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断裂,不少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索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信;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
1 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有学者定义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一方面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有坚定的信心。
2 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危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很多人面临一个尴尬的情景——手里拿着笔,面对白纸,就是想不起某个字怎么写……全国人大代表、书法家陈振濂表示,近30年来,我们遇到了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彻底变革,几代人慢慢习惯“拼写”而不是“书写”,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正逐渐被毁掉。“提笔忘字还只是现阶段性的困扰,不会书写才是今后我们要直面的文化危机。”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提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危机”包括:诚信危机、礼仪危机、智慧危机以及仁义危机。其中智慧危机表现在教育质量危机上,好些人既不懂中国文化,也没学好西方文化。
曹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的教育,既不博古,也不通今;既不通中,也不贯西。我们的现状是:不中不西!“不中不西”,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学古代的东西,不学西方的东西,而是学的方式不对。
曹教授认为,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断裂,文化危机是文化断裂的必然。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必须跟上。文化传承与文化借鉴是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化借鉴——向西方学习,我们走了许多年;文化传承——国学热,才刚刚开始。
2.2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
伴随着西方消费文化的全球性泛滥,当代大学生中购买使用苹果手机,穿阿迪、耐克衣服和鞋子,频繁光顾麦当劳、肯德基吃汉堡包和薯条的同学不在少数。
同时,很多大学生重视庆祝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却对中国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漠不关心。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承了厚重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热衷学习街舞、哼唱英文歌的同学;宿舍里同学们看得最多的也是美剧、韩剧;为了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专业四、八级,各种英语单词、短语或文章的早读声起此彼伏......
汉字读音错误、常写错别字、对国学常识不了解的大学生比比皆是。网络上不断归纳出类似于“一读就错116的汉字”、“一读就错50的地名”“你不知道的国学常识题”等常见的知识盲区。在资中筠看来,学好中文、热爱中国文化,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是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我们有些青年大学生,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常常以批判传统文化相标榜,但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们却并不真正懂。他们不愿,甚至是不屑学习传统文化,认为这是一种退步的行为。传统文化当然可以批判,但你要首先了解它,知晓它,否则你从何批判呢?当年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教授叫皮名举,他说过:“不读中国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西洋历史不知道中国的落后。”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采取妄自菲薄或夜郎自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当代大学生在吸收外来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对国外文化中渗透的消极腐朽的内容,如暴力、个人主义思潮、颓废奢靡等全盘接受,缺乏辨别抵御能力,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1)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精神动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
(2)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3)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4.1 创新平台载体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后”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其中以QQ空间为主要阵地,占51.8%。其次是电视、同学聊天、微博、微信朋友圈、广播、学校官网等。培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依托有效载体,充分利用上述各类平台载体。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题,用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新媒体技术,充分表达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4.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1)通过阅读传统经典,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经典中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传授经典,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论坛、讲座、报告会等,增强广大师生对经典原著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经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诗歌、音乐、舞蹈、舞台剧等创作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4)重视践行经典,通过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节庆日教育,利用典礼、仪式等推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
4.3 推荐一些喜闻乐见的视频材料
传统文化如何亲近现代学生?真理也是需要包装的,干巴巴的道理没用;当代大学生是有特殊审美口味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有意识的推荐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电视节目或视频资料。
从电视节目《传承者》收视率受众分析:学历上本科最高占30%,大专占22.5%,硕士以上占13.4%;年龄分布:18-29岁占67.7%(观众在各年龄层均有分布,以年轻的90后为主,节目在青年群体中广受喜爱)。
节目中的传承者来自大半个中国,他们带着中华民族最经典的传承走上舞台,只为让经典再次流行,让传承走向世界。如:马头琴(内蒙古科尔沁)、刘三姐歌谣(广西桂林)、霍童线狮(福建宁德)、川北大木偶(四川南充)等。
其他的电视节目或网络视频材料还包括:《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青年网络文化节目》系列中的《中国好青年》、《青年网络公开课》、BBC 《中国新年》等等。高校可以利用校区活动及各类平台载体进行积极宣传。
5 结语
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两者的紧密关系来看,高校必须针对当今大学生特点,探索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多种有效途径。未来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座谈会、交流会;开设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素质养成选修课;成立兴趣小组和社团等方式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2]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1).
[3]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02).
[4]杜润楠.资中筠:学好中文也是一种爱国[N].中国教育报(百家),2015(09).
[5]姜逢禹 方艺芬.老师,您真的了解您的“95后”学生吗[N].中国教育报(图说教育),2015(08).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5]11号[Z].2015(11).
