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直同志:
你好!你提出的问题,编辑部交给我来回答。
我想,可能是编辑部的同志认为我长期工作在忠县,与你所在的地方一样,经济还比较落后,经常会在“鱼”和“熊掌”之间决策,应该有一些切身体会。
看了你的信,让我回想起了忠县这几年走过的路。实践证明,在经济落后地区,“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在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同实践的生动结合。“又好又快”,是对整个国家而言的,但对于分别处在工业化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地区来说,就像一个还未解决温饱的人与百万富翁的健身要求不一致一样,对“好”与“快”的尺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用一把尺子卡到底,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结果是后进地区“好”不起来,发达地区也会被拖垮,也从根本上“好”不到哪里去。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发达地区应当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不发达地区就应该更加突出“快”,“快”中求“好”。
渝东北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弱,财政收入差,就业岗位不足,社会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发展。
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速度规模,就谈不上质量效益。
2002年底,我刚到忠县时,人均GDP3703元,只占全市平均水平的52.5%;人均财力129元,占全市平均水平的25%,财政负债高达12.1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14%,吃“低保”的就有8000多人,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这几年,我们结合基本县情,确立了“又好又快、能快则快”的发展思路,2007年人均GDP8309元,人均财力439元,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到了8.46%,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从忠县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引进项目的层次,还是土地投资的强度,均已体现出“好”的要求,在“快”中见到了“好”,在“好”中促进了“快”。
你在信中说,“好”是“熊掌”,“快”是“鱼”。在“鱼”和“熊掌”的取舍上,你感到很困惑,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你对“又好又快”存在认识误区。“好”与“快”,“好”字当头,是说突出“好”,但不是不要“快”,是“好”中求“快”。“快”在前,绝不是不要“好”,而是讲究“快”中求“好”。无论是“好与快”还是“快与好”,都应追求“既好又快、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这才是科学的辩证认识。
在经济落后地区,要想“鱼”和“熊掌”兼得,就必须找准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科学发展”。
就拿你在信中提到的两个涉及“鱼”和“熊掌”的事情来说。先说上不上农产品初加工厂吧。这个项目有市场,能够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创造大额财政收入,但有一定的污染。上项目或多或少对环境都有影响,关键是我们要有生态文明的观念和解决不利影响的办法。首先,应该对这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果项目的污染防治难度大,治标不治本,得不偿失,那就不能建。如果防治污染的成本不高,治理后可以达标,那就应该上。建设时,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坚持环保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有效益,突出了“快”;没污染或者污染排放达标,强调了“好”。上这个项目,就实现了“鱼”和“熊掌”的兼得。当然,你们这个项目如果能够走“农产品深加工—副产品养殖—沼气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种植业”等产品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那就再好不过了,说不定还能得到上级的支持。譬如我县以甘薯为主要原料生产乙醇的天运生物液体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热电联产、循环使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产业模式,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成为全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再说说那个水泥厂。按国家政策,这个厂要关闭,说明这个厂达不到国家的环保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鱼”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只有舍“鱼”取“熊掌”。为了一时的财政收入,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采取蒙骗上级检查的做法,明關暗开,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为了急功近利,一味注重发展速度,追求经济效益和指标,而忽视发展的质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那我们宁可不要这虚假的“快”,因为这样的结果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其实,关闭一个企业,不等于就断了财源,在取舍之间,同样可以实现“鱼”和“熊掌”兼得。以前,我们县的城郊也有一家水泥厂,由于治理污染耗费大,不但效益上不去,还时刻给市民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我们果断关闭了这家水泥厂。关闭后,利用闲置厂房,引进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工模具材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7.4亿元,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6.6亿元,年创税1亿元,而原水泥厂一年的税金只有几百万元。表面上看是“鱼”与“熊掌”的选择,实质上最终实现的是兼得。
科学发展观,强调“好”,并不是不要“快”,也不是放弃“快”,对于我们这些还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量“快”。我们所说的“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我们所说的“快”,就是要在优中求快、稳中求快、好中求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大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悠悠大事,发展为先。千万不能在“好不好”的模糊争论中坐失良机,千万不能拿貌似“好不好”的尺子影响发展速度,千万不能用所谓“好不好”的评判挫伤发展的积极性。如果项目还没科学环评,先在“好不好”的问题上争论一番、理论一番,到头来机遇失去,发展疲软,不仅量没有积累,质不能突破,而且涛声依旧山河未改,那就违背了“好”的初衷。
祝你工作顺利,事业进步!
