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地面沉降连成一片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区最严重的沉降地区包括河北省沧州市和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天津、北京以及河南省部分城市,这些地区最近十几年内沉降高度有的甚至超过了3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整个华北平原上的河道里几乎都没有水。从1980年和2010年的华北平原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华北地区所有的河道几乎都显示为白色,即为干涸。
  河北省:灾害最重
  现在,河北省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地面沉降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其中最严重的是沧州,其次是衡水。
  河北省地面沉降始于上世纪70年代大打机井。几十年前的河北,并不是一个缺水的省份,地下水水位也很浅。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水浇地只有1100万亩,现在已达7000多万亩。此外,还有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全省用水量激增。
  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全省平均气温上升1.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减少120毫米。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用水量是40亿立方米,1998年达到229亿立方米,现在一般为年200亿立方米。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是1000多立方米,但现在只有不到200立方米。目前河北省的机井数量达80多万眼,这些打在大地上的“抽血管”直接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最后形成“漏斗区”和地面沉降区。
  河北省东部平原由于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四十至六十米,已经形成了沧州、青县、黄骅、任丘、廊坊、霸州、冀(县)枣(强)衡(水)等七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漏斗总面积达四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平方公里。
  如今的河北,形成了沧州、泊头、任丘、河间、献县、冀枣衡、饶阳、唐海、廊坊等9个地面沉降中心。地裂缝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及地面沉降边缘地带,矿山采空区周围也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裂缝。
  京津地区:态势不容乐观
  由于人口压力,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京津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沉降。
  目前北京市平原地区已形成大小不等的5个沉降区,最严重的地方地表每年下沉20至30毫米,已经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布局与规划。截止到1999年,北京市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地区达到2815平方公里,其中1826平方公里的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了100毫米,104平方公里范围的累计沉降量甚至超过了500毫米,最严重处,地面累计下沉了约722毫米。
  北京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在东南北三个方向,西郊不存在下沉情况。这主要因为西郊的地层中大的软砾石比较多。这种颗粒没有压缩性,有压缩性的地层是下沉的关键,所以这种层位的水最好不要抽取,只要人为控制这些层面的地下水开采,就会使下沉的速度减慢。
  北京市主要沉降中心为东八里庄一大郊亭、通州区、朝阳区来广营、场合沙河一八仙庄、顺义平各庄、大兴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0.75米、0.487米、0.608米、0.798米、0.41米、0.791米。
  多年来,天津市区持续沉降,主要沉降地区为塘沽,汉沽,市区,武清等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到了三米以上,已形成河北大街、北站外、河东大王庄和大直沽一陈塘庄四个沉降中心,至1985年四个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39米,2.34米,2.37米和2.25米,年沉降速率平均约100毫米。
  至1998年,累计沉降量最大的地区为北运河、子牙河及新开河交汇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2.5米的面积为3.2平方公里,中环线内累计沉降值已大于1.5米。1985年~2005年,天津累计地面沉降量最大达2.93米,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1000毫米的面积达623.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37%。沉降速率为29.99mm/a。近年来,外环线以外地带沉降量呈增大趋势,其中西青区98年平均沉降值69毫米,最大后桑园沉降103毫米。
  为治理地面沉降,天津市政府自1986年始至1997年实施四期三年控沉计划。1998年为第五期实施计划的第一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下水开采,但仍不能完全防治沉降。
  河南、山东:若不控制必成大患
  由多名专家评审通过的“河南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开发利用造成河南省11个主要城市地面沉降。降落漏斗总面积达1247.17平方公里。
  调查发现,河南省多数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水质型缺水区分布面积接近50%。据采集的466组地下水样分析,未污染占32.4%、轻微污染占37.56%、中等污染占14.16%、严重污染占15.88%;盆地型城市洛阳、济源、登封等城市污染较轻,山前及平原型城市污染严重。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河南省大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14个城市中11个城市存在降落漏斗,总面积达1247.18平方公里。
  同样为我国农业大省的山东省,沉降灾害也不容小觑。由于近几年的沉降灾害已从单独现象发展为区域灾害,山东北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山东省德州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到了0.936米。
  75%用水需地下水支撑
  地面沉降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因区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靠地下水支撑,每年开采量达206亿立方米。华北地区一直存在一个20~30年的干旱周期,上世纪90年代时期,整个华北经历了一个枯水期。这也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
  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工农业用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长。1900年石家庄不过是几个大村庄的联合体,1950年人口不过30万,但到了2011年,石家庄的总人口已暴增至1000万,城市用水量陡然升高。此外,过多的建设项目也使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
  高尔夫球场一直被人称作“抽水机”,一个标准18洞的球场,平均每天耗水至少2000立方米。渤海新区是华北地区发展的重点地区,庞大的用水量也同样地困扰着这一地区。许多企业在园区里打井,这些自备井抢走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而偌大的渤海新区只有一个日产淡水3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这对于庞大的产业园来说,少得可怜。
  华北地区对于地下水的掠夺不仅仅于此,农业疯狂的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了地下水资源的“致命伤”。据研究,华北平原的农业一年耗水量高达870毫米,而多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这多出来的370毫米,都依赖地下水的补足。
  数据显示,在华北平原,农业用水占到地下水开采量的70%以上。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尽管华北的粮食绝对产量仍在增长,但已接近增长的天花板。在其它地区粮食产量大增的情况下,华北的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却在下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淮海平原的粮食产量曾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0%,到近年下降到约22%,已经下降了10%。
  以上种种因素,华北平原由过去的个别地方沉降,发展到现在的河北大部分地区、京津地区、河南以及山东北部呈整体下沉的趋势。
其他文献
2008年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下行,如果你对宏观数据有记忆的话,下来的幅度肯定不少,2007年我记得GDP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做了调整,为什么做调整,因为会有误差,调整以后大概14%左右,现在是7.5%有可能都到不了,也就7.3%,数据被砍掉一半,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增速下降这么多,原因是什么呢?  概括地讲,是原来的增长方式维持不下去了,第一条,大国经济增速14%,这是二战以来整个世界上都很难见到的,为
<正>面对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团组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让团员青年坚持用他们的青春和活力助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已成为国有企业团组织亟待深化和破解的重要课题。"活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