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乐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和必修课之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认识,加强他们的民族音乐修养,培养其民族音乐演奏才能,从而铸造学生优良的民族音乐表演品格。目前,民族器乐教学在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民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乐教育;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112-03
一、民乐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相伴随,折射出高等音乐教育与经济、社会及文化事业的密切关系。音乐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事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音乐是美的对象之一,它以流动的旋律美、跳动的节奏美、和声的色彩美、曲式的结构美等构成音乐美的整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陶醉,脱去尘劳,不断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进入音乐的审美情境,会使人的个人欲望、功利等受到洗涤,使理性渗入感性,社会性渗入个体,从而转为高尚的审美情感。孔子《论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可见,“乐”是造就一个人成为道德完善的人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孔子的话也道出了音乐美化人心灵的巨大力量。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人们在长期的生存和繁衍中,悲欢离合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孕育出了五光十色的民族音乐。在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中,民乐演奏一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早在西周王朝时期,仅文献记载的乐器就有70余种,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被分为八类:金(钟、铃)、石(磬)、土(埙、缶)、革(土鼓、足鼓)、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管),称为“八音”。 民乐作品更如璀璨夺目的星星,点缀在我国传统音乐的穹空中。作品《关山月》、《将军令》、《阳关三叠》、《夜深沉》、《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闹台》等古曲,在创作、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的塑造上都达到了很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些优秀的器乐作品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但目前民乐教学在普通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乃至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民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无法达到民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民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普通院校开设音乐专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弹唱几首歌或者跳几支舞,重要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较全面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爱国情操。目前在国内,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普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民乐的学生越来越多,民乐教师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步递增和完善。在普通院校每年报考和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民乐的。例如在2005、2006两年我系赴湖南省全省艺术招考中,报考的400多名考生中就有100名左右的民乐考生。同时,民乐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我院多次的文艺汇演中,各种形式的民乐演奏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它们不仅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带动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而且还可以形成一种为国自豪,普及和发扬国粹的良好氛围。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民族音乐,喜欢民族器乐,并且都希望或多或少地接受一些民乐教育。
然而,目前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中民乐教育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其发展前景令人忧虑。民乐教育的开展和具体实施各校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开设了民乐课,组建了民乐队,无论在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比较好。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民乐课,但并没有真正认真实施教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目前各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民乐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老师擅长什么开什么。因为大多数非音乐专业普通院校对音乐学科建设长期不够重视,教师编制少,所以,民乐课可供选择的课程往往不多。因此,制约了民乐教育在普通院校音乐专业中的发展,制约民族器乐教育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经费问题,同时涉及师资问题。
在全国普通院校中,民乐门类齐全的专业教师少之甚少,由于师资的严重匮乏,专业科目的开设受到限制。尽管在录取时,许多高校也以各种器乐专业的名目录取了一批学生,但多数学生入学后因没有对口专业教师教学的问题而改学其他专业。同时,也有部分高校是聘请文艺团体的演奏员来兼职,由于专职和兼职教师的体制区别,兼职教师很难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指导学生。加之教学工作量的不足,把民乐教师以工作需要调离教学岗位转向行政岗位,致使艺术专业的师资短缺、课程教学不健全的状况就会越来越明显!毕竟一个师资配置合理、课程设置多样、教学活动规范的教学系统建设,是需要时间及多方面的努力来完善的。以课程设置为例,如果排除民乐课程以剩余的开设课程来看,主干课程中,音乐基础课程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专业课:钢琴、声乐、以及作曲等技能。这些音乐教育课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模式,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惟一标准。如果我们采用西方音乐教育模式,那么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民乐教育将会举步维艰,由此,音乐专业的招生也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因为没有哪个学生喜欢报考如此单一课程的音乐系。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遵循音乐教育的既有规律,在教授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音乐的同时,借鉴民乐的方式来对其文化进行阐释,引发学生对其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我们应该尝试把民族音乐作为文化来教授,避免将其机械化。
三、相应对策
(一)领导重视
普通高校领导要有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为主的办学理念,以传承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民族音乐为治学宗旨。同时,重视解决音乐专业教育的师资及经费紧张等问题。
(二)课程设置
