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指的是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且有创造性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引思”指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这两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相互依存,所以教师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要有很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数学成绩的前提就是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单单掌握基本的数学理念,同样,如果学生有了好的思维能力却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特的思维,依旧不会获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学生要主动学习知识,并且拓展所学的相关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开拓思维,才能保证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拓展数学知识。
一、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课前导入的工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过程,而小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以,运用数学知识以及利用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核心之一。从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状况来看,很多教师虽然主张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但是仍然不能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所以它并不是教学过程中最难的一个部分,甚至对学生来讲可能是最简单的一个部分[1]。课前导入没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完全可以将这部分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同一件事,从而引起共鸣,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入。学生在进行课前导入时必须要提前预习所学知识,掌握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充分准备课前导入的内容,以保证在课前导入时可以正常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时,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第一个做课前引导的学生为其他学生做表率,从而充分体现让学引思的实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没有一定的计算难度,其重点主要在對概念的理解和如何应用上,所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关于因数倍数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课前导入环节。由于做课前导入的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和倍数,所以他们在预习完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后,需要教师帮忙解答预习中的疑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有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因数和倍数,深入贯彻让学引思的概念。
二、预留教学空白,让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刻刻都需要思考问题,而思考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时间有限的教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完所有教学内容后,通常都不会有剩余时间让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学生也就无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教师讲解清楚所学知识以后,学生就可以迅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所学内容的,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这些知识,然后才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一些教学空白,让学生自主思考相关内容,这样他们才可以有时间去消化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及时理解教师的教学,同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2]。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引导的学习中总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因素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同时询问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的疑难点。教师在留下教学空白后,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知道空白教学内容的方向,然后自主思考教师询问的问题,再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检验学生是否跟随教师的脚步自主思考问题。
三、通过问题陷阱去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不能出现教学错误,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为了避免出现教学问题,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去保证讲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但是这样的做法也会存在弊病,如果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主动的灌输给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会在学习中对教师产生依赖,任何知识都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帮助,遇到问题也不会自主思考,甚至在出现不确定的疑问时,也只会将教师当做罪魁祸首,埋怨教师的讲解不够清晰,也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设置一些教学陷阱,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解决教师的教学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加独立[3]。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所有的教学知识后,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去提问学生问题,用问题陷阱去考察学生是否完全明白所学内容,如提问学生类似“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也是改变的吗?”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会提出老师的错误,告诉教师分母不改变,而掌握不完全的学生和部分没有掌握的学生就会在这个时候确认正确的答案,更加高效的记忆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有陷阱的教学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学会自主思考,也可以帮助他们强化所学知识。
结束语:
总之,“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采取“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教师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许飞.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0.
[2]吕花.构建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4):50.
[3]蒋姣晔.数学课堂上“让学引思”理念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7(08):40.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要有很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数学成绩的前提就是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单单掌握基本的数学理念,同样,如果学生有了好的思维能力却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特的思维,依旧不会获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学生要主动学习知识,并且拓展所学的相关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开拓思维,才能保证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拓展数学知识。
一、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课前导入的工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过程,而小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以,运用数学知识以及利用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核心之一。从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状况来看,很多教师虽然主张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但是仍然不能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所以它并不是教学过程中最难的一个部分,甚至对学生来讲可能是最简单的一个部分[1]。课前导入没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完全可以将这部分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同一件事,从而引起共鸣,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入。学生在进行课前导入时必须要提前预习所学知识,掌握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充分准备课前导入的内容,以保证在课前导入时可以正常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时,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第一个做课前引导的学生为其他学生做表率,从而充分体现让学引思的实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没有一定的计算难度,其重点主要在對概念的理解和如何应用上,所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关于因数倍数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课前导入环节。由于做课前导入的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和倍数,所以他们在预习完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后,需要教师帮忙解答预习中的疑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有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因数和倍数,深入贯彻让学引思的概念。
二、预留教学空白,让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刻刻都需要思考问题,而思考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时间有限的教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完所有教学内容后,通常都不会有剩余时间让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学生也就无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教师讲解清楚所学知识以后,学生就可以迅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所学内容的,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这些知识,然后才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一些教学空白,让学生自主思考相关内容,这样他们才可以有时间去消化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及时理解教师的教学,同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2]。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引导的学习中总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因素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同时询问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的疑难点。教师在留下教学空白后,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知道空白教学内容的方向,然后自主思考教师询问的问题,再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检验学生是否跟随教师的脚步自主思考问题。
三、通过问题陷阱去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不能出现教学错误,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为了避免出现教学问题,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去保证讲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但是这样的做法也会存在弊病,如果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主动的灌输给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会在学习中对教师产生依赖,任何知识都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帮助,遇到问题也不会自主思考,甚至在出现不确定的疑问时,也只会将教师当做罪魁祸首,埋怨教师的讲解不够清晰,也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设置一些教学陷阱,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解决教师的教学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加独立[3]。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所有的教学知识后,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去提问学生问题,用问题陷阱去考察学生是否完全明白所学内容,如提问学生类似“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也是改变的吗?”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会提出老师的错误,告诉教师分母不改变,而掌握不完全的学生和部分没有掌握的学生就会在这个时候确认正确的答案,更加高效的记忆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有陷阱的教学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学会自主思考,也可以帮助他们强化所学知识。
结束语:
总之,“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采取“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教师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许飞.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0.
[2]吕花.构建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4):50.
[3]蒋姣晔.数学课堂上“让学引思”理念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7(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