中共忠县县委书记杜和平
2008年1月18日
你好!你提出的问题,编辑部交给我来回答。
我想,可能是编辑部的同志认为我长期工作在忠县,与你所在的地方一样,经济还比较落后,经常会在“鱼”和“熊掌”之间决策,应该有一些切身体会。
看了你的信,让我回想起了忠县这几年走过的路。实践证明,在经济落后地区,“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在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同实践的生动结合。“又好又快”,是对整个国家而言的,但对于分别处在工业化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地区来说,就像一个还未解决温饱的人与百万富翁的健身要求不一致一样,对“好”与“快”的尺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用一把尺子卡到底,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结果是后进地区“好”不起来,发达地区也会被拖垮,也从根本上“好”不到哪里去。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发达地区应当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不发达地区就应该更加突出“快”,“快”中求“好”。
渝东北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弱,财政收入差,就业岗位不足,社会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发展。
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速度规模,就谈不上质量效益。
2002年底,我刚到忠县时,人均GDP3703元,只占全市平均水平的52.5%;人均财力129元,占全市平均水平的25%,财政负债高达12.1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14%,吃“低保”的就有8000多人,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这几年,我们结合基本县情,确立了“又好又快、能快则快”的发展思路,2007年人均GDP8309元,人均财力439元,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到了8.46%,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从忠县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引进项目的层次,还是土地投资的强度,均已体现出“好”的要求,在“快”中见到了“好”,在“好”中促进了“快”。
你在信中说,“好”是“熊掌”,“快”是“鱼”。在“鱼”和“熊掌”的取舍上,你感到很困惑,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你对“又好又快”存在认识误区。“好”与“快”,“好”字当头,是说突出“好”,但不是不要“快”,是“好”中求“快”。“快”在前,绝不是不要“好”,而是讲究“快”中求“好”。无论是“好与快”还是“快与好”,都应追求“既好又快、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这才是科学的辩证认识。
在经济落后地区,要想“鱼”和“熊掌”兼得,就必须找准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科学发展”。
就拿你在信中提到的两个涉及“鱼”和“熊掌”的事情来说。先说上不上农产品初加工厂吧。这个项目有市场,能够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创造大额财政收入,但有一定的污染。上项目或多或少对环境都有影响,关键是我们要有生态文明的观念和解决不利影响的办法。首先,应该对这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果项目的污染防治难度大,治标不治本,得不偿失,那就不能建。如果防治污染的成本不高,治理后可以达标,那就应该上。建设时,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坚持环保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有效益,突出了“快”;没污染或者污染排放达标,强调了“好”。上这个项目,就实现了“鱼”和“熊掌”的兼得。当然,你们这个项目如果能够走“农产品深加工—副产品养殖—沼气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种植业”等产品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那就再好不过了,说不定还能得到上级的支持。譬如我县以甘薯为主要原料生产乙醇的天运生物液体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热电联产、循环使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产业模式,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成为全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再说说那个水泥厂。按国家政策,这个厂要关闭,说明这个厂达不到国家的环保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鱼”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只有舍“鱼”取“熊掌”。为了一时的财政收入,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采取蒙骗上级检查的做法,明關暗开,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为了急功近利,一味注重发展速度,追求经济效益和指标,而忽视发展的质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那我们宁可不要这虚假的“快”,因为这样的结果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其实,关闭一个企业,不等于就断了财源,在取舍之间,同样可以实现“鱼”和“熊掌”兼得。以前,我们县的城郊也有一家水泥厂,由于治理污染耗费大,不但效益上不去,还时刻给市民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我们果断关闭了这家水泥厂。关闭后,利用闲置厂房,引进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工模具材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7.4亿元,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6.6亿元,年创税1亿元,而原水泥厂一年的税金只有几百万元。表面上看是“鱼”与“熊掌”的选择,实质上最终实现的是兼得。
科学发展观,强调“好”,并不是不要“快”,也不是放弃“快”,对于我们这些还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量“快”。我们所说的“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我们所说的“快”,就是要在优中求快、稳中求快、好中求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大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悠悠大事,发展为先。千万不能在“好不好”的模糊争论中坐失良机,千万不能拿貌似“好不好”的尺子影响发展速度,千万不能用所谓“好不好”的评判挫伤发展的积极性。如果项目还没科学环评,先在“好不好”的问题上争论一番、理论一番,到头来机遇失去,发展疲软,不仅量没有积累,质不能突破,而且涛声依旧山河未改,那就违背了“好”的初衷。
祝你工作顺利,事业进步!
中共忠县县委书记杜和平
200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