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相比物理、化学和地理,初中数学以枯燥著称。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学生难以理解,只能以“填鸭”方式去教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极其不利。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13-01
相比较发达国家的教育,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一直被诟弊。初中数学教育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薄弱的一环。相比物理、化学和地理,初中数学以枯燥著称。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学生难以理解,只能以“填鸭”方式去教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极其不利。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初中数学教育中不利于创新培养的主要因素
最近几年,国家实施了很多教育改革方案。包括提高升学率,使用新教材等。但往往换汤不换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旧强大。再加上初中数学本身的一些特点,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1.1 教育思想陈旧,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随着高考升学率的提升,初中生高中的升学率上升更高,很多县市都达90%以上。但很多初中仍旧以重点高中升学率为衡量教学指标,以“填鸭”方式教学,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以害怕学生数学成绩掉下来为借口,拒绝对应试教育作改变,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学校没什么改善。
1.2 老师综合素质不高,无创新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以生活中的经验高度总结出来的结果。相对文学,历史来说,其少了很多故事性。相对物理、化学、地理等,又少很多可以从生活或实验室中信手粘来的具体事例,在教学的多样性上有一定难度。很多教了十几年的老教师,教学方法仍旧是灌输,而且认为数学本来就枯燥,是概念的堆积,只能靠死记硬背。这些不愿接受新思维的老师,如果不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新思路,新方法去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改善。
1.3 教学设备没有投入
教学中的创新,除了新思路,还有要新工具。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学校改变教学方法,但不愿意在教学上作一定投入,比如用了十几年的教室,仍旧是前后一块黑板,没电视机,电脑或其他辅助设施。“想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样的政策,只能沦为空喊口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实质帮助。
2 改善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国家在初中数学教育上加大投入,必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投入可以以国家教育科学基金的方式,作为某些学校的研究经费,资助专业人才发掘国外初中数学教育的新思想,并发展成适应中国的,可行的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另外,对国外初中数学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方法、新工具,都可以引进,并降低相关产品的关税,或者增加学校购置这类工具的补贴。除开国家的投入,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不足问题,有以下措施可供讨论。
2.1 降低应试教育影响
目前,取消卷面考试,以别的方式衡量学生素质而录取学生,还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宣传上的积极引导,避免学校为提升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政策的实施上,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录取率,降低一两次考试对学生素质判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考题上作改进。减少死记硬背类的考题,增加跟实际生活相关和需要动手能力的考题。例如,传统的卷面考题考察学生对多边形掌握的程度,往往通过简单多变形边的加减运算,来得出复杂多边形有几条边。新的考题,可以脱离纸张,以玩具或者手工品的形式出现。考察时,完全可以发给学生相应的工具,考验其能否自己动手,将题目中要求的多边型制作出来。考题的改变,必然引导教学方法改变。
2.2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不能完全领悟学习的重要性,需要老师给以鞭策,家长给以短期目标的激励;另一方面,通过恰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动力,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当成爱好,主动学习,教师教学时,必定事半功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自发产生。“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2]。
2.3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是中国人的理想教育模式。一个学生一种思路,一百个学生就一百种想法。要对一百个学生因材施教,老师就需要对学生的一百种思考都能应付。在枯燥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定要超越书本,将数学还原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因此,教师可加强相关数学名人传记类的知识,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知识,生活常见物体运用的数学原理的知识。比如跟学生讲解圆的相交,可以通过发生“日食”时的天象,形象地给学生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思路,在教学上有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加强。
2.4 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爱运动,爱游戏。简单的背书式的课堂教学,不仅沉闷,难以让学生接收知识,而且违背这一阶段的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学生出现逆反心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学手段没有唯一,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都可拿来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添加多媒体,电视机,复杂的玩具。视觉效果的增强,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形象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所以,适当的工具投入是新教学模式的保证。实在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并不是不能开展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的教学。一根绳子,一个玩具,都是可利用的教学工具。甚至一个凳子也可以引发思考,旧的四方腿的凳子,摇晃后,需要加条斜撑,这便证明了三角形比平行四边形有更多的稳定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3]。现在的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多,初中生不爱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社会现象,但也是我们教学方法落后所导致,时代在前进,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一个师生间亲密无间,学习方式丰富而有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数学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 屈玉霞.论儿童教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9-112.
[2] 蔡建昆.初中数学教学探微[J].教学研究,2012(2):76.
