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技术的内在特征和属性决定了技术关联企业的集聚及其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内技术的延伸与创新又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从而影响着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与转移。同时,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更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解决地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产业集群 技术关联 区域网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组织科学的基本指向。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及其对经济的贡献率是显然的,然而产业集群又是以什么为支撑背景的呢?分析发现,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更是一种技术集群,甚至可以说产业集群也就是一定产业技术的一种关联聚合体。如果说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源自干技术,那么,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推动,则取决于产业集群所具有的技术关联企业的水平层级。因此,研讨产业集群必须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切入,并形成基本的理论思维,认知思路。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
“技术是人类解决社会和自然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产业因技术而为之,但一个产业的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由一个技术群组成的一个技术支持体系,所以任何主导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许多技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过程。产品生产中的许多专业技术不断地随着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从原来的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由众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技术集群组成的一个产品技术体系,这样企业之间就存在了一种必然的技术联系。技术关联性就是指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联动影响的关系。技术关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艺性技术,这又包括一种产品生产的内部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和一种产品的生产的外部企业、即上下游企业间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二是同源性技术,同源性技术是指跨行业、跨部门的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评测中共同需要、普遍适用的基础性技术,表现为以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原理进行设计,使用相同或性能、性质相近的材料,使用发生原理相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可见,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企业之间天然的具有技术关联关系。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以产业关联属性及内在专业化分工联系为主导的企业集聚现象。我国学者(陈昌曙,2001)在描述技术内在特征时认为技术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器、设备等),智能性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根据技术的内在特征,在产业集群内,机器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产品都是技术的范畴,就连劳动力也是“活”的技术。技术关联使彼此独立的企业产生了联系,也使企业集群成为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组织关系的有机体。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而且技术关联性越强,则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越密切。
如果说,传统生产过程表现出来的是原有企业内部专业化生产及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且只是存在于单一企业的单一性活动范围区域。那么,现代化大生产则要求超出企业和地域局限,按照技术关联性规律,实现企业在空间的位移与重组,呈现出生产的园区性、集群性发展。这种依技术关联产生的新企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集群。也是基于这一视角,我们认为,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
技术关联企业的聚集更易助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一个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在于它所具有的活力,而产业集群的活力则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即产品拥有和保持的市场份额,产品拥有和保持的技术水平,特别是产品的技术创新力。产业集群及其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使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而产品技术体系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创新都可以形成“拉拔效应”,以促进整个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拉拔效应”就是由技术体系中某一环节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同样,任何技术的进步过程也是相关技术的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是技术的共进性特点所决定的。技术本身的关联性对技术扩散与渗透有决定性影响,关联度大的不同技术之间的吸收能力强,从而大大加快了整体产业技术的进步速度。例如,我国的羊绒产业基地以前一直是内蒙古的大草原,但是现在却是河北清河,这一巨大的改变即是来自羊绒生产设备的技术创新。内蒙古羊绒生产多年来一直使用日本进口的18l型盖板梳棉机,出绒率低、对原材料的适应能力差。河北清河的戴子禄成功的把盖板梳棉机改装成为梳绒机后,梳绒效率提高、羊绒质量好、资金投入少,特别适合农村地区家庭生产,一举改变了羊绒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梳绒设备的进步带来了羊绒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河北清河的羊绒制品在成本和质量上比内蒙古有了更大的优势,最终成就了河北清河羊绒生产的霸主地位。
任何一种技术都可以衍生到众多产业、企业和产品中去,其最终用途具有广泛性,这就是技术的另一个特性——技术的衍生性。利用技术的衍生性,可以打破物质关联性的局限,即使两家企业的产品业务毫不相关,但核心技术却可以相互替代或相互补充,这同样表现出企业的技术相关性。在硅谷聚集了近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分别从事于微电子、计算机、通讯、软件等产品的生产。从表面看这些业务领域属于毫不相关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相关性。例如,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可以用在自动化控制零件、电子钟表、计算机、照相机、高端电视机以及其他许多家用电器中。Intel公司的芯片技术使这些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具有了技术相关性,芯片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二十世纪的三次技术革命,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Pc、90年代的Internet都发生在硅谷,硅谷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衍生,以及不同产业技术之间的创新与融合。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促使了微电子以及计算机产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拓展,芯片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造就了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电子产业。纵观近、现代历次技术革命,无不与技术的衍生性息息相关。
