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965-1974年居民死因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填补1965-1974年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的历史空白,为其他地区死亡数据的补充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保存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北京市城区该期间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应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收集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10个派出所保存的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11 668条。该时期北京市城区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占全死因的84.19%。意外伤害占总死亡的13.22%,高于1964年与1975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54.47%,位居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男性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意外伤害、肿瘤和心脏病,女性为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

结论

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渡。受历史原因影响,意外伤害成为该时期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处方序列对称分析(PSSA)对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进行探究,验证该信号检测方法在国内医疗保险数据库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中使用他汀类药物且同时使用保肝类药物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PSSA分析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确定洗脱期等研究参数,计算各他汀类药物的调整序列比(AS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5 649人中,洗脱期设定为1个月,间隔期设定为6
目的通过数据评估全国部分三甲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国际合理用药网络(INRUD)处方点评监测网中2014-2015年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8家网员单位上报的门/急诊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点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447 894张,处方合格率从2014年91.52%上升至2015年93.08%,两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相近,
目的探索药物代谢、转运和免疫反应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的人群资料和样本,构建1∶4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相关的三相代谢基因以及相关免疫基因,采用TaqMan分型技术检测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合Lasso回归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易感基因。结果共检测33个基因的75个SNP位点,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单阳家庭中接受抗病毒治疗原阳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8-2014年开展的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每年随访一次,收集当地单阳家庭治疗原阳者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CD4)、病毒载量、艾滋病相关症状、治疗启动日期、治疗机构级别、治疗方案等信息,以及随访期间的死亡结局,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4年间
目的研究IKZF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SLE 213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34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KZF3基因多态性。在多个遗传模型(加性、隐性、显性)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分析基因与疾病易感性、疾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
中国目前老年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病率和残疾率升高,其中失能老年人的人口数已逾千万。多项研究显示,老年人失能率因年龄、性别、居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受健康、社会学及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国内外老年人失能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该人群长期照料护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目的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确证后婚姻及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卡和2013年12月31日艾滋病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和高危行为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中,66.1%(10 426/15 768)为
目的分析北京、吉林、新疆、陕西、湖南、河南6省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数据,了解耐药性结核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在6省份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背景资料,并使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进行检测,再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3.42%和13.51%。北京、吉林、湖南、河南、陕西、新疆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21.5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底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半年及以上≥15岁的3 715例艾滋病患者,随访观察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的耐药发生情况。结果3 715例患者以男性(56.6%)、26~ 45岁(72.6%)、已婚(76.0%)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75.3%),基线治疗方案以奈韦拉平
目的明确在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又需及时诊断的情况下,病毒载量检测对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2015年天津市MSM人群中32例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进行两次HIV病毒载量检测,并对该样本进行跟踪随访和确证实验,以证实其感染情况。结果32例样本在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两次病毒载量全部检测到数值,经随访抗体确证实验全部判为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与抗体确证实验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