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对策。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且有益,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与语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和研究学习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形成民主的、和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言,而且勇跃发言,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
  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客观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展。所以教师要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这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表现得更为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录像、幻灯片等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也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尽量多地给学生留一些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识。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对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提出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让他们去查找资料,交流与思考,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素质教育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师生间开展教学互动。而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我作了如下工作:
  1.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新课程强调课前的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探究。任科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布置预习提纲或预习练习,促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
  2.設置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可操作,既要有知识、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可在预习提纲中呈示。
  3.创设情境并设问。
  围绕学习目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小黑板、现代教育技术、实物、图示等)呈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设置有层次、能促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设问应具体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4.诱思探究。
  启发、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活动。每堂课至少组织学生开展2次小型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在10人次以上。教师讲授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思考、探究时间不少于15分钟。
  5.归纳检测。
  对所讨论、探究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归纳小结,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每堂课至少预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即时检测,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每堂课必须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总结、反思、提问。主动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什么?怎样组织学生探究?这是开展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
  实践证明,设计一堂多媒体语文课花的时间和付出的精力虽然大于普通的备课,但是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的讲授方法。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也看得清楚明白。总之,如果你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他成为教学中的好朋友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语文如此简单。
其他文献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时间不很长的孩子,在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数学课堂上已经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数学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加强初中生数學语言的培养势在必行。  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训练,同时还要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因此,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为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果。口算练习的强化,对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讲
期刊
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可以有以下策略。  一、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有的学生的作文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部分学生不爱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那么,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让学生乐学文言文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
期刊
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林黛玉这位菊花诗魁首高超的诗歌才艺,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释疑解惑、指点迷律的范例。黛玉的循循善诱、香菱的孜孜不倦,可谓治学典范,无论从教式还是从学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香菱之所以想学诗,她是从兴趣出发。平时,她不仅爱看些诗集,而且在贾府这个特殊环境里,文学氛围浓厚,更使她增加了对诗的兴趣。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作诗,黛玉道:“什么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吸收人类优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精心地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地进行阅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
期刊
《认识米,用米量》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探究新知、感受新知与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教学  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正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宝贵财富。在教学中,本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