不管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还是吸收外来传统,都必须以坚实、系统的中国音乐课程为基础。普通高校在音乐课程设置上,要以本土音乐为主,重视和加大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既要有《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等艺术欣赏类课程,也要有《中国民乐演奏基础》等艺术实践课程,而且应开设《中国音乐简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使学生在学校里能接受比较系统的中国民乐课程教育。另外,学校可设置一些选修性质的课程,请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音乐艺人到学校演出民歌、曲艺、戏曲等,让学生在观摩民间艺术演出的同时,接受严格的唱腔记谱训练。
(三)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应促进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对话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在国外的演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位音乐家曾感触地说:“中国音乐学院的人要有自己的风格,搞出民族音乐学派来,眼睛尽可能瞄准世界大赛,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东西征服别人,而后者更有说服力。”20世纪90年代,全球多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重点话题,我们应该鼓励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与国外音乐院校接触,进行交流演出,参加国内外的音乐比赛,在交流中促进提高。
(四)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尤为重要。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使传统课堂音乐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和弥补,它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师生充分的肯定。例如MIDI系统,它是由电子乐器制造商制作,用以确定电脑音乐程序、合成器和其他电子音响的设备,可以互相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利用MIDI音乐声音素材丰富和MIDI音乐创作随意性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传统音乐中的一些限制,发挥他们的音乐创作灵感。比如可以用某些民族乐器来进行爵士乐的创作,让学生在反复视听、修改中得到提高。所以,应建立以计算机、MIDI设备为中心的多媒体音乐教室。网络上有无限的涵盖了传统音乐的音乐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可以进行网上搜索、学习、借鉴、模拟等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音乐教学服务。
四、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经历千年,传承至今。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纵观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闻名世界,首先在于其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融入到了音乐之中。在民族器乐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民族器乐作品的学习与介绍,直接或间接给学生教授一种思想:“热爱民族音乐,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
我们正处于一种多元的社会,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塑造出不同的人群。中国的传统音乐应该与西方的外来音乐不断交流碰撞,以适应当代的社会实际。通过对这些民族器乐的训练与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让他们在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中去理解、诠释、演绎民族音乐的真谛。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中国与西洋、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族化的音乐教学体系,适应当代的社会实际。音乐专业的办学应该遵循音乐教育的规律,兼容并蓄,思辨创新,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邹俊杰.论高校音乐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民乐教育;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112-03
一、民乐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相伴随,折射出高等音乐教育与经济、社会及文化事业的密切关系。音乐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事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音乐是美的对象之一,它以流动的旋律美、跳动的节奏美、和声的色彩美、曲式的结构美等构成音乐美的整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陶醉,脱去尘劳,不断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进入音乐的审美情境,会使人的个人欲望、功利等受到洗涤,使理性渗入感性,社会性渗入个体,从而转为高尚的审美情感。孔子《论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可见,“乐”是造就一个人成为道德完善的人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孔子的话也道出了音乐美化人心灵的巨大力量。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人们在长期的生存和繁衍中,悲欢离合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孕育出了五光十色的民族音乐。在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中,民乐演奏一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早在西周王朝时期,仅文献记载的乐器就有70余种,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被分为八类:金(钟、铃)、石(磬)、土(埙、缶)、革(土鼓、足鼓)、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管),称为“八音”。 民乐作品更如璀璨夺目的星星,点缀在我国传统音乐的穹空中。作品《关山月》、《将军令》、《阳关三叠》、《夜深沉》、《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闹台》等古曲,在创作、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的塑造上都达到了很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些优秀的器乐作品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但目前民乐教学在普通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乃至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民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无法达到民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民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普通院校开设音乐专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弹唱几首歌或者跳几支舞,重要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较全面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爱国情操。目前在国内,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普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民乐的学生越来越多,民乐教师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步递增和完善。在普通院校每年报考和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民乐的。例如在2005、2006两年我系赴湖南省全省艺术招考中,报考的400多名考生中就有100名左右的民乐考生。同时,民乐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我院多次的文艺汇演中,各种形式的民乐演奏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它们不仅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带动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而且还可以形成一种为国自豪,普及和发扬国粹的良好氛围。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民族音乐,喜欢民族器乐,并且都希望或多或少地接受一些民乐教育。