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是集群存在和创新的重要支撑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互相竞争、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同时,通过区域网络实现了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区域网络提供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加速了技术信息和资源在集群内企业间的流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方面企业之间形成的竞争促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以确保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竞争者通常会与创新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技术交流、技术合作等正常渠道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可以利用技术人才的流动推动技术在企业间的传播。另一方面技术信息网络功能、即传输与交流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区域网络为不 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各种非正式场合技术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交流容易使不同的技术问题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市场需求信息在区域网络中的传递,也会使企业迅速做出反应,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从单个企业的发展来看,自身的力量往往很难应付市场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因而,网络组织就成为理想的现代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技术网络是建立在技术关联基础上的集群内核心产业、辅助产业(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部件、机器设备、中介服务)之间及其内部各企业之间技术合作、信息交流的联系,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行政与非行政机构间长期合作基础上的稳定关系。这种技术网络的基本特征是专业化分工、共享过程控制和集体的目标,其中最基本的组织因素就是企业间的技术关联。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发展和设备整体功能的加强,对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专业市场因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集群的技术网络促进了产业集群配套性的增强。具体来说,一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机构通过技术网络实现基于产业链的紧密合作,使集群的竞争力得以真正体现。二是这些技术关联企业利用空间上的集聚通过某种形式共同采购、生产、销售,也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产业内部规模经济。三是集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也进一步明细,出现了提供生产设备、技术服务和专门利用企业的废料进行生产的辅助企业。四是技术关联企业区域上的集中引发了专业劳动力的集中,非常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总之,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是一个技术网络、社会网络、交易网络的统一体,也是这一网络使技术资料、金融资产、人力资本以及信息等资源像血液一样在集群内企业间加速流动,使产业集群及其产业园区和整个区域经济增强了生机和活力。
技术关联性决定了产业集群区域间配置
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总是呈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的区域间转移将有效的缓解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产业集群对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许多地区以为产业移植和复制会比较容易,纷纷依照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发展当地的产业集群,然而移植的结果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出现了“飞地”现象。事实上,产业集群模式的移植性效果、成功率高低与产业的根植性有很大的关系。产业短时间内迁移到一个地区所形成的集群属于典型的嵌入式集群,这样的集群会由于欠缺根植性存在所必需的区域特定要素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的转移和复制必然伴随有产业技术的转移和植入,产业根植性所必需的区域特定要素与产业技术的性质和产业所具有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产业所需的区域特定要素不同。
影响区域特定要素主要有两个: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水平差距。技术的适用性不仅要考虑在地区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能否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同时,还要考虑到本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标准化程度是否与植入的产业技术相适应,而且还要认真研究产业技术本身是否与植入地区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相适应。根据技术的运动规律,技术的关联性越强。技术之间的交叉影响越显著,技术相互吸纳的能力越强。如果产业技术与当地的原有技术关联性强,产业技术对植入地区就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这样会强化产业向该地区的转移和复制的效果。产业技术水平与植入地区的该类技术水平之间差距如果过大,则会由于当地原有的技术人员素质,以及技术管理水平无法适应植入技术的需要而造成产业缺乏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目前,我国各地纷纷提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战略,在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有许多是不成功的,成了“鸡肋”工程。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产业集群的实质认识不清。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企业的集聚,只要是项目就要引进,没有考虑企业间的技术关联性、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植人产业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水平的差距,而造成产业植入后企业间的兼容性差,难以发挥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网络效应。二是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新技术趋之若鹜,不考虑本地是否具备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特定要素,出现了许多“飞地”现象。迈克尔,伯特认为“生产率是繁荣的决定因素。