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你!祖国”有奖征文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颂扬伟大祖国的历史变化,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本刊将从来稿中择优刊发,欢迎读者踊跃来稿。
——编者
许海峰,著名射击运动员,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许海峰改革先锋称号。
说到我的名字,大家给了我很多称呼,“第一枪”“第一金”“第一人”等等。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员,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它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祖国。在伟大祖国70华诞之际,我的心情又回到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赛场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激情难忘,豪情满怀,思绪万千。
我是1957年出生的,“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我从小就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这种朴素情感融入了我的血液。
我的生日是8月1日,加之我从小喜欢枪,就想着把自己的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于是,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一心就想去当兵。但最终却因为年龄不够,当兵的愿望没能实现,与“军人梦”擦肩而过。此后的4年时间,我在安徽农村当插队知青,学会了各种农活,还当过赤脚医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得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实实在在的锻炼。
1979年,知青返城后,我到了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工作。不管是在农村插队还是在供销社上班的日子里,我对枪的喜欢和兴趣从来没有减退。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的中学体育老师在地区当教练,我就跑去找他,说:“我来您这儿练射击好吗?”老师回答我:“你可以来试试,我们现在集训的队员都是参加地区比赛选拔来的,你要争气,要努力!”我说:“王老师,您放心吧,我不会给您丢脸的!”就这样,我进入地区队。只经过两个半月的训练,就参加了安徽省运动会,没想到竟拿到了气手枪项目的冠军并破了省纪录,之后,我正式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第一步迈进去了,之后便有了我和射击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当年我作出这个决定时,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认为我是“傻子”。因为那时我是一名国家正式工,去了射击队就意味着要放弃这个“铁饭碗”。在集训队近2年的时间里,一分钱工资也没有,但我从来没有后悔我的选择,我就是喜欢射击这项运动,实现理想就要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了理想,还要付诸于行动。记得刚进省队,冬天训练时,手枪慢射项目属于半室外射击,身子虽在室内,但是手得握着冷冰冰的枪伸到室外,一练就是一整天,安徽的冬天滴水成冰,我的手被冻得长满了冻疮。
1984年7月29日,新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即第23届奥运会,也是我个人第一次走进奥运赛场。很幸运,奥组委把我参赛的项目安排在了第一天、第一个比赛项目。走上赛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又无比平静。在射击场上较量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理的比拼,心稳了,水平才能发挥好。我稳稳地举起手枪,稳稳地瞄准,稳稳地击发。前五组发挥稳定,到了最关键的第六组,8环,9环……头几枪打得并不理想。最后3发,我迟迟没有举枪,静静地站在靶位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举起了枪,打出了9环、10环、10环,最终,以556环的总成绩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当洪亮、庄严的国歌在赛场上奏响的那一刻,我抚摸着胸前的金牌,热血沸腾,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撞击心灵深处的豪情。
在射击运动员这个岗位上,我先后拿了13个世界冠军,破了2次世界纪录,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我也一直对自己说:“我只是一个历史的幸运儿,是祖国给了我创造历史时刻的机遇!”我的每一步都和国家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流,赶上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好时代。
没有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没有国家搭建的平台,哪有个人的机遇和荣誉。就拿射击这个项目来说,那可是一个“贵族”项目。上世纪80年代,一个省才有2支进口枪,参加国际比赛也就给200发进口子弹,我们训练和比赛都是惜“弹”如金。现在,一个市级队的装备、训练保障都比那时的国家队高出许多。我时时感恩党和人民对我的厚爱,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自豪,是祖国给了我强大的动力与支撑。任何时候,祖国,只有祖国,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也正是缘于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当年,我在拿到中国奥运“第一金”后,毫不犹豫地把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1995年,我告别运动员生涯,出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主教练。同样非常自豪的是,我当教练员和走到管理岗位后,也没有辜负祖国的培养和组织的期望。其间,共拿了20多块金牌,培养了陶璐娜、李对红等十几个世界冠军。特别是分管“现代五项”时,尽管当时还是一个落后项目,后来与有关人员一起调研、分析、苦练,8个月后拿了世界冠军,实现了该项目“零”的突破。我当运动员12年,当教练员10年,对射击运动的热爱始终没有变,学习钻研的热情始终没有变,可以说,是“热爱、拼搏、钻研”这三个要素成就了我的运动员梦、金牌梦、事业梦。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我取得第一块金牌后,有一篇叫《“零”的突破》的新闻报道中写道:“许海峰的枪声不但为新中国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向世界宣告奥林匹克的舞台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从1984年取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再到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正是我国“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生动写照。
现在,我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对体育事业的热情没有衰减,一方面,在做社会公益活动,主要是青少年眼健康活动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受邀到大学演讲,勉励青年人在追梦的路上拼搏奋斗。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将付出我的一生,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群星)
