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1日,又一个开学季,在佛山市南海区镇域行政区划和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原来的大涡塘、华涌、■下、穆院、塘头、白沙桥、招大等7所规模较小的村级小学合并而成的狮山中心小学正式开学。
当时间进入到2014,狮山中心小学已经静静走过十年的光阴。
十年,一个时代。十年,一个节点。十年,一个少年可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2004—2014,这十年在狮山中心小学身上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让我们走进南海,走进狮山,走进中心小学的校园,去品味她历经十年而不改的恬然书香,去感受她坚持十年锲而不舍的卓越追求。
三重动因——高效课堂的校本思考
教育改革最终只能发生在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成,传统的课堂发展至今,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育人观的改变、人才观的变迁等原因,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向深层推进、教学实践向高位发展、学校特色向内涵转型的桎梏与瓶颈。狮山中心小学以校长徐润基为首的领导班子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和充分讨论,决定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究与实践,达成改善学校内部办学环境、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与成长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的目标。
1.课堂低效困惑的砥砺。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其实,这三大难题背后都是教育教学手段的落后与教育教学效果的低迷。
中国课堂教学与学生素质提升的低效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通常以牺牲海量的时间与精力作为代价,而收获的是学生应试成绩的些许分数之差。教育教学所面临诸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大都能在课堂教学或有所体现、或找到原因。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告别效率低迷而实现事半功倍呢?这一难题同样困惑并煎熬着狮山中心人。
2.南海基础教育改革的驱动。
南海的基础教育一直处于全省的领先水平,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南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速转型升级期,狮山成为南海重点打造的经济重镇。南海区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南海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吴赐成在狮山中心小学调研时高度评价学校的发展,同时对学校提出“中心里面的中心”的要求。作为狮山中心小学,如何让学校的发展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地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渴望,对接区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宏观愿景?学校适时提出“享受书香、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并以高效课堂建设作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文化再建。
3.学校自身发展突破的需要。
2004年,狮山中心小学成立之初,来自7间农村麻雀学校的学生汇聚到一起,并且有相当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基础差异大,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精力投入和正确引导都有待提高;而教师队伍同样水平参差,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理念和工作习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表象。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要带领师生们凝心聚力谋求发展,课堂教学成为最根本也是最现实的突破点。
改革,既需要勇者的无畏,也需要睿者的智慧。在无畏与智慧共同的孕育下,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行动应运而生。
三大内涵——高效课堂的校本解读
什么是高效课堂?或者说高效课堂的内涵应该包含哪些因子?这是许许多多学校都在追问的现实命题。
狮山中心小学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在高效课堂的内涵解读上给出了个性化的注解。
1.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可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习者完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这一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过程,其归依是人的健康成长,是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最为根本的平台,作为一切教学主张和教育理念实践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必须坚持教育教学内在的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否则,仅是做到了知识的掌握,哪怕是兼具了能力的习得,但缺乏精神的涵养与人文的哺育,即便效率再高也只是一种病态的狂欢。
为此,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在讲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生命的提升为本,力争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收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的发展;在回归教育本质上,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始终坚持变革求新与理性思考相统一,教学实践与理念引领相统一,面向全体和个性发展相统一。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精神升华的家园,是狮山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终极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还体现在狮山中心小学对教师教学方式要求的“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转变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四是教学呈现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促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重视质量提升,追求课堂效率。
文化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优化。效率是为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效率的表象与结果。二者一体两面,相互依存,良性互动,共同建构学校个性化的课堂文化——享受书香,追求卓越。
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紧紧围绕质量提高这一主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引领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进行多元诠释和个性实践,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学校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知性转变和理性转型。知易行难,用进废退,在一系列的举措下,狮山中心小学的课堂教学整体呈现出教师教得有效率,学生学得有质量的美好情景。
3.关注细节,注重过程。
教育需要过程,人的成长需要过程,一所学校的成长同样需要过程。作为教育最为基础的组成细胞,作为人的成长必经的途径,作为学校办学思想达成的重要平台,课堂同样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思想碰撞、预设生成、合作共赢的过程。
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关注细节,注重过程——通过规范教师的课前准备,督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导教师的集体备课,拓宽集体备课的内涵,培育个性化的备课文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科学的应对学生的差异,提升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学习基础,通过课外作业的创新和改革,将课后辅导和课外活动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种承载——高效课堂的校本行动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批判的指向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从一开始便肩负着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现实使命,有着极为清晰的改革追问:是否能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是否能促进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成长?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潜能引导他们的个性?为使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能落到实处,真正成为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支撑点和着力点,狮山中心小学以转变理念为引领,以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小组合作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校本行动,成效明显。
