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亲密的人。但,越亲密越控制,孩子往往更容易成为家暴的受害者。为人父母,当然希望全力教育好孩子。但父母拥有爱的本能,并不代表知道如何去爱孩子。
我们特别刊发本文,让更多人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对语言暴力说“不”,让孩子在安全、宽容、充满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是的,语言是有生命的,积极鼓励的语言带给孩子力量和信心,负面打击的语言则会伤害孩子,让他们的成长充满阴影。
但是,这些话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你怎么这么笨”“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我真后悔把你生出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并没有殴打孩子,只是用语言来责骂他,又不是伤害他的身体,还能让孩子受到教育,这有什么问题?其实,与拳打脚踢相比,语言暴力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并且更为普遍。一项家庭关系调查报告显示,38.1%的家长有过恐吓、威胁孩子的经历。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予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
不仅如此,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经历家庭语言暴力的孩子在情绪上遭受的创伤,和身体上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是相同级别的。哈佛医学院研究发现,语言暴力最容易影响大脑的区域是胼胝体(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记忆处理储存的区域)和前额叶(负责认知、情绪、疼痛和行为管理的区域)。也就是说,如果在童年遭受过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智力发展会被限制,情绪容易不稳定,会容易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哪些属于语言暴力?
1.辱骂、诋毁、侮辱、咒骂。比如,你太笨了,你是个坏孩子。
2.间接批评。比如,向配偶贬低孩子。你没有直接斥责孩子,并不代表孩子没有听到、受到伤害。
3.拒绝或威胁弃养。比如,我希望你从来没有出生过,我应该把你送去领养。这样的言语会让孩子觉得在这个家庭不被需要。
4.威胁身体伤害。比如,再哭我就打死你,或者对孩子大吼大叫。哈佛大学研究表明,经常对孩子吼叫的父母最有可能经常打孩子。
5.替罪羊理论。比如,就是因为你太笨导致你的妹妹受伤了。这样的言语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快乐,而且是个坏人。
6.讽刺。当孩子把果汁洒到了地上,说一句嘲讽的话“你真聪明”,也许是一种避免直接批评的方式,但孩子是有洞察力的,会明白你在贬低他。
7.盲目比较。“你太差劲了,比你的同学差多了。”父母总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希望自己的孩子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但是盲目的比较会导致孩子不自信,产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言语、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
如何才能避免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美国儿科学会专家建议使用“重新思考”的方法来帮助父母控制情绪。
首先是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适当表达、认清情绪,体验和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其次是與孩子共情。与孩子共情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适应他们的身体和情感需求,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性,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真正的兴趣等;
第三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龙成凤。当你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目标时,不要一味批评,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当前的问题上;
第四是倾听孩子在说什么。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你一定很愿意聆听他们的哭声,努力猜测他们所表达的真实意图。当孩子长大了,他们可以直接表达心声了,你何不像以前一样,全心全意地认真聆听呢?
有时候愤怒不可避免,特别是孩子做错事时,你可以愤怒,但不能将愤怒转嫁给孩子,你需要做的是释放爱的力量,蹲下身子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应有的关爱。你会发现,孩子对你更加信任,更加接受你所说的话。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你的语言,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