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人类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中提炼出来的精神食粮,是另一种果品菜肴、酒肉禽蛋。
  在书中俯仰自如地享受乐趣是最美的啦,深浅随需,取舍由己,不为高山攀登,也不作森林探险,而是充分地享受知识和艺术的阳光、风、新鲜空气和碧水沙滩。游泳或散步,假寐或思考,与智者神游,和天地融合。这样的读书不消耗体力,却养育精神,它使你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攀登和探险。
  
  读书是休息的一种方式,求知是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在精神上提升自己是人生的至高享受。
  人类伟大的精神遗产,都不能用浅薄的钥匙去打开,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修养和阅历才能进入。就像逛公园肯定比逛历史博物馆来得轻松容易,逛商场肯定比参观美展更不需要文化修养。可是作为一个人,被拒绝在这样一些世界名著门前,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灵魂、文化、修养、理解力和美感,那不是太惨了吗?
  音乐、美术比文学更容易融入世界,而文学,民族精神实在是太强烈了。许多人都说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说越是具有民族精髓的文学在当今越难走向世界。谁能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翻译出来?这么漂亮的东西在外国语里哪里找?硬要译出来,外国人也许会想,中国人太蠢了,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也算千古绝句?
  天下之书无非两种,有用的书和有味的书。有用的书读了使人长知识、益学问;长见识,开眼界;有味的书是好菜、好酒、好烟,不关饥渴,却情趣氤氲,令人上瘾。这样两种书都是有价值的书。
  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心灵对心灵、生存方式对生存方式、人生态度对人生态度的参照,文学作品不容易产生直接的影响,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读书方式不同。高中生考大学,大学生考研究生,那种读书目的性强,像受刑一样地读呀,啃呀,受几个月罪,掉一层皮肉。没有办法,这是读书,读社会摆给你的阶梯,为取得一种读书的条件而读书,这就是读书的社会性。“十年寒窗”是对人最可怕的折磨,非人的。范进中举而癫疯,是读书人的生命的悲剧。
  书为我用。书是死的,人的周围环境是活的,变动的,而书一经写成就一般不能再变动了。读书是提高人的境界修养,使人变得更有智慧,而不是照前人的话生活,那是教条主义。
  同样是人,同样是书,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书,不同的人悟不同的书。只是说不清哪一种书是谬种流传,哪一种人在误人子弟。
其他文献
1957年的一天,世界一流的作曲家约翰尼默瑟接到一封很奇怪的信,写信人希望他能为她写一首歌,歌名就叫做《当你心碎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默瑟认为这是十分好的歌名,他仔细看了看信,写信的人是一名叫萨迪维姆斯蒂的孀居老奶奶,在俄亥俄州扬斯敦城以卖化妆品为生。默瑟将她的信保存了下来。  5年以后,默瑟终于创作出一首歌,他决定按萨迪维姆斯蒂老奶奶的建议给歌起名。于是他按那封信上的地址和她取得了联系
他是恨他的。虽然,他是他的父亲。父亲算什么?钱算什么?十三岁的夏天,他因为肚子痛,提前回了家,母亲出差了,打开门的刹那,他看到一双粉色高跟鞋,而母亲是从来不穿高跟鞋的。  父亲的隐情暴露了。  那时,他还小,只有十三岁,于是,哭着跑下楼,给远方出差的母亲打电话。  不到一个月,父母离婚。  父亲在离婚那天狠狠打了他,骂他败家星。如果不是他,父亲是不会和母亲离婚的。母亲是优雅的女人,父亲只是一时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