1.转变理念为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理念的转变,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就会在旧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停步不前。学校教学改革最核心的动力来自教师群体性的成长预期和学校发展愿景的高度统一。只有当教师集体性对高效课堂有着深入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认同,才能在学校核心文化的观照下自由驾驭课堂进行创意实践,才能令学校的课堂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迷人景象。为此,狮山中心小学通过会议、培训、考察学习等多种路径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理念的反思、批判与重构,很快,全校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效益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新思路。
学校还通过学生级会、班会等宣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习惯、方式方法、理念主张等方面为高效课堂建设的顺利开展创设了良好的内部氛围。
管理是实践的保障。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狮山中心小学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检查监督,指导实施。并建立起三级教研网络:一级——正、副校长、教导主任;二级——教研组(长);三级——备课组(长)。明确制定各级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一级网络负责对学校课改工作的规划、监控、检查、指导、评价。二级网络负责对学校教研工作组织、实施、反馈。三级网络负责对各备课组的教研专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三级网络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层级合作,形成合力。此外,为了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按照学科的特长分挂到各科组,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教学,指导教学,深入课堂听课,负责监控、检查、指导高效课堂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反思课堂研究存在的问题,为高效课堂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师资是成功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改实验。没有教师群体的全力支持和全情投入,就不可能有高效课堂建设的成功。而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支持与投入程度,狮山中心小学除了组织教师参加由市、区、镇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各种课改培训之外,还定期举办全体教师都要参加的系列培训活动,如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的标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杜郎口教学模式》等,组织观看名师的高效课堂录像课,让教师准确理解高效课堂的理念,理解高效课堂建设的意图和思路,提高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理论水平。此外,学校通过举办教师业务论坛,创新教师学习的方式与途径。比如对照新课标和“高效课堂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让教师们分析教学得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商讨对策。或者以高效课堂中的热点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为中心,举办教师业务论坛,展开学术探讨,其目的在于实现多种不同思想火花碰撞,开拓教师的课改视野,发展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模式为抓手。
新课程改革需要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狮山中心小学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心工作来抓。分三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一是初步构建“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围绕构建的“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三是通过研究,不断完善“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包含四个基本环节:1.引:引导。通过教师巧妙的引,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包括课前的引入、课中的引发、课后的引申。2.探: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探索,自主发现,独立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互启互补。3.练:练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生成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4.思:思考。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狮山中心小学“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主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是有效引导,促进思考;三是留有余地,自主思考;四是得法养习,善于思考;五是巧点善拨,深度思考。
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反复打磨,狮山中心小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了三大转变:在转换师生角色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民主、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转变教学方式上,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转变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
3.小组合作为重点。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和策略。狮山中心小学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习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打造“以学生为本,以效益为中心”的课堂文化为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推进,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狮山中心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来进行小组的组建。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决不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
第三,充分利用小组交流进行有效探究。狮山中心小学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不仅要求在课堂上与师、与生、与教材的互动之中进行“学中做”,更要求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玩中学”。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讨论既要课前精心设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
结语
教育的发展,其本质是教育文化的重建。文化内隐于教育生活之中,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课堂,则是学校生活的中央大舞台,在这里,一切的教育行为如何呈现,师生的智慧如何碰撞、观点如何交锋、生命如何成长,无不渗透着教育理念,彰显着教育文化。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立足于课堂,着眼于文化,从微观上实践,从宏观上思考,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在行动上大胆创新,且行且思,精彩连连,其经验值得借鉴。
