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有效性,就要通过教学做到:第一是从全局角度来设计阅读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第二是通过语感培养与语言运用,发挥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第三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构建有效阅读活动,通过教与学双向沟通来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第四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扩大学生阅读视野,串联课内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有效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48-02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就要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大背景出发,并结合统编教材的推广宗旨,深刻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归宿。基于此,笔者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与思维关系、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阅读视野等四方面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通过充分考虑这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对话,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考虑阅读教学,通过将学生引导到渗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对话中,启发学生形成自我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说是全面覆盖的,语言、思维、审美是阅读必经之阶段,而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有别于上述三大核心素养的另一更高层次的素养,反映出中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精神内涵。而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以创新思维串联起了语言、思维、审美等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更是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具体阐释,体现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莫怀戚《散步》为例,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应当从全局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活动。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以细节来联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设计创造性阅读教学:如课文开头“我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的文内注释启发,到母亲不愿散步却被“我”说服,再落实到“又熬过了一个冬天”感叹。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的背后,不仅有语言、思维、审美的变化与渗透,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庆幸”——“又”。通过这个“又”字来展开创造性阅读就变得很有价值,这里既有对母亲迈过困难一年的庆幸,又内含珍惜亲情的情怀,更为祖孙相让“我”背负前行埋下了伏笔,从而使整篇课文闪现出人性与亲情的光辉。责任、人性、亲情融为一体的小散文,却有内里乾坤创造性阅读挖掘,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也激发并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语言为表思维为里,表里互促才能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如上述《散步》细节联系,其本质也是语言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步发展的结果。反之,没有作者这种自然流畅的语言运用,那么创造性阅读教学也无法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从语感开始,通过语感培养来进行规范学生逻辑思维,从而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同样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元曲中写尽了一个流浪在外的游子秋心为愁的思乡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用字进行细读,枯、老、昏、古、瘦等五字一下就能反映出作者的愁绪之重。但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其远没有“少不游江南、老不走西北”的人生阅历,即使能通过字面意思来感受到作者的愁绪,却也很难转变为自我的鉴赏能力,语言运用就更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一遍遍诵读、吟诵来慢慢体味这首元曲的思乡之愁。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之间是形成对比还是一致关系,为何“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这种关系?通过学生反复吟诵,其语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种语言运用能力能不断启发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整首曲子来看,认为前三句是一致关系,在秋风萧索那桥那水那人家,也未必就有安宁与平静之感,特别是有学生认为夹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小桥流水人家”应当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更能应景,从而写出诗人思乡又惧乡的时代之愁(作者怀才不遇,只能四处流浪)。尽管对于这样的看法,笔者也有保留意见,但却鼓励通过这种语言运用来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語文阅读教学构建有效阅读活动,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开展,体现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是有效阅读活动的集中体现。换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构建有效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多方如师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更要挖掘学生创新思维。如此看来,要构建有效阅读活动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关系,把前三者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融入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从笔者的角度看,初中语文构建有效的阅读活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来联系阅读教学,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为例,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的政治寓意远比文学性要强得多,因此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兴趣不高。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笔者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将白求恩精神提炼出来,从而使之生动形象起来。如白求恩对工作的态度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任,而革命队伍中不少的人却是不负责任、喜欢自吹;白求恩对医疗技术是精益求精,而有的人却鄙薄技术……通过这种课堂教学互动的对比,白求恩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出现在眼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更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更要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笔者就通过毛泽东只见过白求恩一面、回过一次信写下了这篇文章,那么与实际的白求恩形象有何差别?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即白求恩形象远不止毛泽东笔下这些优点,他还有更为丰富、更有具体、更有形象的高大形象。学生只有通过创新思维发挥想象,才能使白求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因此,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互动,把握文本与师生情感融合契机,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从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使阅读教学真正能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活动中,才能扩大学生视野。如仅仅通过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白求恩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因为全文过多政治化语言,对白求恩精神或许概括全面,但对其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却认识不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从课文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去阅读《白求恩传》(巫宁坤译),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只是阅读的一扇窗户,只有透过这扇窗户去看窗外更广阔、更美丽的风景,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才能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形成持续发展与运用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而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逻辑的自主熏陶,还是結构安排的无意渗透,都会对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有较大益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是提高其有效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必经之路。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立足于学生主体与学科发展规律,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更能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个性化解读方式,从而形成自我阅读的过程,发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焕丰.“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06):66-67.
