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足纲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化石种类在一万种以上,现存786种,主要是各类乌贼和章鱼。它们都像奈勒斯这样,触手(足)长在头部边缘,腹面有一个功能类似推进器的漏斗,生性爱吃肉。
原来它是海洋科学家
虽然现存的鹦鹉螺只有寥寥几种,可在遥远的奥陶纪(古生代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鹦鹉螺家族绝对算得上兴盛的大家族。截至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各种鹦鹉螺化石就已经多达2500种。
历经了漫长的自然演化,鹦鹉螺的近亲们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章鱼的外壳彻底消失了,乌贼的则移到了体内,鱿鱼的仅剩下一层薄薄的胶质膜,只有鹦鹉螺依旧固执不变。“不知变通”,让鹦鹉螺成了大名鼎鼎的海中活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
当鹦鹉螺死后,柔软的身体会脱离外壳沉没在海中,剩下的空壳则随着洋流漂移。空壳的漂移路线,对于洋流的研究也有重要补充作用。
海洋里的天文学家
鹦鹉螺的外壳虽然漂亮却并不光滑,而是布满了细小的螺纹。这些细纹如同树木的年轮,每天长一条,每月汇总为一隔,因而被称为“波状生长线”。每隔波状生长线的数目代表着这个月的天数。
古鹦鹉螺化石上也有类似的波状生长线,只是每一隔的数目有所区别:新生代渐新世26条,中生代白垩纪22条,中生代侏罗纪18条,古生代石炭纪15条,古生代奥陶纪9条。化石年代越久远,每隔上的波状生长线数目也越少。由此可知,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当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
鹦鹉螺告诉我们:月亮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月球还将越来越暗。
鹦鹉螺:潜水艇什么的,都是仿制品
假如把鹦鹉螺的外壳剖开,你会看到里面像一座旋转楼梯,一个个隔间由小到大顺势旋开。最外边的那间面积最大,是鹦鹉螺的真正居所,被称为“住室”:最里边的那间面积最小,被称为“胎壳”:胎壳与住室之间就是气壳了,“墙壁”将气壳隔成一个个密闭的小间,每一小间就是一个气室。
气室其实是由住室转化而来的,最接近住室的那个气室,就是原来的住室。随着鹦鹉螺不断长大,住室不断向外侧“搬迁”。与旧住室比,新住室的面积更宽敞。旧住室与新住室之间会“砌起”一堵“墙”,于是旧住室就摇身一变成了新气室。
气室里充满了空气或液体。每一小间均有一根体管连通,成为统一的整体。气室中的液体和气体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因此即便在深达600米的海底,鹦鹉螺也不会受到海水压力的伤害。此外,它还能通过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比例,控制浮力大小,进而达到身体上浮或下沉的目的。借由浮力的帮助,鹦鹉螺能达到瞬间“减肥”的效果。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只在空气中体重1千克的成年鹦鹉螺,在海水中可“瘦身”至几克。
鹦鹉螺被称为海洋中的喷射推进器,它的运动全靠外套腔内的两组肌肉。海水被吸入外套膜中的鳃之后,外套腔中的肌肉收缩使空间减少,海水受挤压后从腹面的漏斗口喷射出来。喷射而出的水流会产生强大动力,推动身体快速移动。“漏斗”并不是鹦鹉螺独有的专利,章鱼和乌贼也有类似的装置。如果说章鱼和乌贼的“漏斗”是1.0版本,鹦鹉螺的就是2.0版本了。区别在于,章鱼和乌贼的“漏斗口”是“焊死”的,只能朝固定方向喷射水流,身体则朝相反方向移动:鹦鹉螺的则是活动的,灵活的“漏斗口”能弯向各个方向,它的身体能朝任意方向移动。
吃过日式手卷吗?鹦鹉螺身上也有类似“日式手卷”,这就是它的漏斗装置。“漏斗”是由一片肌肉卷成的管子,也是鹦鹉螺的动力源泉。
聪明的人类模仿鹦鹉螺通过排水或吸水来控制身体浮沉的方法,制造出了第一艘潜水艇。因此潜水艇可说是鹦鹉螺的复制品。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第一艘潜水艇会被命名为“鹦鹉螺”号了吧?