(本文照片由佛山市南海区狮山中心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当时间进入到2014,狮山中心小学已经静静走过十年的光阴。
十年,一个时代。十年,一个节点。十年,一个少年可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2004—2014,这十年在狮山中心小学身上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让我们走进南海,走进狮山,走进中心小学的校园,去品味她历经十年而不改的恬然书香,去感受她坚持十年锲而不舍的卓越追求。
三重动因——高效课堂的校本思考
教育改革最终只能发生在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成,传统的课堂发展至今,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育人观的改变、人才观的变迁等原因,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向深层推进、教学实践向高位发展、学校特色向内涵转型的桎梏与瓶颈。狮山中心小学以校长徐润基为首的领导班子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和充分讨论,决定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究与实践,达成改善学校内部办学环境、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与成长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的目标。
1.课堂低效困惑的砥砺。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其实,这三大难题背后都是教育教学手段的落后与教育教学效果的低迷。
中国课堂教学与学生素质提升的低效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通常以牺牲海量的时间与精力作为代价,而收获的是学生应试成绩的些许分数之差。教育教学所面临诸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大都能在课堂教学或有所体现、或找到原因。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告别效率低迷而实现事半功倍呢?这一难题同样困惑并煎熬着狮山中心人。
2.南海基础教育改革的驱动。
南海的基础教育一直处于全省的领先水平,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南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速转型升级期,狮山成为南海重点打造的经济重镇。南海区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南海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吴赐成在狮山中心小学调研时高度评价学校的发展,同时对学校提出“中心里面的中心”的要求。作为狮山中心小学,如何让学校的发展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地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渴望,对接区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宏观愿景?学校适时提出“享受书香、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并以高效课堂建设作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文化再建。
3.学校自身发展突破的需要。
2004年,狮山中心小学成立之初,来自7间农村麻雀学校的学生汇聚到一起,并且有相当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基础差异大,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精力投入和正确引导都有待提高;而教师队伍同样水平参差,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理念和工作习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表象。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要带领师生们凝心聚力谋求发展,课堂教学成为最根本也是最现实的突破点。
改革,既需要勇者的无畏,也需要睿者的智慧。在无畏与智慧共同的孕育下,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行动应运而生。
三大内涵——高效课堂的校本解读
什么是高效课堂?或者说高效课堂的内涵应该包含哪些因子?这是许许多多学校都在追问的现实命题。
狮山中心小学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在高效课堂的内涵解读上给出了个性化的注解。
1.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可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习者完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这一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过程,其归依是人的健康成长,是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最为根本的平台,作为一切教学主张和教育理念实践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必须坚持教育教学内在的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否则,仅是做到了知识的掌握,哪怕是兼具了能力的习得,但缺乏精神的涵养与人文的哺育,即便效率再高也只是一种病态的狂欢。
为此,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在讲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生命的提升为本,力争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收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的发展;在回归教育本质上,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始终坚持变革求新与理性思考相统一,教学实践与理念引领相统一,面向全体和个性发展相统一。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精神升华的家园,是狮山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终极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还体现在狮山中心小学对教师教学方式要求的“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转变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四是教学呈现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促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重视质量提升,追求课堂效率。
文化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优化。效率是为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效率的表象与结果。二者一体两面,相互依存,良性互动,共同建构学校个性化的课堂文化——享受书香,追求卓越。
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紧紧围绕质量提高这一主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引领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进行多元诠释和个性实践,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学校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知性转变和理性转型。知易行难,用进废退,在一系列的举措下,狮山中心小学的课堂教学整体呈现出教师教得有效率,学生学得有质量的美好情景。
3.关注细节,注重过程。
教育需要过程,人的成长需要过程,一所学校的成长同样需要过程。作为教育最为基础的组成细胞,作为人的成长必经的途径,作为学校办学思想达成的重要平台,课堂同样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思想碰撞、预设生成、合作共赢的过程。
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关注细节,注重过程——通过规范教师的课前准备,督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导教师的集体备课,拓宽集体备课的内涵,培育个性化的备课文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科学的应对学生的差异,提升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学习基础,通过课外作业的创新和改革,将课后辅导和课外活动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种承载——高效课堂的校本行动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批判的指向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从一开始便肩负着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现实使命,有着极为清晰的改革追问:是否能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是否能促进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成长?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潜能引导他们的个性?为使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能落到实处,真正成为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支撑点和着力点,狮山中心小学以转变理念为引领,以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小组合作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校本行动,成效明显。
