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業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特征。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要用到化学。教师应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笔者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例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布置了如下作业。建议学生登上网站,做好以下同方面的工作:
⑴观察各种晶体的晶胞图形。⑵观察旋转的单晶图。⑶建议课外阅读书籍《化学探索的轨迹》,了解科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探索。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四、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2.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
只要是学生主动作业有创意,我们就要积极肯定,给出高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的作业。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作业”正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的具体要求。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要用到化学。教师应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笔者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例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布置了如下作业。建议学生登上网站,做好以下同方面的工作:
⑴观察各种晶体的晶胞图形。⑵观察旋转的单晶图。⑶建议课外阅读书籍《化学探索的轨迹》,了解科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探索。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四、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2.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
只要是学生主动作业有创意,我们就要积极肯定,给出高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的作业。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作业”正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