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在组织地理课堂教学时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学生能运用“空间—区域”的思想观念来认识地理环境特征的思维方式及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从区位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学会用区域的观念来分析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该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认识在地理学习中应用地图的益处
区域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区域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地理事物在实际地区中的空间分布情况。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多运用区域地图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广大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情况。例如从行政区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与另外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邻位置;从自然地理事物分布的角度看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一个地形区与另一个地形区的位置关系等。通过地图学习的训练,学生能在大脑中形成对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态的宏观印象,能够准确地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情况,便于学生掌握区位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能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培养用图习惯
1.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区域地图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又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如准确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一是方向,二是比例尺,三是图例和注记。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在了解区域地图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区域地图中获取、整理、加工地图信息,并运用这些整理、加工的区域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中呈现了“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信息,如经纬度、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比例尺、河湖分布、海陆分布、城市分布等表象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再带领学生将该区域放到中国地图中分析它的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等区位条件;维度数决定热量的多少,海陆位置决定了水分的多少,水分和热量共同影响气候;地形高低、河湖分布等因素又影响城市、农业的布局。
2.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地图的图像和文字语言转换的方法,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要作用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地图、读懂地图、分析地图和运用地图,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做到将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进行转换。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一方面是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分析确定出材料所指定的区域地图;另一方面是能根据区域地图提供的图示信息分析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气候条件、地形特征、水文状况等自然条件,农业发展、工业布局、城市分布和交通状况等人文条件。通过培养学生认识地图、读懂地图、分析地图和运用地图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地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定位能力,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利用新闻素材,激发学生用图兴趣
利用新闻素材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利用地图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利用地图、熟悉地图,逐渐构建心里的地图,以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在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形成人地协调观。
1.收集新闻素材,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看新闻
在我们的身边新闻天天发生,或国际、国家大事,或生产、生活琐事,各种新闻素材或多或少与地理区位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新闻素材为地理教学服务。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收集新闻素材,以获取最新时事新闻材料,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看新闻,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收集新闻素材,如电视、手机、杂志、报纸等。在学生收集材料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从中选出与地理区域相关的新闻素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闻素材与地理学习的结合,激发学生使用区域地图的兴趣和培养其分析地图的能力。
2.整理加工新闻素材,寻找与地理教学的契合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以教材为素材认真备课、上课,又要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新知识、新动向,在地理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补充相关时事信息等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能与时俱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组织学生将平时收集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和归类,转化为教学素材。如,按地区分国内和国外,国内又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寒区,国外的新闻按所在的洲进行归类。在同一地区或国家的新闻素材中再按不同的生产活动进行分类,如涉及农业、工业、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在整理归类的过程中将这些在生活、生产中实际发生的新闻素材附着到区域地图中,使阅读区域地图更加有目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将这些整理好的新闻素材用到相关的地理学习中,如在讲解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时,就提前布置学生将国内外关于资源利用的新闻素材整理好,在本章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新闻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和探讨。
3.运用新闻素材,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时事热点新闻能够及时向我们传达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或地区的最新消息,将新闻素材的发生地填写在空白的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上,半年下来,一幅个性化的“新闻地图”就形成了,最后将近几年的“新闻地图”进行叠加,再次对新闻材料和“新闻地图”进行加工和整理,让同学们找出热点地区的热点新闻,在高三的教学中着重对这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多年的实践,将时事热点新闻素材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可以更轻松、更快乐地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区位观念,为进一步了解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勤于实践,提升区域认知
学生根据创造的个性化的“新闻地图”,利用节假日期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考察前准备好考察的内容,如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当地人们是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在发展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今后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考察结束后撰写考察报告,教师将同学们的考察报告收集起来,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考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课内、课外,从理论到实践,采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認知能力,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利用区域的观念来剖析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能理解区域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学生能运用“空间—区域”的思想观念来认识地理环境特征的思维方式及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从区位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学会用区域的观念来分析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该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认识在地理学习中应用地图的益处
区域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区域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地理事物在实际地区中的空间分布情况。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多运用区域地图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广大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情况。例如从行政区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与另外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邻位置;从自然地理事物分布的角度看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一个地形区与另一个地形区的位置关系等。通过地图学习的训练,学生能在大脑中形成对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态的宏观印象,能够准确地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情况,便于学生掌握区位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能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培养用图习惯
1.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区域地图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又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如准确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一是方向,二是比例尺,三是图例和注记。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在了解区域地图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区域地图中获取、整理、加工地图信息,并运用这些整理、加工的区域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中呈现了“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信息,如经纬度、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比例尺、河湖分布、海陆分布、城市分布等表象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再带领学生将该区域放到中国地图中分析它的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等区位条件;维度数决定热量的多少,海陆位置决定了水分的多少,水分和热量共同影响气候;地形高低、河湖分布等因素又影响城市、农业的布局。
2.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地图的图像和文字语言转换的方法,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要作用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地图、读懂地图、分析地图和运用地图,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做到将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进行转换。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一方面是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分析确定出材料所指定的区域地图;另一方面是能根据区域地图提供的图示信息分析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气候条件、地形特征、水文状况等自然条件,农业发展、工业布局、城市分布和交通状况等人文条件。通过培养学生认识地图、读懂地图、分析地图和运用地图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地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定位能力,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利用新闻素材,激发学生用图兴趣
利用新闻素材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利用地图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利用地图、熟悉地图,逐渐构建心里的地图,以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在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形成人地协调观。
1.收集新闻素材,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看新闻
在我们的身边新闻天天发生,或国际、国家大事,或生产、生活琐事,各种新闻素材或多或少与地理区位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新闻素材为地理教学服务。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收集新闻素材,以获取最新时事新闻材料,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看新闻,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收集新闻素材,如电视、手机、杂志、报纸等。在学生收集材料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从中选出与地理区域相关的新闻素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闻素材与地理学习的结合,激发学生使用区域地图的兴趣和培养其分析地图的能力。
2.整理加工新闻素材,寻找与地理教学的契合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以教材为素材认真备课、上课,又要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新知识、新动向,在地理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补充相关时事信息等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能与时俱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组织学生将平时收集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和归类,转化为教学素材。如,按地区分国内和国外,国内又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寒区,国外的新闻按所在的洲进行归类。在同一地区或国家的新闻素材中再按不同的生产活动进行分类,如涉及农业、工业、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在整理归类的过程中将这些在生活、生产中实际发生的新闻素材附着到区域地图中,使阅读区域地图更加有目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将这些整理好的新闻素材用到相关的地理学习中,如在讲解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时,就提前布置学生将国内外关于资源利用的新闻素材整理好,在本章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新闻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和探讨。
3.运用新闻素材,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时事热点新闻能够及时向我们传达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或地区的最新消息,将新闻素材的发生地填写在空白的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上,半年下来,一幅个性化的“新闻地图”就形成了,最后将近几年的“新闻地图”进行叠加,再次对新闻材料和“新闻地图”进行加工和整理,让同学们找出热点地区的热点新闻,在高三的教学中着重对这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多年的实践,将时事热点新闻素材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可以更轻松、更快乐地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区位观念,为进一步了解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勤于实践,提升区域认知
学生根据创造的个性化的“新闻地图”,利用节假日期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考察前准备好考察的内容,如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当地人们是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在发展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今后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考察结束后撰写考察报告,教师将同学们的考察报告收集起来,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考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课内、课外,从理论到实践,采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認知能力,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利用区域的观念来剖析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能理解区域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