穿越到奥陶纪去做霸主
奈勒斯是海洋馆里的一只鹦鹉螺。为了迎合参观游客的需要,海洋馆的鹦鹉螺被迫改变了生活习性,白天活动,夜晚才睡觉。奈勒斯对此颇有怨言,总趁饲养员不注意时偷偷溜回去睡觉。
这天下午,奈勒斯又偷着溜到一旁去打盹儿。忽然它被一阵喧闹声惊醒,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一个小屁孩儿冲着自己手舞足蹈。
太没礼貌了,怎么能打搅鹦鹉螺睡觉呢?!奈勒斯气愤地冲小屁孩儿挥舞触手。
“奈勒斯,这边!”小屁孩儿还以为它跟自己玩儿呢,激动地拍打着玻璃墙。
玻璃发出的巨大噪音,让奈勒斯的头更疼了。它从漏斗口喷出一股水柱,借由水流产生的强大推力,迅速而决绝地离开了。小屁孩儿蹒跚着去追,不想左脚绊到右脚,“扑通”一声坐倒在地上。
“奈勒斯,别走!”小屁孩儿吸了吸鼻子,带着哭腔喊。
哼,我才不要陪小屁孩儿玩呢!奈勒斯游得更快了。
“小乖,奈勒斯累了,要去休息了。”爸爸抱起了小屁孩儿。
“白天也需要睡觉吗?”小屁孩儿好奇地瞪大眼睛。
“奈勒斯是鹦鹉螺呀,自然界中的鹦鹉螺都是白天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爸爸耐心解释,“小乖,你不是想看海豚吗?现在就去吧。”
“奈勒斯,再见。”小屁孩儿冲奈勒斯的背影挥挥手。
哼,海豚有我好看吗?奈勒斯嗤之以鼻。
小屁孩儿离开后,四周终于恢复了平静。奈勒斯找到一块珊瑚礁,用触手将身体固定在上面,打算继续打盹儿。谁知刚要睡着,就听见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奈勒斯气急败坏地从“床”上蹦起来,从漏斗里喷出一股水流,子弹似的“射”到尖叫者面前。
“这、这就是奥陶纪的海洋霸主鹦鹉螺呀?!好、好……”它的行为再度引发了尖叫。
哈哈,快说奈勒斯好威武、好神勇、好健壮!激动中,奈勒斯伸出许多触手,兴奋地挥舞着。
“哟,咋这么像拖把头呀?”忽然,一个声音插进来。“没错,还真像拖把头呢,哈哈哈……”“这滑稽的小东西居然是奥陶纪的海洋霸主,太搞笑了!”“……” 参观者的话让奈勒斯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好不容易熬到闭馆时间,本以为这下总算能清净了,谁知“呼啦啦”拥进几个大男人,扛着几块大展板布置起展览来。讨厌,还让不让鹦鹉螺睡觉了?!奈勒斯气得用触手敲打玻璃,发出抗议声。“你好呀,小家伙。”一个年轻人看见了,好奇地走过来,回应这只“友好”的鹦鹉螺。
讨厌,真想回到鹦鹉螺统治世界的时代,让这些讨厌的家伙统统消失掉!为了表示抗议,奈勒斯整个缩回壳内,再用触手将入口堵得死死的,拒绝沟通。
年轻人等了一会儿,只得失望地走开了。他从一堆展板中精心挑出一块,放在奈勒斯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他想:鹦鹉螺先生看到这个,一定会自豪吧。
夜深了,海洋馆里静悄悄的,鹦鹉螺都入睡了。忽然,一道诡异的蓝光击中奈勒斯所在的水族箱。伴随蓝光消失,在水族箱里沉睡的奈勒斯也没
了踪影。
当奈勒斯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奥陶纪!在这鹦鹉螺称王称霸的时代,它是名副其实的海洋霸主。这里再没有看不见的墙壁拘着,它想游到哪里都可以。奈勒斯就像被释放的笼中鸟,不停地从漏斗口喷出水柱,借着水流的推动力巡视自己的新领地。
奥陶纪的阳光多么灿烂,海水多么清澈,地盘多么宽广……奈勒斯一下游到东,一下游到西。不知游了多久,奈勒斯觉得有些饿了。奥陶纪没有饲养员,它只能自己去捕食。可因为没有捕猎经验,游了好久都没找到食物的踪迹。这时,奈勒斯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什么在晃动。
好吃的!奈勒斯的眼珠子都发绿了,扑过去就是一口。“呸呸呸”,什么好吃的呀,分明是一束海藻。纯吃肉的奈勒斯完全不能适应这种奇怪的味道。就在它要失望离开之际,无意间瞥见海底有几只怪虫子在爬来爬去。
食物,还是荤的!奈勒斯又一次挥舞着触手扑了过去。