任何产业、任何集群,如果使用先进的技术,有受良好培训的员工,都能提高生产率”。因此各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的时候,应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的融合来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 技术关联 区域网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组织科学的基本指向。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及其对经济的贡献率是显然的,然而产业集群又是以什么为支撑背景的呢?分析发现,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更是一种技术集群,甚至可以说产业集群也就是一定产业技术的一种关联聚合体。如果说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源自干技术,那么,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推动,则取决于产业集群所具有的技术关联企业的水平层级。因此,研讨产业集群必须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切入,并形成基本的理论思维,认知思路。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
“技术是人类解决社会和自然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产业因技术而为之,但一个产业的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由一个技术群组成的一个技术支持体系,所以任何主导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许多技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过程。产品生产中的许多专业技术不断地随着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从原来的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由众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技术集群组成的一个产品技术体系,这样企业之间就存在了一种必然的技术联系。技术关联性就是指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联动影响的关系。技术关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艺性技术,这又包括一种产品生产的内部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和一种产品的生产的外部企业、即上下游企业间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二是同源性技术,同源性技术是指跨行业、跨部门的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评测中共同需要、普遍适用的基础性技术,表现为以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原理进行设计,使用相同或性能、性质相近的材料,使用发生原理相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可见,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企业之间天然的具有技术关联关系。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以产业关联属性及内在专业化分工联系为主导的企业集聚现象。我国学者(陈昌曙,2001)在描述技术内在特征时认为技术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器、设备等),智能性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根据技术的内在特征,在产业集群内,机器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产品都是技术的范畴,就连劳动力也是“活”的技术。技术关联使彼此独立的企业产生了联系,也使企业集群成为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组织关系的有机体。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而且技术关联性越强,则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越密切。
如果说,传统生产过程表现出来的是原有企业内部专业化生产及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且只是存在于单一企业的单一性活动范围区域。那么,现代化大生产则要求超出企业和地域局限,按照技术关联性规律,实现企业在空间的位移与重组,呈现出生产的园区性、集群性发展。这种依技术关联产生的新企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集群。也是基于这一视角,我们认为,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
技术关联企业的聚集更易助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一个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在于它所具有的活力,而产业集群的活力则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即产品拥有和保持的市场份额,产品拥有和保持的技术水平,特别是产品的技术创新力。产业集群及其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使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而产品技术体系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创新都可以形成“拉拔效应”,以促进整个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拉拔效应”就是由技术体系中某一环节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同样,任何技术的进步过程也是相关技术的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是技术的共进性特点所决定的。技术本身的关联性对技术扩散与渗透有决定性影响,关联度大的不同技术之间的吸收能力强,从而大大加快了整体产业技术的进步速度。例如,我国的羊绒产业基地以前一直是内蒙古的大草原,但是现在却是河北清河,这一巨大的改变即是来自羊绒生产设备的技术创新。内蒙古羊绒生产多年来一直使用日本进口的18l型盖板梳棉机,出绒率低、对原材料的适应能力差。河北清河的戴子禄成功的把盖板梳棉机改装成为梳绒机后,梳绒效率提高、羊绒质量好、资金投入少,特别适合农村地区家庭生产,一举改变了羊绒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梳绒设备的进步带来了羊绒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河北清河的羊绒制品在成本和质量上比内蒙古有了更大的优势,最终成就了河北清河羊绒生产的霸主地位。
任何一种技术都可以衍生到众多产业、企业和产品中去,其最终用途具有广泛性,这就是技术的另一个特性——技术的衍生性。利用技术的衍生性,可以打破物质关联性的局限,即使两家企业的产品业务毫不相关,但核心技术却可以相互替代或相互补充,这同样表现出企业的技术相关性。在硅谷聚集了近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分别从事于微电子、计算机、通讯、软件等产品的生产。从表面看这些业务领域属于毫不相关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相关性。例如,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可以用在自动化控制零件、电子钟表、计算机、照相机、高端电视机以及其他许多家用电器中。Intel公司的芯片技术使这些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具有了技术相关性,芯片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二十世纪的三次技术革命,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Pc、90年代的Internet都发生在硅谷,硅谷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衍生,以及不同产业技术之间的创新与融合。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促使了微电子以及计算机产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拓展,芯片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造就了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电子产业。纵观近、现代历次技术革命,无不与技术的衍生性息息相关。
