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游泳教学下,学生不容易掌握呼吸换气的技术,极易产生心理障碍。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采用实验的形式进行一些尝试,认为分阶段优化教学、改善技术难点教学和改良评价方法和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 游泳教学 新模式
游泳教学是在水中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对于身体能力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并且很难学会在水中呼吸。游泳新模式教学针对着两大难题进行调整,加大对这两大板块的教学改良,并对教学评价作出修改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克服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游泳教学新模式的关键点
1.1 实施分阶段优化教学。
在重视动作技能教学的前提下,重视心理教学的效果,通过分三阶段的针对性优化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初学游泳时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进程与效果。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熟悉水性与游泳技术教学的相对孤立行进,把熟悉水性贯穿到游泳基本技术的教学之中,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游泳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1.2 改善游泳技术、技能难点教学。
游泳技术的关键是呼吸,而一直来传统教学强调的节奏是吸气、憋气和呼气,而正是由于这种习惯的教学方法使得“呼吸”成为教学效率提高最大的障碍。如何更科学地突出水中运动特性,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呼吸方法,应通过查找问题、钻研各种资料、咨询专家,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尝试,以期提高效率。
1.3 改善单一的评价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法——学习结果评分法,更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程度的评价,但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方面却相对缺乏,这种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实际上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4]。游泳学习由于其运动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根据游泳学习过程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过程针对性的评价,并且充分结合学习结果评价。
2 新模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消除恐惧心理的优化教学法
恐惧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心理反应,它是由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人的超限抑制,降低有机体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游泳呼吸及游泳正确技术的掌握和上好每一次课的积极性[1]。笔者针对初次下水学生惧水的心理现象,采用分阶段优化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主要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4次)熟悉水性,让学生对水充满自信和兴趣。此阶段由于学生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状态,故尽量不给学生提太多的要求,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水中“动”起来。重视熟悉水性与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分阶段的目标:行走、呼吸、憋气、漂浮、滑行与站立,来引导学生完成熟悉水性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些游戏或简单的竞赛来完成目标任务的教学,从而让初学者消除怕水的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水中活动兴趣,掌握基本的游泳技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信心与兴趣[2]。第二阶段,(6-8次)加强学生肌肉感觉,在重复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修复动作技术。通过正确优美、突出重点的示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和轻松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采用口令和目标激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消除恐惧建立信心从而驱除怕水的不良心理状态。此外,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通过念、动结合,把动作环节、概念思维组合,使运动中枢各区建立正确的神经联系,逐步使身体相应运动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射,使动作过程概念有秩序地由弱到强逐步形成并巩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阶段,(9—12次)学生的动作已经从分解泛化向完整巩固方向发展,主要方式以目标性教学为主。设计相应的动作技术要求目标,让学生去完成。在教学中采用竞争法、语言激励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法来加强动作正确性的教学。必要时结合恰当的批评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及与目标的差距。
2.2 改变呼吸技术的教学模式
围绕呼吸来解决入门,通过控制呼吸来加深训练刺激,能提高有氧和无氧能力,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3]。传统游泳教学对呼吸技术的节奏排序是吸—憋—呼,而吸在第一位的排序通常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类似于陆地呼吸的错觉,这种以吸为重点的教学,对解决学生在游泳换气时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产生特别负面影响的就是出现呛水和换气量不够。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把呼吸节奏改为呼—吸—憋,重点突出“呼”对改善学生换气的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其次,改变传统吸—憋—呼的呼吸节奏,更有利于手臂技术与呼吸节奏的配合,使技术动作周期的“开始—中间—还原”与呼吸节奏的“呼—吸—憋”达到统一。
2.3 实施以技术、技能形成过程的互相评价
评价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了解和关注程度、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还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4]。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必须多样化、合理化。同时,在评价的内容的制定中应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水中活动能力形成过程的评价,包括熟悉、适应水性,技术技能的认识目标;二是以技术、技能自学认识目标为主的技术、技能形成过程的评价;三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指导能力形成过程的评价,包括讲解、示范、分析、纠错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示范、讲解、练习能力进行互评,转换学生学习角色,从单纯的学习者变为“学习 评价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评价中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促进技术、技能正确快速的形成的同时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
在教学中采用分阶段优化教学法对改善学生不良心理产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能。呼吸节奏重新组合的新教学方式,对突破游泳技术难点起到了极好的功效,促进了学生对游泳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形成性评价法,促进了学习目标化的进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麦世伟.克服游泳教學中的恐惧心理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7,(3):131-132.
[2]刘晓娟.试析初学者游泳水感培养方法及其作用[J].哈尔滨体育院学报,1999.17,(1):65-66.
[3]覃德槐.控制呼吸技术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1997,(Z1).
