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困生的存在一直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教师对学困生缺少帮助、关心,不认真分析其“学困根源”,不及时采取有效教育措施辅其纠正学习态度、方法,那学困生便会越落越远,永远摘不掉“学困的帽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遇到更多的“荆棘”,教师的光环中也减弱了几分亮色。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此问题。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方法,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刨根儿问底儿”析根源,“对症开方”助成长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学困根源集中在学生自身学态不端正、意志力不坚定、学法不正确,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教师关心度不够这三方面原因。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均需教师的主体参与来化解,因此我在认真分析每一位数学学困生产生“学困”的原因基础上,时不时地给予其课堂教育,如加大对学困生的提问频度,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上激励语言,课堂上及时以目光、表情、手势、声音的变化及适当停顿来警示他们,为他们量身设计低、中、高三级难度的家庭作业,加强课后辅导,关注错误分析,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眼睛始终在其身上“扫描”,促动其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我还勤与学生家长沟通,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以上措施,许多数学学困生有了较好的起色,课堂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作业也完成得一丝不苟,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借鉴优秀学生的成长之路来回避学习误区
每一名优秀学生的成长经验都会对周围同学产生一定的启迪意义,为了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打气加油,我找到了几个“中、高考状元”成长视频资料,他们的介绍都比较贴近实际,并不像一般人头脑中所认为的只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式的学习才能考取极高的分数。我给同学们所介绍的恰恰是养成科学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便不难成功的案例,如在视频资料中向我们所介绍的几条经验:“拥有平和心态,珍惜每天光阴”“三心二意一天,不如一心一意一小时”“不强迫自己做大量的题,只做有典型意义的题”“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同学讨论交流”“用好记错本”“保持体力和精力,保持高效率”等,学生们看后感慨不已,或多或少地回避了一些学习误区。
三、分层考核激励制度增学困生进取动力
对学生考核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学生层面各有侧重。每学年各班级总要依据学生个人成绩、贡献赋予各种奖项,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但却很少考虑给学困生们能发什么奖项,顶多冠上个“劳动之星”“孝顺好孩子”“诚信之星”之类的荣誉,很难在学习方面给予什么奖励。为了不让这些学困生成为“被冷漠者”,我特别设立了“进步之星”这一奖项,依据学困生的进步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虽不能人人都得奖,但也保证了受奖对象的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减淡了学困生的自卑感,有助于其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进步之星”奖项的评价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赏识教育”艺术手段,许多学困生的进步变化让老师惊讶,有的同学期中考试时数学成绩仅为十几分,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竟然能冲破及格线,虽然与优秀学生尚有一段距离,但提高的这五六十分却也印证了该同学在这半学期内的努力,我觉得这非常了不起。
四、家访活动拉近三方心灵距离
我历来就非常重视家访工作,我觉得家访活动既可紧密家校联系,也可直接让学生有所触动,在家访中,我可以向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学习困惑,提出“治疗”策略,便于家长“量力为之”,另一方面我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家的日常行为、学习上的情况,以便下一步制订“扶困”措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尽快步入“发展轨道”。我在家访中从不带情绪和埋怨心理,以耐心、鼓励为主,既向家长道明学生的优点、成绩,也不回避学生的缺点不足,和家长、学生在一起商谈如何使学生“更上一层楼”。多年来,我坚持每学期家访率做到100%,从不半途而废,有时一个学生的家访活动每学期要走多次。在长期的家访活动中,不仅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我与学生及家长的心灵距离,学生及家长对我评价甚高,学生看到我如此不辞辛劳也都不好意思不发奋学习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快乐,尤其在学困生的教育上更要倾注心血。“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是我们班级的激励口号,实践证明,只要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培养,就不难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此,我们数学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第一希望小学)
一、“刨根儿问底儿”析根源,“对症开方”助成长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学困根源集中在学生自身学态不端正、意志力不坚定、学法不正确,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教师关心度不够这三方面原因。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均需教师的主体参与来化解,因此我在认真分析每一位数学学困生产生“学困”的原因基础上,时不时地给予其课堂教育,如加大对学困生的提问频度,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上激励语言,课堂上及时以目光、表情、手势、声音的变化及适当停顿来警示他们,为他们量身设计低、中、高三级难度的家庭作业,加强课后辅导,关注错误分析,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眼睛始终在其身上“扫描”,促动其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我还勤与学生家长沟通,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以上措施,许多数学学困生有了较好的起色,课堂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作业也完成得一丝不苟,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借鉴优秀学生的成长之路来回避学习误区
每一名优秀学生的成长经验都会对周围同学产生一定的启迪意义,为了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打气加油,我找到了几个“中、高考状元”成长视频资料,他们的介绍都比较贴近实际,并不像一般人头脑中所认为的只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式的学习才能考取极高的分数。我给同学们所介绍的恰恰是养成科学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便不难成功的案例,如在视频资料中向我们所介绍的几条经验:“拥有平和心态,珍惜每天光阴”“三心二意一天,不如一心一意一小时”“不强迫自己做大量的题,只做有典型意义的题”“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同学讨论交流”“用好记错本”“保持体力和精力,保持高效率”等,学生们看后感慨不已,或多或少地回避了一些学习误区。
三、分层考核激励制度增学困生进取动力
对学生考核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学生层面各有侧重。每学年各班级总要依据学生个人成绩、贡献赋予各种奖项,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但却很少考虑给学困生们能发什么奖项,顶多冠上个“劳动之星”“孝顺好孩子”“诚信之星”之类的荣誉,很难在学习方面给予什么奖励。为了不让这些学困生成为“被冷漠者”,我特别设立了“进步之星”这一奖项,依据学困生的进步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虽不能人人都得奖,但也保证了受奖对象的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减淡了学困生的自卑感,有助于其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进步之星”奖项的评价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赏识教育”艺术手段,许多学困生的进步变化让老师惊讶,有的同学期中考试时数学成绩仅为十几分,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竟然能冲破及格线,虽然与优秀学生尚有一段距离,但提高的这五六十分却也印证了该同学在这半学期内的努力,我觉得这非常了不起。
四、家访活动拉近三方心灵距离
我历来就非常重视家访工作,我觉得家访活动既可紧密家校联系,也可直接让学生有所触动,在家访中,我可以向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学习困惑,提出“治疗”策略,便于家长“量力为之”,另一方面我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家的日常行为、学习上的情况,以便下一步制订“扶困”措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尽快步入“发展轨道”。我在家访中从不带情绪和埋怨心理,以耐心、鼓励为主,既向家长道明学生的优点、成绩,也不回避学生的缺点不足,和家长、学生在一起商谈如何使学生“更上一层楼”。多年来,我坚持每学期家访率做到100%,从不半途而废,有时一个学生的家访活动每学期要走多次。在长期的家访活动中,不仅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我与学生及家长的心灵距离,学生及家长对我评价甚高,学生看到我如此不辞辛劳也都不好意思不发奋学习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快乐,尤其在学困生的教育上更要倾注心血。“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是我们班级的激励口号,实践证明,只要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培养,就不难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此,我们数学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第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