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护生在实习的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不断更新变化。把握护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带教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护生; 心理状态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与医院相互连接的桥梁。实习护生离开原来熟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不同时期护生实习的压力也不尽相同,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护生在实习初期的心理压力,采取适当的对策,有效地缓解和减轻其心理压力。
1 评估护生心理状态
1.1 见习期 护生学校学习的生活相对比较简单,医院实习是全方位的学习过程,同时从被人照顾的角色转变为照顾他人角色,心理上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2 实习初期 初到临床面临的是,需要主动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护生不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利用这些知识为患者提供切实的服务[1]。经过短期的见习后,护生对护理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带教老师要放手让护生进行实习操作。护生面对不熟悉的工作,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各种突发情况,可能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经常出现胆怯的心态。
1.3 实习中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护生对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环境、工作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體会。对自己不熟练的工作,充满学习热情,迫切的希望有独立工作表现的机会。同时,护生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业务不熟练容易遇到挫折,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又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面对挫折与护患关系冲突,易产生焦虑。
1.4 实习后期 当护生进入实习后期,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容易单纯的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做治疗,自己已经学会了,容易产生自大自满情绪,不愿再做简单重复的工作,失去工作热情。同时发现护理工作收入与付出的不平衡,容易产生脱离护理队伍的想法。
2 护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护生进入医院后,工作与生活上需要相对独立,并且要学会关爱他人,再加上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的不熟练,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中,会产生危机感和失去信心。大部分护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长辈的呵护和老师的关怀中,少有照顾他人的意识和主观愿望。初到临床实习,缺乏沟通技巧,惧怕与患者交流。护生所掌握、理解医学理论知识的水平有限,使其在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经济、家庭、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患者进行沟通时拘谨,语言生硬或者少言寡语,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2]。护生刚踏上实习工作岗位时,期望值很高,一旦发现现实工作中并非处处是鲜花、笑脸和赞美,再加上实际的护理工作平凡锁碎与繁重,会产生一种失重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造成学习热情的下降。
3 对策
3.1 见习期 带教老师应热情迎接护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介绍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关心护生的生活,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建立与带教老师的信任关系,促进护生角色的转变。
3.2 实习初期 与护生如朋友般相处,取得护生的信任,及时了解心理状态。尽可能创造多的学习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护生多与患者接触,讲解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胆怯的心理。
3.3 实习中期 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给护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对护生足够的尊重,不当众批评,不对护生呼来喝去,对护生的带教耐心细致。护生遇到挫折时,要正确引导,鼓励他们与患者换位思考,使其克服心理障碍,遏制不良行为与心理在萌芽状态。同时放手不放眼,尽量多为护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护生深入病房与患者做朋友。对护生的工作及时给予肯定,满足护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3.4 实习后期 在此阶段,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护理经验,更要引导其转变观念。要让护生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领域,才能跟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工作不仅是打针发药做治疗,还包括心理护理,语言艺术等。护士是传递健康的天使,使其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理念,消除社会极少数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思想教育,阐明护理的重要性,培养她们热爱护理、关心同情患者;有爱伤观念、多做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由自觉主动的服务代替被动服务。
高等护理教育毕业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各个护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带教中应因人而异。根据护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积极带教与循序渐进的教导,培养护生良好的心态与工作态度,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帮助护生不断地适应未来健康服务系统改变的趋势,培养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郭宏,石丽玲.影响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角色转变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52.
[2] 何红英,杨超前,兰桂平,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002,16(4):237.
(收稿日期:2011-03-07)
(本文编辑:王春芸)
【关键词】 护生; 心理状态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与医院相互连接的桥梁。实习护生离开原来熟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不同时期护生实习的压力也不尽相同,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护生在实习初期的心理压力,采取适当的对策,有效地缓解和减轻其心理压力。
1 评估护生心理状态
1.1 见习期 护生学校学习的生活相对比较简单,医院实习是全方位的学习过程,同时从被人照顾的角色转变为照顾他人角色,心理上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2 实习初期 初到临床面临的是,需要主动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护生不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利用这些知识为患者提供切实的服务[1]。经过短期的见习后,护生对护理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带教老师要放手让护生进行实习操作。护生面对不熟悉的工作,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各种突发情况,可能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经常出现胆怯的心态。
1.3 实习中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护生对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环境、工作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體会。对自己不熟练的工作,充满学习热情,迫切的希望有独立工作表现的机会。同时,护生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业务不熟练容易遇到挫折,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又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面对挫折与护患关系冲突,易产生焦虑。
1.4 实习后期 当护生进入实习后期,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容易单纯的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做治疗,自己已经学会了,容易产生自大自满情绪,不愿再做简单重复的工作,失去工作热情。同时发现护理工作收入与付出的不平衡,容易产生脱离护理队伍的想法。
2 护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护生进入医院后,工作与生活上需要相对独立,并且要学会关爱他人,再加上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的不熟练,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中,会产生危机感和失去信心。大部分护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长辈的呵护和老师的关怀中,少有照顾他人的意识和主观愿望。初到临床实习,缺乏沟通技巧,惧怕与患者交流。护生所掌握、理解医学理论知识的水平有限,使其在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经济、家庭、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患者进行沟通时拘谨,语言生硬或者少言寡语,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2]。护生刚踏上实习工作岗位时,期望值很高,一旦发现现实工作中并非处处是鲜花、笑脸和赞美,再加上实际的护理工作平凡锁碎与繁重,会产生一种失重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造成学习热情的下降。
3 对策
3.1 见习期 带教老师应热情迎接护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介绍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关心护生的生活,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建立与带教老师的信任关系,促进护生角色的转变。
3.2 实习初期 与护生如朋友般相处,取得护生的信任,及时了解心理状态。尽可能创造多的学习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护生多与患者接触,讲解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胆怯的心理。
3.3 实习中期 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给护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对护生足够的尊重,不当众批评,不对护生呼来喝去,对护生的带教耐心细致。护生遇到挫折时,要正确引导,鼓励他们与患者换位思考,使其克服心理障碍,遏制不良行为与心理在萌芽状态。同时放手不放眼,尽量多为护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护生深入病房与患者做朋友。对护生的工作及时给予肯定,满足护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3.4 实习后期 在此阶段,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护理经验,更要引导其转变观念。要让护生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领域,才能跟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工作不仅是打针发药做治疗,还包括心理护理,语言艺术等。护士是传递健康的天使,使其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理念,消除社会极少数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思想教育,阐明护理的重要性,培养她们热爱护理、关心同情患者;有爱伤观念、多做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由自觉主动的服务代替被动服务。
高等护理教育毕业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各个护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带教中应因人而异。根据护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积极带教与循序渐进的教导,培养护生良好的心态与工作态度,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帮助护生不断地适应未来健康服务系统改变的趋势,培养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郭宏,石丽玲.影响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角色转变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52.
[2] 何红英,杨超前,兰桂平,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002,16(4):237.
(收稿日期:2011-03-07)
(本文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