[4]陈志军,李智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项目选修运行现状与对策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7,(2).
关键词:中学 游泳教学 新模式
游泳教学是在水中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对于身体能力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并且很难学会在水中呼吸。游泳新模式教学针对着两大难题进行调整,加大对这两大板块的教学改良,并对教学评价作出修改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克服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游泳教学新模式的关键点
1.1 实施分阶段优化教学。
在重视动作技能教学的前提下,重视心理教学的效果,通过分三阶段的针对性优化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初学游泳时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进程与效果。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熟悉水性与游泳技术教学的相对孤立行进,把熟悉水性贯穿到游泳基本技术的教学之中,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游泳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1.2 改善游泳技术、技能难点教学。
游泳技术的关键是呼吸,而一直来传统教学强调的节奏是吸气、憋气和呼气,而正是由于这种习惯的教学方法使得“呼吸”成为教学效率提高最大的障碍。如何更科学地突出水中运动特性,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呼吸方法,应通过查找问题、钻研各种资料、咨询专家,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尝试,以期提高效率。
1.3 改善单一的评价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法——学习结果评分法,更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程度的评价,但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方面却相对缺乏,这种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实际上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4]。游泳学习由于其运动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根据游泳学习过程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过程针对性的评价,并且充分结合学习结果评价。
2 新模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消除恐惧心理的优化教学法
恐惧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心理反应,它是由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人的超限抑制,降低有机体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游泳呼吸及游泳正确技术的掌握和上好每一次课的积极性[1]。笔者针对初次下水学生惧水的心理现象,采用分阶段优化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主要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4次)熟悉水性,让学生对水充满自信和兴趣。此阶段由于学生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状态,故尽量不给学生提太多的要求,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水中“动”起来。重视熟悉水性与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分阶段的目标:行走、呼吸、憋气、漂浮、滑行与站立,来引导学生完成熟悉水性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些游戏或简单的竞赛来完成目标任务的教学,从而让初学者消除怕水的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水中活动兴趣,掌握基本的游泳技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信心与兴趣[2]。第二阶段,(6-8次)加强学生肌肉感觉,在重复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修复动作技术。通过正确优美、突出重点的示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和轻松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采用口令和目标激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消除恐惧建立信心从而驱除怕水的不良心理状态。此外,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通过念、动结合,把动作环节、概念思维组合,使运动中枢各区建立正确的神经联系,逐步使身体相应运动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射,使动作过程概念有秩序地由弱到强逐步形成并巩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阶段,(9—12次)学生的动作已经从分解泛化向完整巩固方向发展,主要方式以目标性教学为主。设计相应的动作技术要求目标,让学生去完成。在教学中采用竞争法、语言激励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法来加强动作正确性的教学。必要时结合恰当的批评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及与目标的差距。
2.2 改变呼吸技术的教学模式
围绕呼吸来解决入门,通过控制呼吸来加深训练刺激,能提高有氧和无氧能力,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3]。传统游泳教学对呼吸技术的节奏排序是吸—憋—呼,而吸在第一位的排序通常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类似于陆地呼吸的错觉,这种以吸为重点的教学,对解决学生在游泳换气时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产生特别负面影响的就是出现呛水和换气量不够。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把呼吸节奏改为呼—吸—憋,重点突出“呼”对改善学生换气的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其次,改变传统吸—憋—呼的呼吸节奏,更有利于手臂技术与呼吸节奏的配合,使技术动作周期的“开始—中间—还原”与呼吸节奏的“呼—吸—憋”达到统一。
2.3 实施以技术、技能形成过程的互相评价
评价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了解和关注程度、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还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4]。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必须多样化、合理化。同时,在评价的内容的制定中应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水中活动能力形成过程的评价,包括熟悉、适应水性,技术技能的认识目标;二是以技术、技能自学认识目标为主的技术、技能形成过程的评价;三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指导能力形成过程的评价,包括讲解、示范、分析、纠错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示范、讲解、练习能力进行互评,转换学生学习角色,从单纯的学习者变为“学习 评价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评价中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促进技术、技能正确快速的形成的同时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
在教学中采用分阶段优化教学法对改善学生不良心理产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能。呼吸节奏重新组合的新教学方式,对突破游泳技术难点起到了极好的功效,促进了学生对游泳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形成性评价法,促进了学习目标化的进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麦世伟.克服游泳教學中的恐惧心理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7,(3):131-132.
[2]刘晓娟.试析初学者游泳水感培养方法及其作用[J].哈尔滨体育院学报,1999.17,(1):65-66.
[3]覃德槐.控制呼吸技术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1997,(Z1).
[4]陈志军,李智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项目选修运行现状与对策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