1.转变理念为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理念的转变,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就会在旧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停步不前。学校教学改革最核心的动力来自教师群体性的成长预期和学校发展愿景的高度统一。只有当教师集体性对高效课堂有着深入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认同,才能在学校核心文化的观照下自由驾驭课堂进行创意实践,才能令学校的课堂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迷人景象。为此,狮山中心小学通过会议、培训、考察学习等多种路径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理念的反思、批判与重构,很快,全校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效益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新思路。
学校还通过学生级会、班会等宣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习惯、方式方法、理念主张等方面为高效课堂建设的顺利开展创设了良好的内部氛围。
管理是实践的保障。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狮山中心小学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检查监督,指导实施。并建立起三级教研网络:一级——正、副校长、教导主任;二级——教研组(长);三级——备课组(长)。明确制定各级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一级网络负责对学校课改工作的规划、监控、检查、指导、评价。二级网络负责对学校教研工作组织、实施、反馈。三级网络负责对各备课组的教研专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三级网络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层级合作,形成合力。此外,为了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按照学科的特长分挂到各科组,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教学,指导教学,深入课堂听课,负责监控、检查、指导高效课堂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反思课堂研究存在的问题,为高效课堂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师资是成功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改实验。没有教师群体的全力支持和全情投入,就不可能有高效课堂建设的成功。而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支持与投入程度,狮山中心小学除了组织教师参加由市、区、镇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各种课改培训之外,还定期举办全体教师都要参加的系列培训活动,如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的标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杜郎口教学模式》等,组织观看名师的高效课堂录像课,让教师准确理解高效课堂的理念,理解高效课堂建设的意图和思路,提高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理论水平。此外,学校通过举办教师业务论坛,创新教师学习的方式与途径。比如对照新课标和“高效课堂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让教师们分析教学得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商讨对策。或者以高效课堂中的热点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为中心,举办教师业务论坛,展开学术探讨,其目的在于实现多种不同思想火花碰撞,开拓教师的课改视野,发展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模式为抓手。
新课程改革需要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狮山中心小学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心工作来抓。分三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一是初步构建“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围绕构建的“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三是通过研究,不断完善“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包含四个基本环节:1.引:引导。通过教师巧妙的引,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包括课前的引入、课中的引发、课后的引申。2.探: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探索,自主发现,独立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互启互补。3.练:练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生成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4.思:思考。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狮山中心小学“引、探、练、思”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主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是有效引导,促进思考;三是留有余地,自主思考;四是得法养习,善于思考;五是巧点善拨,深度思考。
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反复打磨,狮山中心小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了三大转变:在转换师生角色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民主、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转变教学方式上,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转变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
3.小组合作为重点。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和策略。狮山中心小学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习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打造“以学生为本,以效益为中心”的课堂文化为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推进,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狮山中心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来进行小组的组建。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决不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
第三,充分利用小组交流进行有效探究。狮山中心小学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不仅要求在课堂上与师、与生、与教材的互动之中进行“学中做”,更要求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玩中学”。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讨论既要课前精心设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
结语
教育的发展,其本质是教育文化的重建。文化内隐于教育生活之中,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课堂,则是学校生活的中央大舞台,在这里,一切的教育行为如何呈现,师生的智慧如何碰撞、观点如何交锋、生命如何成长,无不渗透着教育理念,彰显着教育文化。狮山中心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立足于课堂,着眼于文化,从微观上实践,从宏观上思考,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在行动上大胆创新,且行且思,精彩连连,其经验值得借鉴。
(本文照片由佛山市南海区狮山中心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