“怪虫子”——三叶虫看见奈勒斯气势汹汹地扑来,吓得四散而逃。只是它们那点儿速度根本敌不上鹦鹉螺的速度,奈勒斯很快就追上一只。它伸出许多触手,将三叶虫包围起来。三叶虫发现逃不掉,索性也不逃了,将身子蜷成一团。奈勒斯用触手狠狠抓住三叶虫,可还没等它美餐一顿,就觉得触手一阵剧痛。原来这些三叶虫的外壳上有许多尖刺,奈勒斯不幸抓在了尖刺上,柔软的触手被戳出了好几个洞。奈勒斯疼得丢开三叶虫,从漏斗口喷出一股水柱就逃。等再次停下来时,奈勒斯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了。
咦,这不是小螃蟹吗?虽然模样有点儿,怪怪的,但是奈勒斯认识那对挥舞的小钳子。它高兴地冲过去,用触手将小螃蟹五花大绑。奈勒斯正要大快朵颐,身体忽然失去了平衡,向后摔了个仰八叉。
咦,出什么事了?奈勒斯还没爬起来,就看见一只长达2米多的“大螃蟹”冲了过来,那对大得惊人的钳子上还挂着断裂的触手呢。奈勒斯这才感觉到伤口的剧痛。原来“小螃蟹”并不是小螃蟹,而是小海蝎子。“大螃蟹”则是小海蝎子的家长。看见自家孩儿受欺负,作家长的自然要来“理论理论”。于是奈勒斯就彻底悲剧了,在大钳子不停开合的喀嚓声中,它从“络腮胡子”变成“山羊胡子”,又继续向“没胡子”发展。
呜呜呜,奥陶纪太可怕,它要回安全的海洋馆!奈勒斯抽泣着想,随即就发现噩梦才刚开始:一只体长足有10米,外形更加怪异的超级巨兽,正挥舞粗壮的触手从另一方向冲过来。这下奈勒斯连逃跑的勇气都没了,只能闭上眼等死……
“奈勒斯,你怎么了?”忽然,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啊,这是小屁孩儿?!奈勒斯睁开眼就看见一张包子脸贴在玻璃上。周围熟悉的环境也提醒它,它真的回到了海洋馆。“小乖,快来看‘鹦鹉螺大战海蝎子’!”父亲冲小屁孩儿招手。“这是奈勒斯的哥哥吗?”小屁孩儿指着正与“大螃蟹”缠斗的超级巨兽,好奇地问。
展板上的超级巨兽有一只又长又直的锥形外壳,柔软的身体与奈勒斯的很像。奈勒斯看着自己映在玻璃上的螺旋状外壳,心里有些明白了。
原来它是海洋科学家
虽然现存的鹦鹉螺只有寥寥几种,可在遥远的奥陶纪(古生代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鹦鹉螺家族绝对算得上兴盛的大家族。截至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各种鹦鹉螺化石就已经多达2500种。
历经了漫长的自然演化,鹦鹉螺的近亲们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章鱼的外壳彻底消失了,乌贼的则移到了体内,鱿鱼的仅剩下一层薄薄的胶质膜,只有鹦鹉螺依旧固执不变。“不知变通”,让鹦鹉螺成了大名鼎鼎的海中活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
当鹦鹉螺死后,柔软的身体会脱离外壳沉没在海中,剩下的空壳则随着洋流漂移。空壳的漂移路线,对于洋流的研究也有重要补充作用。
海洋里的天文学家
鹦鹉螺的外壳虽然漂亮却并不光滑,而是布满了细小的螺纹。这些细纹如同树木的年轮,每天长一条,每月汇总为一隔,因而被称为“波状生长线”。每隔波状生长线的数目代表着这个月的天数。
古鹦鹉螺化石上也有类似的波状生长线,只是每一隔的数目有所区别:新生代渐新世26条,中生代白垩纪22条,中生代侏罗纪18条,古生代石炭纪15条,古生代奥陶纪9条。化石年代越久远,每隔上的波状生长线数目也越少。由此可知,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当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
鹦鹉螺告诉我们:月亮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月球还将越来越暗。
鹦鹉螺:潜水艇什么的,都是仿制品
假如把鹦鹉螺的外壳剖开,你会看到里面像一座旋转楼梯,一个个隔间由小到大顺势旋开。最外边的那间面积最大,是鹦鹉螺的真正居所,被称为“住室”:最里边的那间面积最小,被称为“胎壳”:胎壳与住室之间就是气壳了,“墙壁”将气壳隔成一个个密闭的小间,每一小间就是一个气室。
