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基础,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服务的事业性单位。财务管理在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着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以及发展情况。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如何对这些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改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14-01
随着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融资渠道也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暴露,无法很好适应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特殊的市场和事业单位改革环境下,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预算中的问题。
第一,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尤其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不够。我国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单位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收支情况的编制,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编制缺乏实效性,表面功夫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够认真,在这方面上安排的时间较少,导致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
第三,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出现了不合理现象。当前普遍使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1],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很多的适应高标准的预算编制,导致出现了资金剩余,项目不够的现象,这就使预算编制丧失了意义。
(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在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存在资产清查不到位,资产管理不明确的现象,有部分单位甚至几年都不进行资产盘查,这就导致很多资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了低效性的现象。在企业和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权责划分,这就导致在资产调用过程中手续不全,个人占用共用设备现象也是常有发生。并且在在职人员调岗或者辞职之后,没有及时将分配给个人的设备等调回来,这也就导致共用资产变成了个人资产,单位的固定资产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筹资渠道单一,使用经费不足。
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虽然政府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较大,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其经费支出,这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产生了阻碍。
二、改善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单位支出。
使用经费不足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所以节约经费支出,合理安排经费使用情况十分重要。首先明确单位的每一项支出,做好支出前中后三期的监督工作,确保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其次,公益类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预算审批制度,每一项预算都要经过严格审批之后方可报销。最后,健全支出报销程序。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支出在进行报销时都要合乎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有责任人的签字确认,保证每一个过程都是合理合法的。
(二)做好财务预算,加强内外部的监管。
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在编制好预算计划之后,要严格预算的执行过程,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同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不可以在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擅自改善预算使用用途。另外,在每一年度结束之后,要对本年度的财务情况进行预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分析,提出更加科学性的预算编制。
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内部预算监管基础上,还要加强外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检查部门的监督,保證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更符合国家和政府要求。同时,财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之后要做好资金跟踪和反馈,尤其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管,对单位内存在的财务违纪行为进行严格处置,保证资金来源和流向都是合法合理的。
(三)创新融资方式,构建多元融资体系。
当前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单一依靠政府的融资形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所以想要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就要创新融资方式,构建多元的融资体系。如,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争取争取社会资助、捐助等,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权责明确,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公益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重视和加强单位资产管理。第一,在单位内部构建资产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对责任人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然后对单位内的资产情况进行清查,资产统计情况由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入账统计。同时还要将单位资产购置、处置、转让、报废等方面的管理纳入到管理制度中,用制度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损失。第二,对单位下属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下属企业性质的不同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执行的管理模式也应该存在差异性。第三,定期对单位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及时进行维修和报废,对闲置资产进行及时的处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资产浪费成本。第四,将资产购置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去,对资产的购置要有事先的计划,避免重复购置,同时还要对资产购置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新购置或者从其他部门调入进来的资产进行及时的核算,保证现有资产和账面相符合[2]。第五,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时,必须要向相关部门报备,得到明确批准之后方可处置。第六,在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时,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将管理情况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挂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创新观念,适时改革,积极发现和反思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中预算不科学、使用经费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不当等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所以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加强内外部的监管,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对都是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孙丽莉.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14,(6):72-72.
[2] 付辉耀.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5):23-24.
关键词: 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14-01
随着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融资渠道也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暴露,无法很好适应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特殊的市场和事业单位改革环境下,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预算中的问题。
第一,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尤其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不够。我国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单位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收支情况的编制,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编制缺乏实效性,表面功夫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够认真,在这方面上安排的时间较少,导致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
第三,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出现了不合理现象。当前普遍使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1],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很多的适应高标准的预算编制,导致出现了资金剩余,项目不够的现象,这就使预算编制丧失了意义。
(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在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存在资产清查不到位,资产管理不明确的现象,有部分单位甚至几年都不进行资产盘查,这就导致很多资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了低效性的现象。在企业和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权责划分,这就导致在资产调用过程中手续不全,个人占用共用设备现象也是常有发生。并且在在职人员调岗或者辞职之后,没有及时将分配给个人的设备等调回来,这也就导致共用资产变成了个人资产,单位的固定资产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筹资渠道单一,使用经费不足。
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虽然政府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较大,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其经费支出,这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产生了阻碍。
二、改善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单位支出。
使用经费不足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所以节约经费支出,合理安排经费使用情况十分重要。首先明确单位的每一项支出,做好支出前中后三期的监督工作,确保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其次,公益类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预算审批制度,每一项预算都要经过严格审批之后方可报销。最后,健全支出报销程序。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支出在进行报销时都要合乎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有责任人的签字确认,保证每一个过程都是合理合法的。
(二)做好财务预算,加强内外部的监管。
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在编制好预算计划之后,要严格预算的执行过程,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同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不可以在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擅自改善预算使用用途。另外,在每一年度结束之后,要对本年度的财务情况进行预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分析,提出更加科学性的预算编制。
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内部预算监管基础上,还要加强外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检查部门的监督,保證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更符合国家和政府要求。同时,财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之后要做好资金跟踪和反馈,尤其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管,对单位内存在的财务违纪行为进行严格处置,保证资金来源和流向都是合法合理的。
(三)创新融资方式,构建多元融资体系。
当前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单一依靠政府的融资形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所以想要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就要创新融资方式,构建多元的融资体系。如,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争取争取社会资助、捐助等,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权责明确,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公益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重视和加强单位资产管理。第一,在单位内部构建资产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对责任人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然后对单位内的资产情况进行清查,资产统计情况由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入账统计。同时还要将单位资产购置、处置、转让、报废等方面的管理纳入到管理制度中,用制度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损失。第二,对单位下属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下属企业性质的不同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执行的管理模式也应该存在差异性。第三,定期对单位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及时进行维修和报废,对闲置资产进行及时的处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资产浪费成本。第四,将资产购置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去,对资产的购置要有事先的计划,避免重复购置,同时还要对资产购置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新购置或者从其他部门调入进来的资产进行及时的核算,保证现有资产和账面相符合[2]。第五,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时,必须要向相关部门报备,得到明确批准之后方可处置。第六,在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时,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将管理情况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挂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创新观念,适时改革,积极发现和反思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目前公益类事业单位中预算不科学、使用经费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不当等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所以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加强内外部的监管,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对都是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孙丽莉.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14,(6):72-72.
[2] 付辉耀.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