然而,目前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中民乐教育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其发展前景令人忧虑。民乐教育的开展和具体实施各校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开设了民乐课,组建了民乐队,无论在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比较好。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民乐课,但并没有真正认真实施教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目前各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民乐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老师擅长什么开什么。因为大多数非音乐专业普通院校对音乐学科建设长期不够重视,教师编制少,所以,民乐课可供选择的课程往往不多。因此,制约了民乐教育在普通院校音乐专业中的发展,制约民族器乐教育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经费问题,同时涉及师资问题。
在全国普通院校中,民乐门类齐全的专业教师少之甚少,由于师资的严重匮乏,专业科目的开设受到限制。尽管在录取时,许多高校也以各种器乐专业的名目录取了一批学生,但多数学生入学后因没有对口专业教师教学的问题而改学其他专业。同时,也有部分高校是聘请文艺团体的演奏员来兼职,由于专职和兼职教师的体制区别,兼职教师很难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指导学生。加之教学工作量的不足,把民乐教师以工作需要调离教学岗位转向行政岗位,致使艺术专业的师资短缺、课程教学不健全的状况就会越来越明显!毕竟一个师资配置合理、课程设置多样、教学活动规范的教学系统建设,是需要时间及多方面的努力来完善的。以课程设置为例,如果排除民乐课程以剩余的开设课程来看,主干课程中,音乐基础课程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专业课:钢琴、声乐、以及作曲等技能。这些音乐教育课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模式,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惟一标准。如果我们采用西方音乐教育模式,那么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民乐教育将会举步维艰,由此,音乐专业的招生也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因为没有哪个学生喜欢报考如此单一课程的音乐系。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遵循音乐教育的既有规律,在教授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音乐的同时,借鉴民乐的方式来对其文化进行阐释,引发学生对其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我们应该尝试把民族音乐作为文化来教授,避免将其机械化。
三、相应对策
(一)领导重视
普通高校领导要有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为主的办学理念,以传承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民族音乐为治学宗旨。同时,重视解决音乐专业教育的师资及经费紧张等问题。
(二)课程设置
不管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还是吸收外来传统,都必须以坚实、系统的中国音乐课程为基础。普通高校在音乐课程设置上,要以本土音乐为主,重视和加大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既要有《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等艺术欣赏类课程,也要有《中国民乐演奏基础》等艺术实践课程,而且应开设《中国音乐简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使学生在学校里能接受比较系统的中国民乐课程教育。另外,学校可设置一些选修性质的课程,请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音乐艺人到学校演出民歌、曲艺、戏曲等,让学生在观摩民间艺术演出的同时,接受严格的唱腔记谱训练。
(三)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应促进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对话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在国外的演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位音乐家曾感触地说:“中国音乐学院的人要有自己的风格,搞出民族音乐学派来,眼睛尽可能瞄准世界大赛,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东西征服别人,而后者更有说服力。”20世纪90年代,全球多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重点话题,我们应该鼓励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与国外音乐院校接触,进行交流演出,参加国内外的音乐比赛,在交流中促进提高。
(四)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尤为重要。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使传统课堂音乐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和弥补,它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师生充分的肯定。例如MIDI系统,它是由电子乐器制造商制作,用以确定电脑音乐程序、合成器和其他电子音响的设备,可以互相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利用MIDI音乐声音素材丰富和MIDI音乐创作随意性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传统音乐中的一些限制,发挥他们的音乐创作灵感。比如可以用某些民族乐器来进行爵士乐的创作,让学生在反复视听、修改中得到提高。所以,应建立以计算机、MIDI设备为中心的多媒体音乐教室。网络上有无限的涵盖了传统音乐的音乐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可以进行网上搜索、学习、借鉴、模拟等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音乐教学服务。
四、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经历千年,传承至今。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纵观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闻名世界,首先在于其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融入到了音乐之中。在民族器乐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民族器乐作品的学习与介绍,直接或间接给学生教授一种思想:“热爱民族音乐,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
我们正处于一种多元的社会,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塑造出不同的人群。中国的传统音乐应该与西方的外来音乐不断交流碰撞,以适应当代的社会实际。通过对这些民族器乐的训练与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让他们在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中去理解、诠释、演绎民族音乐的真谛。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中国与西洋、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族化的音乐教学体系,适应当代的社会实际。音乐专业的办学应该遵循音乐教育的规律,兼容并蓄,思辨创新,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邹俊杰.论高校音乐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