气室其实是由住室转化而来的,最接近住室的那个气室,就是原来的住室。随着鹦鹉螺不断长大,住室不断向外侧“搬迁”。与旧住室比,新住室的面积更宽敞。旧住室与新住室之间会“砌起”一堵“墙”,于是旧住室就摇身一变成了新气室。
气室里充满了空气或液体。每一小间均有一根体管连通,成为统一的整体。气室中的液体和气体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因此即便在深达600米的海底,鹦鹉螺也不会受到海水压力的伤害。此外,它还能通过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比例,控制浮力大小,进而达到身体上浮或下沉的目的。借由浮力的帮助,鹦鹉螺能达到瞬间“减肥”的效果。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只在空气中体重1千克的成年鹦鹉螺,在海水中可“瘦身”至几克。
鹦鹉螺被称为海洋中的喷射推进器,它的运动全靠外套腔内的两组肌肉。海水被吸入外套膜中的鳃之后,外套腔中的肌肉收缩使空间减少,海水受挤压后从腹面的漏斗口喷射出来。喷射而出的水流会产生强大动力,推动身体快速移动。“漏斗”并不是鹦鹉螺独有的专利,章鱼和乌贼也有类似的装置。如果说章鱼和乌贼的“漏斗”是1.0版本,鹦鹉螺的就是2.0版本了。区别在于,章鱼和乌贼的“漏斗口”是“焊死”的,只能朝固定方向喷射水流,身体则朝相反方向移动:鹦鹉螺的则是活动的,灵活的“漏斗口”能弯向各个方向,它的身体能朝任意方向移动。
吃过日式手卷吗?鹦鹉螺身上也有类似“日式手卷”,这就是它的漏斗装置。“漏斗”是由一片肌肉卷成的管子,也是鹦鹉螺的动力源泉。
聪明的人类模仿鹦鹉螺通过排水或吸水来控制身体浮沉的方法,制造出了第一艘潜水艇。因此潜水艇可说是鹦鹉螺的复制品。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第一艘潜水艇会被命名为“鹦鹉螺”号了吧?
穿越到奥陶纪去做霸主
奈勒斯是海洋馆里的一只鹦鹉螺。为了迎合参观游客的需要,海洋馆的鹦鹉螺被迫改变了生活习性,白天活动,夜晚才睡觉。奈勒斯对此颇有怨言,总趁饲养员不注意时偷偷溜回去睡觉。
这天下午,奈勒斯又偷着溜到一旁去打盹儿。忽然它被一阵喧闹声惊醒,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一个小屁孩儿冲着自己手舞足蹈。
太没礼貌了,怎么能打搅鹦鹉螺睡觉呢?!奈勒斯气愤地冲小屁孩儿挥舞触手。
“奈勒斯,这边!”小屁孩儿还以为它跟自己玩儿呢,激动地拍打着玻璃墙。
玻璃发出的巨大噪音,让奈勒斯的头更疼了。它从漏斗口喷出一股水柱,借由水流产生的强大推力,迅速而决绝地离开了。小屁孩儿蹒跚着去追,不想左脚绊到右脚,“扑通”一声坐倒在地上。
“奈勒斯,别走!”小屁孩儿吸了吸鼻子,带着哭腔喊。
哼,我才不要陪小屁孩儿玩呢!奈勒斯游得更快了。
“小乖,奈勒斯累了,要去休息了。”爸爸抱起了小屁孩儿。
“白天也需要睡觉吗?”小屁孩儿好奇地瞪大眼睛。
“奈勒斯是鹦鹉螺呀,自然界中的鹦鹉螺都是白天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爸爸耐心解释,“小乖,你不是想看海豚吗?现在就去吧。”
“奈勒斯,再见。”小屁孩儿冲奈勒斯的背影挥挥手。
哼,海豚有我好看吗?奈勒斯嗤之以鼻。
小屁孩儿离开后,四周终于恢复了平静。奈勒斯找到一块珊瑚礁,用触手将身体固定在上面,打算继续打盹儿。谁知刚要睡着,就听见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奈勒斯气急败坏地从“床”上蹦起来,从漏斗里喷出一股水流,子弹似的“射”到尖叫者面前。
“这、这就是奥陶纪的海洋霸主鹦鹉螺呀?!好、好……”它的行为再度引发了尖叫。
哈哈,快说奈勒斯好威武、好神勇、好健壮!激动中,奈勒斯伸出许多触手,兴奋地挥舞着。
