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实验是初中课程科学的基础。本文以实验为教学载体,分别从利用实验的直观、生动,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开放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大因素。初中科学是一门集化学、物理、生物及地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它的生命线。以实验为教学载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利用实验的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以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实验的直观、形象、生动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内容,可有效地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酸碱指示剂”这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硫酸溶液画上花,蘸10%的氢氧化纳溶液画上叶,然后将白纸挂在墙上,用5%的紫色石蕊试液向纸面喷洒,不久学生便观察到“叶出红花开”的现象。面对这意想不到的现象,学生兴趣高涨,瞬间把学生带进新课中。又如在讲“大气压”概念时,我设计的演示实验如下: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于稍小的锥形瓶口,鸡蛋静止在瓶口上,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再把鸡蛋放在瓶口,学生发现鸡蛋慢慢地被瓶子“吞”进去了。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学生不知不觉被带进了学习自然科学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实验创设问题,触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启动思维的激活状态。例如: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按成像规律分三区:①u>2f;②f<u<2f;③u<f。学生分别寻找清晰的像,探讨像的性质。同时,教师可以不断设问:1.若一同学不小心打破凸透镜,凸透镜只剩一半,像还完整吗?(出示不完整的凸透镜)2.若用纸盖住凸透镜一半,像会消失一半吗?3.物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有完整的像吗?像的性质改变吗?为什么?对这些问题,学生会形成感性认识,印象更深刻。这些课堂上难以用理论解释或在今后经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验得到巩固,可加深知识的内容。教师层层设问,步步引发,创造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解决疑问的热情,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稳定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增加开放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性、开放性实验题目,目前已成为实验考查的主流。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试题的灵活多变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不囿于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以所给条件为出发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如: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的密度”的实验,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和细线。问题是: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横梁平衡。②实验中这位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吗?请设计出两种方法(不得添加器材)。该题中①问考基础知识,②问思路较新颖,综合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由于量筒打碎了,已熟悉的实验方法不能运用,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已学有关知识审题。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如:学习电路后进行单元复习时,可引进“巧判电路的故障”的实验:今有28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里作节日彩灯用,使用中由于某一个灯泡丝烧断,全部小灯泡都熄灭了,因为彩灯上染着颜色,所以无法辨别哪一只灯泡的灯丝断路。问:①现给一只电压表,如何查找故障?②如果只给你一只电流表,如何查找故障?③如果只有一根导线,如何查找故障?这道开放性试题对于有潜质的学生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大有好处,教师可提供一些电路器材帮助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而后动手操作,从而归纳出判断的依据。这样能进一步巩固并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践运动,适合于有潜能的学生。学生经过进一步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而且能培养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升华。例如:学习气体净化、干燥、除杂后,可设计:用水蒸气和炽热的焦炭得到水煤气,其主要分别是CO、H2,还有少量CO2、H2O。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这是一道化学实验综合题,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的综合能力。最后,提示学生归纳实验设计的流程图:
混合气——净化————转化——————验证气体
(先除CO2后除H2O)(CO—CO2 H2—H2O)(先证H2O,后证CO2)
按照流程图学生很容易找出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分析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通过这一实验设计,学生能认识到气体的净化、除杂、干燥的先后顺序,掌握其知识点,学生间共同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同时,教师从中选出设计较好的实验者,给予表扬鼓励,对不成功者也要肯定他们设计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实验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实验操作技能更熟练,并“愿学”“乐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发挥,也学会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了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但是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大因素。初中科学是一门集化学、物理、生物及地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它的生命线。以实验为教学载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利用实验的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以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实验的直观、形象、生动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内容,可有效地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酸碱指示剂”这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硫酸溶液画上花,蘸10%的氢氧化纳溶液画上叶,然后将白纸挂在墙上,用5%的紫色石蕊试液向纸面喷洒,不久学生便观察到“叶出红花开”的现象。面对这意想不到的现象,学生兴趣高涨,瞬间把学生带进新课中。又如在讲“大气压”概念时,我设计的演示实验如下: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于稍小的锥形瓶口,鸡蛋静止在瓶口上,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再把鸡蛋放在瓶口,学生发现鸡蛋慢慢地被瓶子“吞”进去了。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学生不知不觉被带进了学习自然科学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实验创设问题,触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启动思维的激活状态。例如: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按成像规律分三区:①u>2f;②f<u<2f;③u<f。学生分别寻找清晰的像,探讨像的性质。同时,教师可以不断设问:1.若一同学不小心打破凸透镜,凸透镜只剩一半,像还完整吗?(出示不完整的凸透镜)2.若用纸盖住凸透镜一半,像会消失一半吗?3.物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有完整的像吗?像的性质改变吗?为什么?对这些问题,学生会形成感性认识,印象更深刻。这些课堂上难以用理论解释或在今后经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验得到巩固,可加深知识的内容。教师层层设问,步步引发,创造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解决疑问的热情,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稳定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增加开放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性、开放性实验题目,目前已成为实验考查的主流。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试题的灵活多变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不囿于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以所给条件为出发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如: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的密度”的实验,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和细线。问题是: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横梁平衡。②实验中这位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吗?请设计出两种方法(不得添加器材)。该题中①问考基础知识,②问思路较新颖,综合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由于量筒打碎了,已熟悉的实验方法不能运用,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已学有关知识审题。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如:学习电路后进行单元复习时,可引进“巧判电路的故障”的实验:今有28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里作节日彩灯用,使用中由于某一个灯泡丝烧断,全部小灯泡都熄灭了,因为彩灯上染着颜色,所以无法辨别哪一只灯泡的灯丝断路。问:①现给一只电压表,如何查找故障?②如果只给你一只电流表,如何查找故障?③如果只有一根导线,如何查找故障?这道开放性试题对于有潜质的学生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大有好处,教师可提供一些电路器材帮助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而后动手操作,从而归纳出判断的依据。这样能进一步巩固并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践运动,适合于有潜能的学生。学生经过进一步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而且能培养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升华。例如:学习气体净化、干燥、除杂后,可设计:用水蒸气和炽热的焦炭得到水煤气,其主要分别是CO、H2,还有少量CO2、H2O。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这是一道化学实验综合题,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的综合能力。最后,提示学生归纳实验设计的流程图:
混合气——净化————转化——————验证气体
(先除CO2后除H2O)(CO—CO2 H2—H2O)(先证H2O,后证CO2)
按照流程图学生很容易找出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分析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通过这一实验设计,学生能认识到气体的净化、除杂、干燥的先后顺序,掌握其知识点,学生间共同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同时,教师从中选出设计较好的实验者,给予表扬鼓励,对不成功者也要肯定他们设计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实验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实验操作技能更熟练,并“愿学”“乐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发挥,也学会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了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但是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