[2]王本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设计与教学实践[J].语文建设,2018(16):4-10.
[3]王晓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8(05):98-99.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有效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48-02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就要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大背景出发,并结合统编教材的推广宗旨,深刻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归宿。基于此,笔者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与思维关系、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阅读视野等四方面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通过充分考虑这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对话,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考虑阅读教学,通过将学生引导到渗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对话中,启发学生形成自我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说是全面覆盖的,语言、思维、审美是阅读必经之阶段,而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有别于上述三大核心素养的另一更高层次的素养,反映出中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精神内涵。而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以创新思维串联起了语言、思维、审美等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更是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具体阐释,体现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莫怀戚《散步》为例,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应当从全局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活动。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以细节来联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设计创造性阅读教学:如课文开头“我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的文内注释启发,到母亲不愿散步却被“我”说服,再落实到“又熬过了一个冬天”感叹。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的背后,不仅有语言、思维、审美的变化与渗透,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庆幸”——“又”。通过这个“又”字来展开创造性阅读就变得很有价值,这里既有对母亲迈过困难一年的庆幸,又内含珍惜亲情的情怀,更为祖孙相让“我”背负前行埋下了伏笔,从而使整篇课文闪现出人性与亲情的光辉。责任、人性、亲情融为一体的小散文,却有内里乾坤创造性阅读挖掘,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也激发并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语言为表思维为里,表里互促才能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如上述《散步》细节联系,其本质也是语言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步发展的结果。反之,没有作者这种自然流畅的语言运用,那么创造性阅读教学也无法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从语感开始,通过语感培养来进行规范学生逻辑思维,从而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同样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元曲中写尽了一个流浪在外的游子秋心为愁的思乡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用字进行细读,枯、老、昏、古、瘦等五字一下就能反映出作者的愁绪之重。但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其远没有“少不游江南、老不走西北”的人生阅历,即使能通过字面意思来感受到作者的愁绪,却也很难转变为自我的鉴赏能力,语言运用就更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一遍遍诵读、吟诵来慢慢体味这首元曲的思乡之愁。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之间是形成对比还是一致关系,为何“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这种关系?通过学生反复吟诵,其语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种语言运用能力能不断启发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整首曲子来看,认为前三句是一致关系,在秋风萧索那桥那水那人家,也未必就有安宁与平静之感,特别是有学生认为夹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小桥流水人家”应当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更能应景,从而写出诗人思乡又惧乡的时代之愁(作者怀才不遇,只能四处流浪)。尽管对于这样的看法,笔者也有保留意见,但却鼓励通过这种语言运用来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語文阅读教学构建有效阅读活动,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开展,体现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是有效阅读活动的集中体现。换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构建有效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多方如师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更要挖掘学生创新思维。如此看来,要构建有效阅读活动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关系,把前三者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融入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从笔者的角度看,初中语文构建有效的阅读活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来联系阅读教学,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为例,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的政治寓意远比文学性要强得多,因此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兴趣不高。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笔者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将白求恩精神提炼出来,从而使之生动形象起来。如白求恩对工作的态度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任,而革命队伍中不少的人却是不负责任、喜欢自吹;白求恩对医疗技术是精益求精,而有的人却鄙薄技术……通过这种课堂教学互动的对比,白求恩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出现在眼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更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更要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笔者就通过毛泽东只见过白求恩一面、回过一次信写下了这篇文章,那么与实际的白求恩形象有何差别?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即白求恩形象远不止毛泽东笔下这些优点,他还有更为丰富、更有具体、更有形象的高大形象。学生只有通过创新思维发挥想象,才能使白求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因此,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互动,把握文本与师生情感融合契机,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从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使阅读教学真正能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活动中,才能扩大学生视野。如仅仅通过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白求恩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因为全文过多政治化语言,对白求恩精神或许概括全面,但对其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却认识不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从课文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去阅读《白求恩传》(巫宁坤译),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只是阅读的一扇窗户,只有透过这扇窗户去看窗外更广阔、更美丽的风景,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才能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形成持续发展与运用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而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逻辑的自主熏陶,还是結构安排的无意渗透,都会对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有较大益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是提高其有效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必经之路。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立足于学生主体与学科发展规律,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更能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个性化解读方式,从而形成自我阅读的过程,发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焕丰.“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06):66-67.
[2]王本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设计与教学实践[J].语文建设,2018(16):4-10.
[3]王晓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8(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