“哟,咋这么像拖把头呀?”忽然,一个声音插进来。“没错,还真像拖把头呢,哈哈哈……”“这滑稽的小东西居然是奥陶纪的海洋霸主,太搞笑了!”“……” 参观者的话让奈勒斯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好不容易熬到闭馆时间,本以为这下总算能清净了,谁知“呼啦啦”拥进几个大男人,扛着几块大展板布置起展览来。讨厌,还让不让鹦鹉螺睡觉了?!奈勒斯气得用触手敲打玻璃,发出抗议声。“你好呀,小家伙。”一个年轻人看见了,好奇地走过来,回应这只“友好”的鹦鹉螺。
讨厌,真想回到鹦鹉螺统治世界的时代,让这些讨厌的家伙统统消失掉!为了表示抗议,奈勒斯整个缩回壳内,再用触手将入口堵得死死的,拒绝沟通。
年轻人等了一会儿,只得失望地走开了。他从一堆展板中精心挑出一块,放在奈勒斯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他想:鹦鹉螺先生看到这个,一定会自豪吧。
夜深了,海洋馆里静悄悄的,鹦鹉螺都入睡了。忽然,一道诡异的蓝光击中奈勒斯所在的水族箱。伴随蓝光消失,在水族箱里沉睡的奈勒斯也没
了踪影。
当奈勒斯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奥陶纪!在这鹦鹉螺称王称霸的时代,它是名副其实的海洋霸主。这里再没有看不见的墙壁拘着,它想游到哪里都可以。奈勒斯就像被释放的笼中鸟,不停地从漏斗口喷出水柱,借着水流的推动力巡视自己的新领地。
奥陶纪的阳光多么灿烂,海水多么清澈,地盘多么宽广……奈勒斯一下游到东,一下游到西。不知游了多久,奈勒斯觉得有些饿了。奥陶纪没有饲养员,它只能自己去捕食。可因为没有捕猎经验,游了好久都没找到食物的踪迹。这时,奈勒斯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什么在晃动。
好吃的!奈勒斯的眼珠子都发绿了,扑过去就是一口。“呸呸呸”,什么好吃的呀,分明是一束海藻。纯吃肉的奈勒斯完全不能适应这种奇怪的味道。就在它要失望离开之际,无意间瞥见海底有几只怪虫子在爬来爬去。
食物,还是荤的!奈勒斯又一次挥舞着触手扑了过去。
“怪虫子”——三叶虫看见奈勒斯气势汹汹地扑来,吓得四散而逃。只是它们那点儿速度根本敌不上鹦鹉螺的速度,奈勒斯很快就追上一只。它伸出许多触手,将三叶虫包围起来。三叶虫发现逃不掉,索性也不逃了,将身子蜷成一团。奈勒斯用触手狠狠抓住三叶虫,可还没等它美餐一顿,就觉得触手一阵剧痛。原来这些三叶虫的外壳上有许多尖刺,奈勒斯不幸抓在了尖刺上,柔软的触手被戳出了好几个洞。奈勒斯疼得丢开三叶虫,从漏斗口喷出一股水柱就逃。等再次停下来时,奈勒斯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了。
咦,这不是小螃蟹吗?虽然模样有点儿,怪怪的,但是奈勒斯认识那对挥舞的小钳子。它高兴地冲过去,用触手将小螃蟹五花大绑。奈勒斯正要大快朵颐,身体忽然失去了平衡,向后摔了个仰八叉。
咦,出什么事了?奈勒斯还没爬起来,就看见一只长达2米多的“大螃蟹”冲了过来,那对大得惊人的钳子上还挂着断裂的触手呢。奈勒斯这才感觉到伤口的剧痛。原来“小螃蟹”并不是小螃蟹,而是小海蝎子。“大螃蟹”则是小海蝎子的家长。看见自家孩儿受欺负,作家长的自然要来“理论理论”。于是奈勒斯就彻底悲剧了,在大钳子不停开合的喀嚓声中,它从“络腮胡子”变成“山羊胡子”,又继续向“没胡子”发展。
呜呜呜,奥陶纪太可怕,它要回安全的海洋馆!奈勒斯抽泣着想,随即就发现噩梦才刚开始:一只体长足有10米,外形更加怪异的超级巨兽,正挥舞粗壮的触手从另一方向冲过来。这下奈勒斯连逃跑的勇气都没了,只能闭上眼等死……
“奈勒斯,你怎么了?”忽然,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啊,这是小屁孩儿?!奈勒斯睁开眼就看见一张包子脸贴在玻璃上。周围熟悉的环境也提醒它,它真的回到了海洋馆。“小乖,快来看‘鹦鹉螺大战海蝎子’!”父亲冲小屁孩儿招手。“这是奈勒斯的哥哥吗?”小屁孩儿指着正与“大螃蟹”缠斗的超级巨兽,好奇地问。
展板上的超级巨兽有一只又长又直的锥形外壳,柔软的身体与奈勒斯的很像。奈勒斯看着自己映在玻璃上的螺旋状外壳,心里有些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