——编者
许海峰,著名射击运动员,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许海峰改革先锋称号。
说到我的名字,大家给了我很多称呼,“第一枪”“第一金”“第一人”等等。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员,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它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祖国。在伟大祖国70华诞之际,我的心情又回到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赛场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激情难忘,豪情满怀,思绪万千。
怀揣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零工资”结缘射击梦
我是1957年出生的,“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我从小就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这种朴素情感融入了我的血液。
我的生日是8月1日,加之我从小喜欢枪,就想着把自己的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于是,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一心就想去当兵。但最终却因为年龄不够,当兵的愿望没能实现,与“军人梦”擦肩而过。此后的4年时间,我在安徽农村当插队知青,学会了各种农活,还当过赤脚医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得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实实在在的锻炼。
1979年,知青返城后,我到了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工作。不管是在农村插队还是在供销社上班的日子里,我对枪的喜欢和兴趣从来没有减退。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的中学体育老师在地区当教练,我就跑去找他,说:“我来您这儿练射击好吗?”老师回答我:“你可以来试试,我们现在集训的队员都是参加地区比赛选拔来的,你要争气,要努力!”我说:“王老师,您放心吧,我不会给您丢脸的!”就这样,我进入地区队。只经过两个半月的训练,就参加了安徽省运动会,没想到竟拿到了气手枪项目的冠军并破了省纪录,之后,我正式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第一步迈进去了,之后便有了我和射击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当年我作出这个决定时,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认为我是“傻子”。因为那时我是一名国家正式工,去了射击队就意味着要放弃这个“铁饭碗”。在集训队近2年的时间里,一分钱工资也没有,但我从来没有后悔我的选择,我就是喜欢射击这项运动,实现理想就要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胸怀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第一金”燃亮奥运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了理想,还要付诸于行动。记得刚进省队,冬天训练时,手枪慢射项目属于半室外射击,身子虽在室内,但是手得握着冷冰冰的枪伸到室外,一练就是一整天,安徽的冬天滴水成冰,我的手被冻得长满了冻疮。
1984年7月29日,新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即第23届奥运会,也是我个人第一次走进奥运赛场。很幸运,奥组委把我参赛的项目安排在了第一天、第一个比赛项目。走上赛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又无比平静。在射击场上较量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理的比拼,心稳了,水平才能发挥好。我稳稳地举起手枪,稳稳地瞄准,稳稳地击发。前五组发挥稳定,到了最关键的第六组,8环,9环……头几枪打得并不理想。最后3发,我迟迟没有举枪,静静地站在靶位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举起了枪,打出了9环、10环、10环,最终,以556环的总成绩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当洪亮、庄严的国歌在赛场上奏响的那一刻,我抚摸着胸前的金牌,热血沸腾,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撞击心灵深处的豪情。
在射击运动员这个岗位上,我先后拿了13个世界冠军,破了2次世界纪录,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我也一直对自己说:“我只是一个历史的幸运儿,是祖国给了我创造历史时刻的机遇!”我的每一步都和国家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流,赶上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好时代。
没有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没有国家搭建的平台,哪有个人的机遇和荣誉。就拿射击这个项目来说,那可是一个“贵族”项目。上世纪80年代,一个省才有2支进口枪,参加国际比赛也就给200发进口子弹,我们训练和比赛都是惜“弹”如金。现在,一个市级队的装备、训练保障都比那时的国家队高出许多。我时时感恩党和人民对我的厚爱,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自豪,是祖国给了我强大的动力与支撑。任何时候,祖国,只有祖国,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也正是缘于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当年,我在拿到中国奥运“第一金”后,毫不犹豫地把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不忘体育强国的执着追求——“三要素”矢志体育梦
1995年,我告别运动员生涯,出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主教练。同样非常自豪的是,我当教练员和走到管理岗位后,也没有辜负祖国的培养和组织的期望。其间,共拿了20多块金牌,培养了陶璐娜、李对红等十几个世界冠军。特别是分管“现代五项”时,尽管当时还是一个落后项目,后来与有关人员一起调研、分析、苦练,8个月后拿了世界冠军,实现了该项目“零”的突破。我当运动员12年,当教练员10年,对射击运动的热爱始终没有变,学习钻研的热情始终没有变,可以说,是“热爱、拼搏、钻研”这三个要素成就了我的运动员梦、金牌梦、事业梦。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我取得第一块金牌后,有一篇叫《“零”的突破》的新闻报道中写道:“许海峰的枪声不但为新中国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向世界宣告奥林匹克的舞台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从1984年取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再到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正是我国“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生动写照。
现在,我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对体育事业的热情没有衰减,一方面,在做社会公益活动,主要是青少年眼健康活动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受邀到大学演讲,勉励青年人在追梦的路上拼搏奋斗。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将付出我的一生,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