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科教兴国的计划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实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在体育教育课堂上的同步提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升人文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地位,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 人文素养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包括了智力能力的培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培训平台。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在体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到人文素养的教学信息,注重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气质、人品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校体育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念
体育运动能够强健体魄,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处事态度。这些也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以人文本,将人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单纯的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品质。通过具有人文素养内容的体育课程教育,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更加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提升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构建和谐的求学环境
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让人更加充实,更加自信,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自身的认可度,并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木,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文化涵养的提高,更多地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些都是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人文教育才能实现的。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失
(一)工具主义、实用教育当道,人文价值取向缺乏认可
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受到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将技巧的掌握作为了课程的唯一目标,这也成了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体育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单纯的技能培训和技能掌握课程,人文内容极度缺失,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这种方式忽略了教育的终极意义,仅仅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漠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
(二)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
长期以来,出现在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上的绝大多数的运动项目是竞技性项目,迄今为止,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材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材,其内容单一,过分强调传统的技艺与技能的传授,偏重重复学习,忽视体育人文理论的完善,而且对于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也很少吸纳,这不仅使得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而且使体育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兴趣爱好,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难以形成终身体育。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一)调整教育模式,转变教学方式
做到以人为本是将人文素养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首要要求。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兼顾到人文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体育课程从工具主义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和完善,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实现人完整成长的要求。
(二)提升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在引导学生进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等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还能够给学生“解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动态的教学评估体系
动态的教学评估作为一项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是未来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他摒弃了传统静态评价的弊端,使得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重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学生见的互相评价,教师能够对这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测评,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学习态度、积极性以及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限与理论与技术的掌握,是多元化的体系。通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真实、客观、有效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以及进行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许爱萍,周曦.基于人文关怀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440-444.
[2] 刘紫婷,黄红,李博.近代哈尔滨犹太人体育文化特征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思想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8:138-142.
[3] 邢金明,姜勇,刘立清.信息社会背景下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7:185-186.
[4] 安钢.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4:140-143.
[5] 赵蓉.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途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10:52-53.
[6] 沈云激.人文体育观的确立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8:86-87.
[7] 张彦秋,何利江,谢建荣.浅谈人文关怀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2.
摘 要 科教兴国的计划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实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在体育教育课堂上的同步提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升人文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地位,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 人文素养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包括了智力能力的培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培训平台。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在体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到人文素养的教学信息,注重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气质、人品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校体育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念
体育运动能够强健体魄,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处事态度。这些也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以人文本,将人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单纯的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品质。通过具有人文素养内容的体育课程教育,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更加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提升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构建和谐的求学环境
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让人更加充实,更加自信,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自身的认可度,并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木,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文化涵养的提高,更多地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些都是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人文教育才能实现的。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失
(一)工具主义、实用教育当道,人文价值取向缺乏认可
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受到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将技巧的掌握作为了课程的唯一目标,这也成了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体育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单纯的技能培训和技能掌握课程,人文内容极度缺失,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这种方式忽略了教育的终极意义,仅仅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漠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
(二)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
长期以来,出现在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上的绝大多数的运动项目是竞技性项目,迄今为止,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材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材,其内容单一,过分强调传统的技艺与技能的传授,偏重重复学习,忽视体育人文理论的完善,而且对于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也很少吸纳,这不仅使得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而且使体育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兴趣爱好,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难以形成终身体育。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一)调整教育模式,转变教学方式
做到以人为本是将人文素养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首要要求。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兼顾到人文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体育课程从工具主义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和完善,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实现人完整成长的要求。
(二)提升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在引导学生进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等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还能够给学生“解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动态的教学评估体系
动态的教学评估作为一项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是未来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他摒弃了传统静态评价的弊端,使得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重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学生见的互相评价,教师能够对这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测评,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学习态度、积极性以及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限与理论与技术的掌握,是多元化的体系。通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真实、客观、有效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以及进行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许爱萍,周曦.基于人文关怀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440-444.
[2] 刘紫婷,黄红,李博.近代哈尔滨犹太人体育文化特征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思想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8:138-142.
[3] 邢金明,姜勇,刘立清.信息社会背景下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7:185-186.
[4] 安钢.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4:140-143.
[5] 赵蓉.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途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10:52-53.
[6] 沈云激.人文体育观的确立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8:86-87.
[7] 张彦秋,何利江,谢建荣.浅谈人文关怀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