[3] 王克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高碑店市教育网,2008(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13-01
相比较发达国家的教育,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一直被诟弊。初中数学教育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薄弱的一环。相比物理、化学和地理,初中数学以枯燥著称。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学生难以理解,只能以“填鸭”方式去教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极其不利。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初中数学教育中不利于创新培养的主要因素
最近几年,国家实施了很多教育改革方案。包括提高升学率,使用新教材等。但往往换汤不换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旧强大。再加上初中数学本身的一些特点,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1.1 教育思想陈旧,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随着高考升学率的提升,初中生高中的升学率上升更高,很多县市都达90%以上。但很多初中仍旧以重点高中升学率为衡量教学指标,以“填鸭”方式教学,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以害怕学生数学成绩掉下来为借口,拒绝对应试教育作改变,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学校没什么改善。
1.2 老师综合素质不高,无创新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以生活中的经验高度总结出来的结果。相对文学,历史来说,其少了很多故事性。相对物理、化学、地理等,又少很多可以从生活或实验室中信手粘来的具体事例,在教学的多样性上有一定难度。很多教了十几年的老教师,教学方法仍旧是灌输,而且认为数学本来就枯燥,是概念的堆积,只能靠死记硬背。这些不愿接受新思维的老师,如果不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新思路,新方法去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改善。
1.3 教学设备没有投入
教学中的创新,除了新思路,还有要新工具。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学校改变教学方法,但不愿意在教学上作一定投入,比如用了十几年的教室,仍旧是前后一块黑板,没电视机,电脑或其他辅助设施。“想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样的政策,只能沦为空喊口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实质帮助。
2 改善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国家在初中数学教育上加大投入,必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投入可以以国家教育科学基金的方式,作为某些学校的研究经费,资助专业人才发掘国外初中数学教育的新思想,并发展成适应中国的,可行的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另外,对国外初中数学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方法、新工具,都可以引进,并降低相关产品的关税,或者增加学校购置这类工具的补贴。除开国家的投入,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不足问题,有以下措施可供讨论。
2.1 降低应试教育影响
目前,取消卷面考试,以别的方式衡量学生素质而录取学生,还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宣传上的积极引导,避免学校为提升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政策的实施上,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录取率,降低一两次考试对学生素质判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考题上作改进。减少死记硬背类的考题,增加跟实际生活相关和需要动手能力的考题。例如,传统的卷面考题考察学生对多边形掌握的程度,往往通过简单多变形边的加减运算,来得出复杂多边形有几条边。新的考题,可以脱离纸张,以玩具或者手工品的形式出现。考察时,完全可以发给学生相应的工具,考验其能否自己动手,将题目中要求的多边型制作出来。考题的改变,必然引导教学方法改变。
2.2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不能完全领悟学习的重要性,需要老师给以鞭策,家长给以短期目标的激励;另一方面,通过恰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动力,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当成爱好,主动学习,教师教学时,必定事半功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自发产生。“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2]。
2.3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是中国人的理想教育模式。一个学生一种思路,一百个学生就一百种想法。要对一百个学生因材施教,老师就需要对学生的一百种思考都能应付。在枯燥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定要超越书本,将数学还原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因此,教师可加强相关数学名人传记类的知识,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知识,生活常见物体运用的数学原理的知识。比如跟学生讲解圆的相交,可以通过发生“日食”时的天象,形象地给学生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思路,在教学上有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加强。
2.4 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爱运动,爱游戏。简单的背书式的课堂教学,不仅沉闷,难以让学生接收知识,而且违背这一阶段的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学生出现逆反心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学手段没有唯一,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都可拿来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添加多媒体,电视机,复杂的玩具。视觉效果的增强,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形象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所以,适当的工具投入是新教学模式的保证。实在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并不是不能开展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的教学。一根绳子,一个玩具,都是可利用的教学工具。甚至一个凳子也可以引发思考,旧的四方腿的凳子,摇晃后,需要加条斜撑,这便证明了三角形比平行四边形有更多的稳定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3]。现在的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多,初中生不爱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社会现象,但也是我们教学方法落后所导致,时代在前进,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一个师生间亲密无间,学习方式丰富而有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数学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 屈玉霞.论儿童教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9-112.
[2] 蔡建昆.初中数学教学探微[J].教学研究,2012(2):76.
[3] 王克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高碑店市教育网,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