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是集群存在和创新的重要支撑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互相竞争、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同时,通过区域网络实现了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区域网络提供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加速了技术信息和资源在集群内企业间的流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方面企业之间形成的竞争促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以确保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竞争者通常会与创新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技术交流、技术合作等正常渠道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可以利用技术人才的流动推动技术在企业间的传播。另一方面技术信息网络功能、即传输与交流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区域网络为不 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各种非正式场合技术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交流容易使不同的技术问题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市场需求信息在区域网络中的传递,也会使企业迅速做出反应,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从单个企业的发展来看,自身的力量往往很难应付市场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因而,网络组织就成为理想的现代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技术网络是建立在技术关联基础上的集群内核心产业、辅助产业(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部件、机器设备、中介服务)之间及其内部各企业之间技术合作、信息交流的联系,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行政与非行政机构间长期合作基础上的稳定关系。这种技术网络的基本特征是专业化分工、共享过程控制和集体的目标,其中最基本的组织因素就是企业间的技术关联。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发展和设备整体功能的加强,对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专业市场因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集群的技术网络促进了产业集群配套性的增强。具体来说,一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机构通过技术网络实现基于产业链的紧密合作,使集群的竞争力得以真正体现。二是这些技术关联企业利用空间上的集聚通过某种形式共同采购、生产、销售,也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产业内部规模经济。三是集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也进一步明细,出现了提供生产设备、技术服务和专门利用企业的废料进行生产的辅助企业。四是技术关联企业区域上的集中引发了专业劳动力的集中,非常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总之,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是一个技术网络、社会网络、交易网络的统一体,也是这一网络使技术资料、金融资产、人力资本以及信息等资源像血液一样在集群内企业间加速流动,使产业集群及其产业园区和整个区域经济增强了生机和活力。
技术关联性决定了产业集群区域间配置
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总是呈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的区域间转移将有效的缓解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产业集群对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许多地区以为产业移植和复制会比较容易,纷纷依照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发展当地的产业集群,然而移植的结果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出现了“飞地”现象。事实上,产业集群模式的移植性效果、成功率高低与产业的根植性有很大的关系。产业短时间内迁移到一个地区所形成的集群属于典型的嵌入式集群,这样的集群会由于欠缺根植性存在所必需的区域特定要素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的转移和复制必然伴随有产业技术的转移和植入,产业根植性所必需的区域特定要素与产业技术的性质和产业所具有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产业所需的区域特定要素不同。
影响区域特定要素主要有两个: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水平差距。技术的适用性不仅要考虑在地区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能否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同时,还要考虑到本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标准化程度是否与植入的产业技术相适应,而且还要认真研究产业技术本身是否与植入地区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相适应。根据技术的运动规律,技术的关联性越强。技术之间的交叉影响越显著,技术相互吸纳的能力越强。如果产业技术与当地的原有技术关联性强,产业技术对植入地区就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这样会强化产业向该地区的转移和复制的效果。产业技术水平与植入地区的该类技术水平之间差距如果过大,则会由于当地原有的技术人员素质,以及技术管理水平无法适应植入技术的需要而造成产业缺乏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目前,我国各地纷纷提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战略,在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有许多是不成功的,成了“鸡肋”工程。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产业集群的实质认识不清。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企业的集聚,只要是项目就要引进,没有考虑企业间的技术关联性、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植人产业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水平的差距,而造成产业植入后企业间的兼容性差,难以发挥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网络效应。二是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新技术趋之若鹜,不考虑本地是否具备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特定要素,出现了许多“飞地”现象。迈克尔,伯特认为“生产率是繁荣的决定因素。任何产业、任何集群,如果使用先进的技术,有受良好培训的员工,都能提高生产率”。因此各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的时候,应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的融合来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