作者简介
罗钰(1986-),女,四川省自贡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理工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语言学。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关键词】文化自信;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
1 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有学者定义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一方面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有坚定的信心。
2 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危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很多人面临一个尴尬的情景——手里拿着笔,面对白纸,就是想不起某个字怎么写……全国人大代表、书法家陈振濂表示,近30年来,我们遇到了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彻底变革,几代人慢慢习惯“拼写”而不是“书写”,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正逐渐被毁掉。“提笔忘字还只是现阶段性的困扰,不会书写才是今后我们要直面的文化危机。”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提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危机”包括:诚信危机、礼仪危机、智慧危机以及仁义危机。其中智慧危机表现在教育质量危机上,好些人既不懂中国文化,也没学好西方文化。
曹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的教育,既不博古,也不通今;既不通中,也不贯西。我们的现状是:不中不西!“不中不西”,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学古代的东西,不学西方的东西,而是学的方式不对。
曹教授认为,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断裂,文化危机是文化断裂的必然。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必须跟上。文化传承与文化借鉴是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化借鉴——向西方学习,我们走了许多年;文化传承——国学热,才刚刚开始。
2.2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
伴随着西方消费文化的全球性泛滥,当代大学生中购买使用苹果手机,穿阿迪、耐克衣服和鞋子,频繁光顾麦当劳、肯德基吃汉堡包和薯条的同学不在少数。
同时,很多大学生重视庆祝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却对中国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漠不关心。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承了厚重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热衷学习街舞、哼唱英文歌的同学;宿舍里同学们看得最多的也是美剧、韩剧;为了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专业四、八级,各种英语单词、短语或文章的早读声起此彼伏......
汉字读音错误、常写错别字、对国学常识不了解的大学生比比皆是。网络上不断归纳出类似于“一读就错116的汉字”、“一读就错50的地名”“你不知道的国学常识题”等常见的知识盲区。在资中筠看来,学好中文、热爱中国文化,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是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我们有些青年大学生,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常常以批判传统文化相标榜,但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们却并不真正懂。他们不愿,甚至是不屑学习传统文化,认为这是一种退步的行为。传统文化当然可以批判,但你要首先了解它,知晓它,否则你从何批判呢?当年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教授叫皮名举,他说过:“不读中国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西洋历史不知道中国的落后。”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采取妄自菲薄或夜郎自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当代大学生在吸收外来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对国外文化中渗透的消极腐朽的内容,如暴力、个人主义思潮、颓废奢靡等全盘接受,缺乏辨别抵御能力,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1)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精神动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
(2)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3)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4.1 创新平台载体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后”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其中以QQ空间为主要阵地,占51.8%。其次是电视、同学聊天、微博、微信朋友圈、广播、学校官网等。培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依托有效载体,充分利用上述各类平台载体。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题,用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新媒体技术,充分表达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4.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1)通过阅读传统经典,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经典中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传授经典,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论坛、讲座、报告会等,增强广大师生对经典原著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经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诗歌、音乐、舞蹈、舞台剧等创作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4)重视践行经典,通过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节庆日教育,利用典礼、仪式等推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
4.3 推荐一些喜闻乐见的视频材料
传统文化如何亲近现代学生?真理也是需要包装的,干巴巴的道理没用;当代大学生是有特殊审美口味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有意识的推荐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电视节目或视频资料。
从电视节目《传承者》收视率受众分析:学历上本科最高占30%,大专占22.5%,硕士以上占13.4%;年龄分布:18-29岁占67.7%(观众在各年龄层均有分布,以年轻的90后为主,节目在青年群体中广受喜爱)。
节目中的传承者来自大半个中国,他们带着中华民族最经典的传承走上舞台,只为让经典再次流行,让传承走向世界。如:马头琴(内蒙古科尔沁)、刘三姐歌谣(广西桂林)、霍童线狮(福建宁德)、川北大木偶(四川南充)等。
其他的电视节目或网络视频材料还包括:《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青年网络文化节目》系列中的《中国好青年》、《青年网络公开课》、BBC 《中国新年》等等。高校可以利用校区活动及各类平台载体进行积极宣传。
5 结语
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两者的紧密关系来看,高校必须针对当今大学生特点,探索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多种有效途径。未来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座谈会、交流会;开设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素质养成选修课;成立兴趣小组和社团等方式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2]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1).
[3]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02).
[4]杜润楠.资中筠:学好中文也是一种爱国[N].中国教育报(百家),2015(09).
[5]姜逢禹 方艺芬.老师,您真的了解您的“95后”学生吗[N].中国教育报(图说教育),2015(08).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5]11号[Z].2015(11).
作者简介
罗钰(1986-),女,四川省自贡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理工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语言学。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