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特钢厂经110 t电弧炉+LF/VD精炼+连铸+热连轧工艺流程生产的400炉钢棒材的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末端淬透性实验[(920±10)℃50 min后空冷至室温,随后(880±5)℃30 min水淬]和光谱分析获得了 20CrMnTiH系列钢的淬透性和化学成分,发现淬透性与残余硼元素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各冶炼工序的分析,得出钢中B的主要来源是电弧炉下渣,控制电弧炉出钢下渣量,可以有效控制钢中B含量.此外,还须将精炼渣中Al2O3含量从~30%降至15%~20%,可将钢中B含量控制在0.000 2%以
【机 构】
: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中心,西宁810005;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特钢厂经110 t电弧炉+LF/VD精炼+连铸+热连轧工艺流程生产的400炉钢棒材的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末端淬透性实验[(920±10)℃50 min后空冷至室温,随后(880±5)℃30 min水淬]和光谱分析获得了 20CrMnTiH系列钢的淬透性和化学成分,发现淬透性与残余硼元素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各冶炼工序的分析,得出钢中B的主要来源是电弧炉下渣,控制电弧炉出钢下渣量,可以有效控制钢中B含量.此外,还须将精炼渣中Al2O3含量从~30%降至15%~20%,可将钢中B含量控制在0.000 2%以下.
其他文献
为改善20CrMnTi钢小方坯凝固组织,基于ProCAST软件中的CAFE模型,对其凝固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钢水过热度、铸坯拉速、二冷比水量对凝固组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降低钢水过热度、提高铸坯拉速、降低二冷比水量均可达到增大铸坯等轴晶率和细化晶粒的目的,其中过热度对其影响最大.过热度每降低10℃,等轴晶率平均增加3.7%;拉速每增加0.1 m/min,铸坯等轴晶率平均增加1.8%;比水量每降低0.1 L/kg,铸坯等轴晶率平均增加1.65%.生产应用表明,钢水过热度30℃时,当拉速由原2.2
研究了 60 mm Q345B碳钢/10 mm 304不锈钢复合板坯在1 200℃仅加热不轧制及进行2倍压缩比轧制后30 mm Q345/5 mm 304复合界面Cr、Ni的扩散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界面是否贴合并未影响扩散的进行,真空状态下不锈钢侧Cr、Ni发生蒸发逸出不锈钢并向碳钢侧发生了扩散,Cr扩散距离大于Ni.轧制后复合界面建立冶金结合,界面两侧浓度差异驱动Cr、Ni继续向碳钢侧扩散,初始加热扩散区被轧薄,复合界面两侧,Cr浓度差异小,Ni浓度差异大;2倍压缩比轧制后,不锈钢侧仅形成了
甾体激素是一类强效的内分泌干扰物,早先的研究重点在于最先发现的雌激素,而实际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的使用量远大于雌激素和雄激素,并且GCs对COVID-19确诊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肯定.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大背景下,GCs的使用量还可能持续增加.因此,了解GCs在水环境中的源和汇,掌握其在环境中的赋存归趋和生态毒理效应,对评估和控制GCs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此进行文献调研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GCs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参考.GCs主要来源于制药厂、医院、养殖场以及污
采用20t电弧炉-AOD-LF-铸锭的生产工艺制备316L不锈钢,并通过LF钙处理与底吹氩的方法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其中喂钙量通过经验参数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运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 LF钙处理比例系数(实际喂Ca量/理论喂Ca量)1.65和2.95及喂Ca后软吹时间对钢锭中非金属夹杂物组成、分布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钙处理比例系数约为2.95,钙处理后钢液中夹杂物主要为铝酸钙类化合物和硅酸盐类化合物;延长软吹时间对于大尺寸夹杂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在0~25 min,随
采用120t BOF冶炼→ LF精炼→ RH真空处理→CCM连铸(240 mm×240mm)→Φ55mm和Φ60 mm棒材轧制工艺流程生产汽车轮毂用S55C中碳轴承钢(0.54%~0.56%C).转炉高拉碳,终点[C]≥0.10%,并配备下渣红外检测系统;LF精炼渣碱度控制在4.0~6.5;RH精炼在≤66.7 Pa的高真空下循环脱气,脱气后软吹时间≥40 min;连铸全程保护浇铸,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和末端电磁搅拌(F-EMS)以及轻压下技术,轧钢终轧温度880~950℃的控制轧制等.检验结
协议要求SCM435钢热轧盘条奥氏体晶粒度≥7级以及断面收缩率≥35%.试验结果表明,原始工艺条件下,Φ12 mm SCM435钢盘条混晶组织沿着线材的表层分布,从表面到深度0.5mm区域为混晶区,奥氏体晶粒度为4级(25%)+7.5级(75%);其余心部区域晶粒度7.5级.显微组织中马氏体(M)比例高,断面收缩率低.通过混晶组织产生原因的分析,采取将精轧温度由935℃降至850℃、吐丝温度由900℃降至850℃等措施,使Φ12 mm SCM435钢热轧盘条晶粒度由7.5级升至8.5级,盘条表层混晶组织消
采用3t VIM真空冶炼+3 t电渣重熔双联工艺生产的镍基耐蚀合金N10276在开坯过程中极易出现开裂缺陷.采用微观组织表征、能谱检测以及透射电镜标定等方式对缺陷进行了分析,并用热力学计算与差式扫描量热法确定析出相重新固溶条件,并通过热压缩模拟对改进措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金中析出的μ相是造成锻造开坯过程中开裂的直接原因;合金在1 110℃以上长时间退火,可使析出相重新回溶;将均匀化处理工艺由1 150℃24 h改进为1 190℃36 h后,合金中析出相充分回溶,热压缩试验模拟开坯生产表明工艺改进后合
PLM系统可用来存储、管理和控制设计数据,保证了产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多人使用不同版本的数据而造成设计的重复或不一致,为企业建立了公用信息共享机制.PLM系统还建立了一体化产品数据管理和研发协作管理平台,为研发管理体系提供了有效工具和平台,实现了对产品研发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产品研发对客户与市场的响应能力.同时,PLM系统建立了统一设计标准及设计环境,规范了数据管理模式,从源头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PLM系统优化与固化了产品研发数据管理流程,实现了产品数据审批流程电子化
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含0.02%~0.11%Mo 82B钢(0.82%C,0.20%Cr)Φ12.5 mm轧材(终轧950℃,水冷至650℃,空冷)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测定,并利用JMAT-PRO技术对试验钢的CCT曲线模拟.结果表明:当Mo含量由0.02%提高至0.11%时,(1)82B试验钢脱碳层深度均在0.12 mm以下,HV硬度值由305小幅提高至317;(2)索氏体含量由94%降至89%,索氏体片层明显细化,屈服强度由655 MPa增至771 MPa,抗
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22MnCrNiMo系泊链钢(R4s)闪光焊缝区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影响.淬火工艺优先采用循环淬火(水冷),结合工厂实际生产温度及理论相变点,淬火温度为920℃.回火温度300、400、500、600℃,时间为30 min.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内应力逐渐降低,高温600℃回火时,焊缝区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焊缝区抗拉强度为1 071 MPa,屈服强度为1 021 MPa,延伸率达17%,断面收缩率为66.60%,此时焊缝区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最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