇建设中占用很多耕地资源,人均的耕地低于世界最低水平。土地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大需要改善的问题,因此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地资源评价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最早和较为成熟的领域之一[1]。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提供决策指导,使土地利用类型最尽可能的与土地质量特性相一致。
土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评价按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2]。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土地本身的特性,土地潜力评价则主要侧重于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地经济评价则指土地的经济生产效益。土地评价主要是研究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本身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即什么样的土地适宜于什么样的利用方式。从大的范围比如说适宜于城市建设,林地,耕地,小范围比如说水稻,果园,菜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有关的自然数据,经济数据和技术,对土地的最优利用方式进行评价。
研究区域概况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0度32分16秒 130度16分32秒,北纬26度7分5秒 27度27分24秒。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173公里。衡阳市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按地形分,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7%,中部大面积分布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面积3550平方公里,构成衡阳盆地的主体。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境内长22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其衡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为林地占43.5%,交通用地占5.8%,水域8.37%,居民及工矿用地14.9%,园地2.04%,其他用地25.39%。
选取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的选取对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一般的评价因子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能主要的反应所研究区域的土地概况,同时评价因子的选取要遵循稳定性原则,即一个评价因素在长时间内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还有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即对于同一个研究区域选取的评价因子要求差异相差较大,以便增加评价研究的准确性。根据研究区域的状况,本文选用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四个因素作为研究的评价因子,同时采用GIS的叠置分析技术来对各各评价因子的影响地块土层进行叠置分析,将其结果图斑作评价单元。
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模型结构可分为目标层,约束层,方案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四个评价因子确定权重系数。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评价步骤
首先资料收集主要为衡阳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地类型图,其次建立研究区域数据库,对研究区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编辑,通过图层叠置的方法将研究区域的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叠置,生成封闭图斑作为评价单元。最后计算评价分值划分等级,编制土地适宜性评价图。
计算全市各图斑的评价因子分值
利用GIS的叠置分析,对各评价因子的影响地块土层进行叠置分析,将其结果图斑作评价单元,对各图斑赋予可用来计算分值的属性,同时对评价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来计算图斑的各类属性的分值,最后通过绘制全市各土地评价因子的分值图直观形象的表达研究结果。
计算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值并进行分级
利用经过主成分计算出来的评价因素权重,计算 每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标值,计算方法为,每个评价因子所对应地属性值乘以对应地该评价因子地权重,再将各评价因子计算地分值相加地总和即为土地适宜性综合因素评价地分值。
结论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布
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适宜性高地平原区和沿江带,主要在人口较多地衡山县,衡阳县,祁东县。另外在交通便捷地地方,如107国道,省道附近也聚集较多地建设用地,除此之外,劣质地耕地也在被占用为建设用地。
耕地适宜性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衡阳盆地和平原,以及整个湘江流域,平原地势较平坦,土壤富含有机质,水分,光照条件好,且地形大地坡度不大,适宜于农业地耕作,位于上述地区地相市乡,松江镇,车江镇,石弯镇等地方土地适宜性高,耕地厚度适宜种植,且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作物大部分都是水稻,也有一些玉米的种植。
林地草地适宜性分布
林地草地适宜性较高的地区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南山丘地区,这一带地区的海拔平均在400 800米之间,有很多杉树,油桐树,油茶树的种植,牧草地的种植也伴随着林地的地理资源,水分充足,在江口镇,新市镇,肥田乡,黄市镇都分布有牧草地,且这些地方大部分的坡度都在0 5度之间,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条件也较好,可以去规划成分块的牧业。
参考文献:
[1]胡月明,欧阳村香,戴军,基于GIS的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确定与属性数据获取的方法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2):65~69.
[2] 王万茂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